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晴
【摘 要】在當今的國內鋼琴教育界,由于課程設置不完善導致鋼琴獨奏專業的學生缺乏合奏課程的鍛煉,不善于“合作”成為一種普遍存在的問題。聲樂藝術歌曲屬于室內樂范疇,是鋼琴合奏課程的一種形式。鋼琴與聲樂的合奏課對于提高鋼琴專業學生的音樂修養、合作能力具有非常顯著的作用。
【關鍵詞】鋼琴與聲樂;課程設置;合作;二重奏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7-0200-02
在當今的國內鋼琴教育界,由于課程設置不完善導致鋼琴獨奏專業的學生缺乏合奏課程的鍛煉,不善于“合作”成為一種普遍的問題。筆者近幾年來投身于聲樂藝術指導教育工作,對于鋼琴專業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頗有感想。鋼琴合奏類的課程內容很多,包括與各類樂器的合奏;與聲樂合奏;鋼琴與鋼琴的合奏;雙鋼琴及四手聯彈。
在音樂學院的課程設置上還不完善,鋼琴專業學生沒有與各門類藝術形式合作的必修課。對于獨奏專業的學生而言,有一種比較普遍的觀念,鋼琴獨奏才是他們的專業,他們不必去兼顧合奏類課程。這樣的觀念會阻礙學生音樂修養的全面發展。殊不知,一個高等全面藝術人才的成長,需要全面豐富的營養。如同偏食不會贏得健康一般,沒有全面的營養也無法成為一個合格的音樂人才。筆者認為,我們的學科建設需要發展,鋼琴專業的課程設置需要完善。
在歐洲及俄羅斯、美國等發達國家,對于鋼琴獨奏專業的學生,合奏課是被納為室內樂范疇的必修課。在筆者留學的法國,室內樂課每學期都要變化合奏形式和內容,其中包括鋼琴與弦樂、鋼琴與管樂、鋼琴與聲樂等等。而這些都是鋼琴獨奏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還有鋼琴藝術指導專業的專門學科建設,課程設置與鋼琴獨奏專業又完全不同,以鋼琴藝術指導為中心,課程設置更具有專業性。而在中國,獨奏課與伴奏課的總體教育機制不完善造成了獨奏學生嚴重缺乏合奏課程的學習,以至于他們普遍缺乏合作意識。
就筆者幾年教授聲樂藝術指導課程的經驗而論,鋼琴演奏專業的學生普遍缺乏合作意識,以至于在合奏課中嚴重暴露出這方面的問題。那么有缺失的地方就需要彌補,就應該引發思考,制定出解決方案,這是作為教師最基本的職責。鋼琴學生琴路漫漫,一路走來,無論是上課與練習,基本都是在孤獨中成長。這樣的“成長模式”直接塑造了鋼琴學生這個特殊群體的“性格模式”。這個群體往往具有堅韌不拔、刻苦耐勞的優秀品質,他們普遍具有倔強鮮明的個性。但同時他們也有一些普遍存在的缺陷,比如不善于溝通與交流,不善于合作。這與他們合作類課程的缺失不無關系。其他專業的學生從小開始就常有合奏課的訓練,作為獨奏樂器(比如弦樂類、管樂類等)需要與鋼琴合作;作為合奏樂器,有重奏課及樂團排練。這就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這些樂器演奏者的合作意識。而鋼琴學生,他們的成長軌跡往往要孤單許多。每當筆者看到這樣的現象,都會深深受到觸動,引起思考,從而愈發堅信合奏課對于鋼琴演奏專業學生的必要性。對于這些學生,合作類的課程開發得越早越好。
追溯歷史,19世紀前,聲樂藝術在西方音樂初始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在這個時候,出現樂器為聲樂伴奏的藝術形式,尤其是用鋼琴作為伴奏。這個時候的鋼琴伴奏只是一種和聲支持,單一且缺乏表現力。而到了19世紀之后,作曲家開始紛紛關注聲樂與鋼琴相配合的藝術表現形式,使鋼琴部分成為具有獨立個性,與聲樂聲部平分秋色的平行聲部。這樣的藝術表現形式屬于室內樂范疇,稱之為:歌唱與鋼琴二重奏。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涌現出大量的作曲家為一種藝術形式創作,這便是藝術歌曲?!八囆g歌曲”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盛行的一種抒情歌曲的通稱。其特點是歌詞多采用著名詩歌,側重表現人的內心世界,曲調表現力強,表現手段與作曲技法比較復雜,伴奏占重要地位。許多藝術歌曲現已成為聲樂教材或音樂會保留曲目。聲樂藝術歌曲屬于室內樂范疇,是鋼琴合奏課程的一種形式。鋼琴與聲樂的合奏課對于提高鋼琴專業學生的音樂修養、合作能力具有非常顯著的作用。
