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下,各學科的教學效率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且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持續高漲。然而仍有一部分老師由于對情景教學模式了解的不夠深刻,在實際教學中難免存在學習目標不明確或者學生學習成績下滑等問題。基于此,應該從當前創設情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借鑒其他優秀教學經驗,從而實現創設有效問題情境與小學數學教學有機結合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策略
引言:數學作為小學階段重要的基礎性學科,通過小學數學教學,可以培養和鍛煉小學生的邏輯思維、抽象思維以及發散性思維。所以,作為小學數學老師,應該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加入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元素,創設有效問題情境,以此來激發小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進而實現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充分認識以及理解。
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時存在的問題
1、問題情境的單一化。這里的單一化并不是指老師只提出一個或幾個問題,而是沒有在問題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推進以及延伸。打個比方來說,有些老師在進行到“大數的認識”這一單元時,向學生提出的問題是“過年收到的壓歲錢最多有多少?”雖然學生踴躍發言,但是老師并沒有在此基礎上進行遞進,而是直接進入課程講解。在“大數的認識”這一單元中會涉及到對億的認識,如果僅從壓歲錢入手,那么學生對“億”就沒有深刻的印象,這堂課實際上就是失敗的。
2、問題情境的可接受性差。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老師單純的認為創設問題情境如果不能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那么小學生就無法學以致用,這是一種狹隘的、片面的觀點。小學階段的學生,其生活閱歷、知識經驗、認知能力以及身心發展規律等均處于發展階段,盡管老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利用了很多生活元素,但是卻恰恰忽略了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很多問題并不能很好的引導小學生進入到數學學習狀態,這就說明這些問題情境是無效的、失敗的。
3、對問題情境的認識不足。在新時期,越來越多的新方法、新理念被引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而老師們對這些新教學方法的認可度也較高,創設問題情境法就是其中之一。然而部分老師由于對問題情境的認識不足,為追求教學時尚、活躍課堂氛圍,在一堂課內創設多個問題情境,將整堂課的時間安排的滿滿的,很多小學生在上完課后反而搞不清自己學到了什么。另外,還有些老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創設問題情境法的利用過于形式化,使得該問題情境在實際應用中也會失效。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
1、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現如今,在新課程改革后,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內容大多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很多知識都是小學生日常生活中常接觸到的,這就為我們開展生活化教學提供了重要基礎。小學階段的學生抽象思維還沒有完全建立,如果在實際教學中單純的將抽象數學知識教授給學生,那么學生不僅很難對這些知識有一個正確理解和認識,甚至于還會對學習數學產生畏懼心理。所以,應該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化情境有效結合,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既符合小學生認識新事物的一般規律,又能實現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以及效率的有效提升。舉例來說,在講解到三角形面積的相關知識時,小學生對這單元內容普遍存在畏懼心理,老師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常見元素進行教學,比如紅領巾等。紅領巾是小學生每天都會接觸并且是三角形的物體。老師可以以紅領巾作為切入點,來對學生講解三角形面積的相關知識,從而加強小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以及掌握。另外,在進行到方程的認識這一單元時,大多數小學生對于方程這種抽象的數學知識存在理解困難的問題,實際上方程就是要實現等號兩邊的數值相等。老師可以從小學生比較熟悉的天平入手,將方程問題轉化為天平,從天平的角度去理解方程的相關知識,以此來實現抽象問題的生活化、具體化,從而保證了問題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2、創設游戲問題情境,提高教學效率。小學生不管是從生理還是心理上都不夠成熟,對新鮮事物總是存在極強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他們不僅還沒有形成嚴謹的學習態度,同時對于學好數學也沒有很大信心。所以,老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點,通過一些數學游戲來調動起小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舉例來說,在講解到除法的相關知識時,單純的講解除法運算過程小學生是很難理解的。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鉛筆”小游戲,選出四名同學,并為他們提供20支鉛筆,讓他們平均分配這些鉛筆,從而得出“20÷4=5”的結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輕松理解了除法的運算過程,同時這種游戲的方式也能始終調動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并慢慢削弱他們對學習數學的畏懼感。另外,在實際教學中,老師還可以將學生進行簡單分組,以小組的形式布置不同的除法運算任務,讓學生在課堂教學告一段落后進行小組討論,根據自己的運算任務進行實際演練,從而對這堂課的知識點進行鞏固。
3、創設開放式的問題情境,提高教學有效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不僅要讓小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識的培養和鍛煉他們的發散性思維,這是學生未來健康成長的關鍵。因此,創設的問題情境應具備開放性特征,并為小學生提供更多討論以及發散性思考的空間。舉例來說,在進行乘除法相關知識教學時,可以創設以下問題情境:學校舉行運動會,全班共有42個同學,每排坐5個,需要坐幾排?甲同學利用“42÷5=8.4”得出應該坐9排;而乙同學利用“5×8=40”這一乘法口訣同樣得出上述結論;另外,丙同學使用笨方法,在紙上畫圓圈也能得到坐9排的結論。老師對學生的上述方法予以肯定,并公布正確答案以及最簡便的計算方法,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方法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從而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以及發散思維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問題情境創設的有效性與否將直接關系到整個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并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老師應該注重問題情境的生活性、趣味性以及開放性,從而在保證創設問題情境有效性的基礎上,為今后的小學數學教學提供參考經驗。
參考文獻
[1] 姜夫浩.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J]. 中國校外教育旬刊, 2014(1):49-49.
[2] 高慶功.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J]. 中國校外教育旬刊, 2016(2):92-92、
[3] 王慶兵. 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影響因素微探[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2(8):21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