陳玉華
摘要:語文是人類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人們非常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課程中最重要的特點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當前教育改革不斷深化,語文教學中必須展現其靈動性,只有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對學生心靈有所觸動,這樣學生才能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去,也只有這樣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才能得到完美的統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文章就重點展開對這一問題的分析與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問題;解決對策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1、教學中對課文進行無序的剖析,造成教學思維散亂零碎。當前的課程改革中,對于學習方式更加推崇合作、自主探究式的學習形式,然而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對于這一實質并沒有切實的把握,導致在教學過程中走上了歧路。因此語文課堂教學中,很多老師在教學中會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來畫出自己喜歡的句段。尤其在對課文進行研讀時,老師會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時,則是讓同學們四人一組展開討論。總之,這樣的教學方式往往導致學生們在課堂上光顧著自己讀或者自己的理解,而別人在討論時對于別人的立意根本不在意。再加上一些學生對于課文整體上沒有感知能力,匆匆閱讀只會導致對文章句段的理解浮于表面,最終導致學生的理解也無法全面且深入。
2、課文講解一直浮于表面導致對全文的理解處于淺嘗輒止的階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還有一種比較明顯的問題就是串講串問,而且在當前的教學中這種方式仍舊比較泛濫。尤其是課堂教學中老師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問,然后學生挨個回答,雖然教學過程是比較順利的,而且對于學生的思路也沒有阻隔,但是長時間下去,這樣的方式也導致了學生成了問答的機器,最終這種教學方式就會造成一旦沒有教師提問,學生的自主閱讀就處于一種無法提升的階段中。而且學生對于課文的研讀并不是很細致,就可以從文章中找出答案,最終這種淺嘗輒止的方式對于學生自主閱讀能力造成了嚴重的阻礙,對于學生思維的深入也非常的不利。
3、教學內容與生活距離較遠,導致語文課堂相對較為枯燥和乏味。不論是什么教材,都無法完全都所有學生的特點顧及到,這就導致在客觀上對于現代媒體的教師教學中存在著照本宣科的情形。有些教師在教學黃總仍舊停留在對教材的教學上,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教師的主觀因素。例如很多老師在教秋天時,多數是將多媒體課件制作成圖片加文字的格式,在課堂上展現給學生,要求學生根據課件來表述所見內容。但是窗外就是美麗的秋色。教師只需要將學生帶出教室,走出教師,哪怕是透過窗子看一眼,就能體會到秋天的美景,然而實際中很多教師對于這些資源是置若罔聞的,這就直接導致語文課堂教學既乏味又枯燥,最終對學生的學習極為不利。
二、分析影響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效果的因素
1、課堂教學設計因素。教學設計的因素主要包含教案設計、教學資源以及教學目的等,這其中課堂教學的靈魂就是教學目的,課程實施的重要條件就是教學資源,教與學的重要結合點則是教案設計。
2、課堂教學環節因素。主要包含的有教學導入、知識探究、知識鞏固以及總結提升。教學導入環節是加強溝通聯系,對新知的探究是質疑創新,加強對知識的鞏固則是實現畫龍點睛。
3、課堂教學行為因素。主要包含老師及的講授方式、對話與演示以及指導的方式方法。確保課堂教學中對話應當輕松、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活躍狀態中,演示過程中加強感知,最終進行差異化的管理與指導,實現合理有效的課堂氛圍。
4、課堂管理行為因素。主要包含的內容有小組合作、個別教學、課堂評價。小組合作要集思廣益,共同成長;個別教學要因材施教。分層遞進;課堂評價要真誠尊重,促進發展。
三、加強小學語文教學的對策
1、教師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其一,備課要精心,對于教學目標應當明確。教學目標應當與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相適應,不但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度有很大的重視,同時對于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創新能力等都更加的重視,而且對學生的智力因素也格外的重視,同時還應重視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教學中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動機意志、學習水準以及知識結構等方面的差異加以分析,然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形設置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教師還應當重視對學生課前的預習,良好的預習可以幫助學生降低在課堂中聽課的難度,最終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對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的利用,對教學資源加以整合。能否達到有效教學,課程資源占據著一個非常大的比例,課程資源同時也是進行教學實踐的最為關鍵影響因素。對于小學語文學習而言,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就是教材,所以語文教學中必須要將教材用好,借助教材培養學生認字、閱讀、寫作文以及口語交際等各種綜合性能力,同時將資源的范圍邁向更為廣闊。而且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需要其將教材再次加以開發利用,將教學中的課程資源更加靈活的運用,不能將其機械化地運用于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依靠教案來進行。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必須要立足教材,對于課內外資源進行綜合利用,這樣對學生可以進行有創意、多角度的指導。
3、語文教學中應當對各種教學方法加以靈活的運用。要想獲得良好有效的學習效果,必須要營造一個和諧、輕松的課堂環境。對于各種教學方法需要教師善于靈活地運用,確保課堂氛圍的良性有序化,確保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環境中來。可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多融入一些小游戲,這對于學生興趣的激發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在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歡樂。教學中教師應當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對于各種批評性語言需要慎用。這樣可以促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很重視,學生與老師之間有一種平等和諧的關系,能夠尊重學生的看法并且對于不同的見解也能容納。針對教學方法也應結合學生實際加以改進,不斷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個復雜且緩慢的學習過程,教學過程中會涉及到很多的問題,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能夠不斷去汲取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教學理念,獲取豐富的教育信息,最終切實提升自身的素質,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時效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劉福敏.淺談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B版,2015(26):191-193、
[2] 張吉歡.淺談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讀與寫,2015(28):135.
[3] 肖亞安.淺談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B版,2016(15):279-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