從事聲樂藝術指導教學五年來,筆者不斷鉆研不斷總結,整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學教學方法。首先,我簡明扼要地總結一下學生普遍存在的幾大問題:第一,對作品風格把握不得當;第二,彈奏雜亂無章,層次不清;第三,配合失誤漏洞很多,缺乏默契。
一、作為一個已經進入高等學習階段的學生而言,應該對“風格”這個詞非常敏感。拿到一首歌曲馬上有一個基本的正確判斷,這是什么時期的作品,作曲家是誰,歌名是什么,歌曲表達的是什么情緒。奠定這樣的功力必須以聆聽大量的音樂作品為基礎。因此每拿到一首作品,首先需要做的功課就是聆聽,并且聽的版本越多越好。如果有樂隊伴奏版本的更好,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多聲部概念。聆聽是直觀和感性的,僅有這個作為準備工作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查閱一些文字資料,對作品背景有個理性的認識。這樣我們就從感想和理性上對作品的風格有了一個初步認識。
絕大部分歌曲都是有前奏的,對于前奏的表現力的挖掘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歌者在鋼琴演奏前奏部分時就已經進入角色了。如果前奏風格表現不準確,缺乏感染力,會極大程度地破壞歌者的情緒,甚至扼殺歌者的演唱欲望。這是需要兩人齊心協力、精誠合作的協作工作。這種時候,交流變得非常重要。兩個人需要共同研究,共同探討,對于音樂形象的塑造達成共識。比如速度、情緒、力度等等,在充分尊重作曲家意圖的基礎上可以有一定的自我表現空間。當兩個人確定已經登上了同一條船的時候,合作才拉開了序幕。
二、合伴奏之前的準備工作。鋼琴學生在與聲樂學生“合伴奏”之前,必須把鋼琴伴奏部分練熟“吃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常出現的問題與他們彈獨奏時的問題相同,對細節缺乏推敲,音樂結構模糊。這個階段的核心思想便是:音樂的橫向思維。音樂就像是一塊高級夾心餅干,它是多層的,每一層都有不同的滋味,品嘗之后才會讓人記憶深刻,回味無窮。鋼琴之所以為樂器之王,是因為它是一個復調樂器。當鋼琴作為一種伴奏樂器的時候,我們特別需要把它的復調功能發揮到極致。這里我們特別需要借鑒弦樂四重奏的合作藝術,對于聲部之間的平衡與配合,同樣體現在鋼琴與聲樂的合作當中。鋼琴與聲樂表面是二重唱,當我們細細看來這當中內在的層次其實豐富得多。聲樂部分永遠是單聲部,其他的聲部全部由鋼琴來完成。而學生們在彈奏的時候,往往容易輕視這個問題,作為老師需要時時提醒學生們樹立聲部概念,有些作品需要進行分聲部練習。音樂之所以有血有肉,是因為音樂是由旋律和和聲構成的。鋼琴伴奏部分是交織了旋律與和聲,多層次多聲部為聲樂配合。我要求學生對作品首先做一個曲式分析,劃分出段落。然后對每一個部分做聲部劃分,分清楚聲部主次。經過練習彈奏出清晰的橫向聲部層次和聲部個性。需要強調的是,所有的分析讀譜工作要包括聲樂部分。學生彈唱同步練習是必須要完成的工作。一定要視聲樂與鋼琴為一個整體,一個弦樂四重奏,聲樂與鋼琴低聲部的對話猶如小提琴與大提琴的對話,聲樂與鋼琴高聲部的對話猶如一小提琴與二小提琴的對話。在任何時候,都要在聲部之間理出主次,在聲部間找到和諧和平衡。當學生對譜子的所有細節已經了解得非常透徹,也練習得很熟練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合伴奏”了。
