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維
摘要: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教學枷鎖被打破,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彰顯,各學科加快了教研教改的腳步,更新教學觀念,探索實踐新的教學方法,重注學生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數學教師應采取分層異步教學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靈活的教學內容,滿足不同學生不同的知識需求,從而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本文闡述了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內涵,重點分析了分層異步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施應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法;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數學教師應采取分層異步教學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靈活的教學內容,滿足不同學生不同的知識需求,從而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一、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內涵
分層異步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一刀切”的現象,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群體,教師根據學生情況設計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并根據相應的層次劃分,制定影響的教學目標和考核方式,教師也可以進行針對性指導。這種學習方式有助于學生自主地選擇學習方法,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分層異步教學法針對學生的不同需求,平衡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縮短學生之間的差距,有助于學生更熟練地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學習成績。
二、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法的實施
1、對學生進行分層。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他們具有活潑好動,好勝心、好奇心較強的特點,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個性差異,針對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與學習能力進行分層教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自己所教的學生有充分的認知,了解哪些學生厭倦學習,哪些學生對學習感興趣,哪些學生喜歡數學但無法掌握學習要領,等等。將同一類的學生歸為一層,在分層過程中教師應清楚分層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其結果是動態的。在學習過程中應根據學生具體的情況實時調整,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充分掌握數學知識,激發大家對數學知識的探索興趣。同時,為了避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對學生的分層放在心里即可。
2、目標設計和選擇。教學內容相同但是存在相異是分層異步教學的基本指導思想,在設定教學目標時基本原則是保證基礎略差的學生能夠掌握教學任務的基本要求,對于基礎好的學生可以適當拓展內容,保證各層次學生都能達到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目標時,數學教師要掌握每一層學生的學習能力,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師應注意提高教學目標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如果目標設定過高,就很容易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但教學目標設定過低,會導致學生產生自滿情緒。因此,教師要在保證教學進度的同時,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掌握所需的知識,并且能夠靈活運用。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積極鼓勵學生自主探索,通過努力達到教學目標,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分層設問。為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不同問題,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層次的問題。對基礎較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一些簡單的基礎性問題;對于課堂上積極發言,成績較好的學生,老師可以提出一些發散性、開放性的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的思考,不僅能夠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掌握相應的教學內容,還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體驗答對問題后的喜悅。與此同時,教師應根據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差距,及時進行輔導,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4、合作互助策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與困惑,并將其作為課程中的重要學習資源,通過不斷發掘這些內在資源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體現出集體教學的巨大優勢。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對學生具有的共性問題進行分析討論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合作互助,對問題不斷補充和完善,從而解決學習問題。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優帶差的學習方式,形成學生之間的互助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
5、分層評價策略。傳統教學中,期末考試成績作為衡量一名學生一學期學習情況的標準,這種考核方式顯然不夠合理。通過分層異步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教師可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情況,建立完善的考核方式。例如,可以采取課后作業、定期測試、課堂表現等作為考核成績的依據。通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不同的課后作業,通過對比短時期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分層評價。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以鼓勵為主,避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通過定期的分層評價,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更快、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
三、結語
當前,我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小學生素質教育成為教學改革的重點方向,通過分層異步教學在小學數學學科中的應用,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科學設計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真正受益。同時,采取分層異步教學使得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實際,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動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