如果學生很認真地進行了我以上所述的案頭工作,尤其是自彈自唱這一項,合伴奏的時候他就會覺得很輕松。上課的時候我要求學生自彈自唱給我聽。自彈自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學生會以“做不到”為理由而放棄,作為教師我們要堅持,一定要鼓勵學生去完成這項任務。當然學生中也不乏以彈唱為樂趣的人,這樣的學生往往音樂感覺非常敏銳。鋼琴學生不太擅長運用呼吸,這是一個普遍現象。我會幫助學生分析曲式,劃分句子,找到氣口。在唱的過程中自然而然運用氣息,留出氣口。在歌唱中感性地體會音樂,聲樂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大量運用rubato,在節奏上切不可死板。音樂情緒的變化和發展在自彈自唱中會得到許多的感知,這樣的訓練能夠開發出學生隱藏的樂感。當他們經過實踐,在演唱中能夠恰當運用呼吸的時候,他們的鋼琴伴奏自然會懂得協調與配合。當學生能夠自如地自彈自唱時,他和聲樂學生就可以開始合作了。
三、我再次強調聲樂與鋼琴屬于二重奏的合作關系,那么在作品的處理上,關于速度節奏風格都需要進行磋商,從而達成共識。所有的這些處理首先要有合理的依據,不能違背作曲家的意愿。在充分尊重原作的基礎上,可以有一些個性的詮釋。但是如果把一首慢速度的歌曲唱成快速度,把法國藝術歌曲唱成意大利歌劇的風格,那就會貽笑大方。
在合伴奏的過程中,特別需要彈鋼琴的學生有一雙靈敏的耳朵,因為聲樂與鋼琴的音量問題,時時刻刻需要去平衡。鋼琴的音量有的時候需要增加,因為聲樂部分需要渲染,這就是聲樂學生常說的“推我一下”。有的時候呢,聲樂為弱處理,鋼琴部分就應該“讓”,用鋼琴的和聲織體輕輕地托起聲樂的旋律,起到烘托作用。還有些時候,鋼琴部分有與聲樂平行的旋律聲部,一定要突出與聲樂旋律“平分秋色”,增強音樂的立體感。聲樂學生在唱的時候,所有的腔體震動,是無法從一個客觀的角度去審度與鋼琴的音量平衡的。這需要鋼琴學生積累豐富的經驗,針對不同的鋼琴,不同的演奏廳調整音量,以求達到完美的音量平衡。在舞臺上,聲樂學生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變得熱情有余,冷靜不足。這個時候特別需要鋼琴學生有冷靜的頭腦,既不露出破綻,又能把控全局,不至于雙方都失去控制。由于緊張的關系,有的時候,聲樂學生會出現一些音高不穩的現象,鋼琴學生要學會巧妙地進行一些提示。
總之,合作的意義在于探索音樂的豐富多樣,相互成就,相得益彰。音樂本為一個多聲部錯綜復雜交織在一起的整體,缺一不可。任何一個聲部的失誤都會破壞整體的和諧與平衡。只有具備和諧與平衡,才能上升到有“美感”的藝術層面。室內樂課程急迫需要發展起來,并且盡可能的多樣化,成為鋼琴專業學生的必修課。與聲樂的合作只是其中一種形式。鋼琴合奏之路實際上是對音樂本質的探索之路,當學生從合奏課中汲取了豐富的養分之后,重新回到獨奏的演奏中,他會發現自己對音樂的塑造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對音樂的立體感有了更多的要求,他就會明白合奏課對于他不同尋常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武凌著.世界鋼琴流派的藝術探索[M].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4,(12):238.
[2]王文軍著.鋼琴伴奏教學概論[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08):131.
[3]蔣璐著.淺析我國聲樂藝術指導的演變和發展[J].當代音樂,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