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
摘要:多元文化發展下,我國音樂教學呈現出展現的發展趨勢,充分擴充學生的文化視野,促使學生在音樂教學中能夠獲得多層面的體驗和感受,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本文將對多元文化下的音樂教學對策進行分析。
關鍵詞:多元文化;音樂教學;對策分析
音樂教學課程是培養全體學生審美能力的一門課程,也是與小學、初中音樂教育階段相連接,甚至還要高一個層面的教育課程。音樂教學與小學、初中音樂教學階段不同,它是建立在學生音樂鑒賞能力上,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對音樂文學中的不同文化元素進行深入的探究和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促使學生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夠以多元化的視角去看待音樂文學。
一、在互動式教學中融入音樂文化,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開展音樂課堂教學活動,從本質上講,就是要求學生與教師在音樂文化的氛圍下增進情感和學習上的交流,以互動的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夠自愿的去接觸教學中的音樂文化,而在接觸的過程中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音樂文化的體驗感,使學生體會到不同文化元素中的音樂情感,還能較好的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和創新能力。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
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就是要求教師將全體學生進行分組,促使每一小組能夠在相互競爭、相互制約中較好的完成教學任務。但就分組而言,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對教師有著極大的要求,教師首先必須要對學生的接受能力、個性特點以及性格有著充分的了解,從而在安排每一個小組成員時,能夠促使每一個成員之間也形成相互影響的關系,以性格外向的學生帶動性格內向的學生,以接受能力較好的學生激發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的積極性;其次,教師還需要使每一個小組的學習水平達到同一個層面上,避免形成過大的差異化,導致部分學生喪失競爭的信心和斗志[1]。
(二)師生合作學習的方式
師生合作學習方式,是指教師在收集音樂教學資料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安排給學生一定的任務量,發揮學生的集體智慧,那么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將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和學生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綜合整理,并呈現給學生學習,學生在對資料進行研究時由于部分資料并不是自己去收集的,必然會對這一類的資料感興趣,而教師則可以適當的利用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2]這樣一種互動方式不僅有利于改善教師以自身為主的知識結構,還能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習提高學生自身對音樂搜集和整理的能力,這也為多元素音樂文化的教學提高了豐富的教學資源。
二、在體驗式教學中融入音樂文化,樹立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
音樂教學課程是以學生的審美教育為教學核心的一門課程,為此,教師必須將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建立在學生的各種感官體驗上。對于音樂教學而言,學生只有在真實的體驗中欣賞音樂文化,才能形成具有個性特色的精神世界,而教師則需要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促使學生能夠掌握到音樂欣賞的方式,進而增進音樂學習的自信心。
(一)感悟式的音樂體驗教學
感悟式的音樂體驗對教學中的音樂文化主題有著極大的要求,由于其是最能突出“以學生的審美教育為核心”的音樂教學課程的教學方式,教師就必須將學生對音樂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建立在合適的音樂文化主題上,從而展開一系列的教學研究活動,以學生聽覺感官上的體驗深入到作品的中心思想中,促使學生感悟到音樂作品中獨特的文化色彩。例如,以“月”為主題的教學內容[3]。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中國古典名曲《花好月圓》、《二泉映月》、《關山月》等作品進行鑒賞,以每一首作品中音色音律透露著的東方文化對“月”的喜愛情懷,引導學生感悟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獨特魅力的神韻,促使學生在作品中心思想理解的基礎上對傳統音樂有著更深入的欣賞。
(二)比較式的音樂體驗教學
比較式的音樂教學要求教師必須結合不同的文化主題,引導學生以縱向或橫向的比較方向將音樂作品進行比較[2]比如,可以將不同體裁的音樂作品進行比較,也可以將同一種作曲手法的音樂作品進行比較,引導學生在作品比較中獲得音樂體驗,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審美能力。比較式的音樂體驗教學在實際教學中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對音樂分析和評價的能力,還能促使學生形成不同文化不同心態的欣賞意識。例如,將《春江花月夜》和《藍色多瑙河》進行比較評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作品的演奏方式和實際音樂效果進行比較。作品的演奏方式學生很容易便能得知《春江花月夜》是中國民族管弦樂隊演奏的,而《藍色多瑙河》是由西方交響樂隊演奏的,由此結論教師可以以其中中方與西方在音樂表現手法上的區別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分析。而作品的實際音樂效果則是建立在學生的聽覺感官上的,教師需要播放兩首音樂作品,從學生的感知出發,對兩首作品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評價,促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到兩首作品的不同文化特征。
(三)傳播中的音樂體驗教學
加強學生對在傳播中音樂變化的認識和理解程度,對于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有著極大的作用,這不僅能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還能促使學生學習到音樂文學中一般性常識。教師在采用這一教學方法時可以給學生安排一個可研究的音樂文化主題,讓學生發揮自身的鑒賞能力,對傳播過程中的音樂作品進行研究、評價和整理,最后以課堂演繹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獲得更深層面的體驗。例如,教師可以以80年代香港粵語歌曲對大陸流行音樂的影響為教學主題,引導學生對80年代的香港粵語歌曲在時間、思想、政治、文化中傳播和演變進行分析。那么在這一種教學方式下,任何教學主題在師生的共同體驗和探討中,都有利于學生獲得多元文化音樂的審美意識,從而提高自身的音樂欣賞意識。
三、構建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提高學生綜合音樂文化水平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評價中,教師主要以知識為評價中心,嚴重忽視了對學生個性上發展的評價和創造能力的評價,而這樣一種評價體系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有著極大的不利影響。為此,在當前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中,教師要想促使學生的個性與心理在音樂教學中獲得健康的指引,就必須以學生為教學評價中心,滿足學生的自我表現感,構建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促使學生在這種評價結果中能夠不斷的提高自身的追求,從而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文化水平。
比如可以將學生的自評、學生之間的互評以及教師的評價結合起來,再加以學生課堂上的表現組成一項全面性的評價指標,促使學生能夠以這種指標不斷的提高對自身要求,最后,教師還可以采用課上課下對學生的觀察和自我反思等多種評價方式,促使課程教學評價能夠將學生的成績與學習過程結合起來,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評價體系[3]。而這種評價系統對于學生而言,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的提升自我,對于教師而言,有利于教師及時的了解到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優化教學方案,改善教學質量。
結束語
總而言之,多元文化對音樂教育產生影響,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將課堂建立在互動式的教學環境上,并積極應用各種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同時,教師還需要建立完整的教學評價體系,以全面性的評價標準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此外,教師還需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教學職能以及職業素質,加強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重視,從而落實音樂教學的主要教學核心,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佳. 研究多元文化教育視野下的音樂教育[J]. 藝術科技,2016,08:390.
[2]夏偉濤. 多元文化視野下的學校音樂教育[J]. 麗水學院學報,2015,03:110-114.
[3]劉曉輝. 多元文化教育視野下的音樂教育[J]. 西部素質教育,2016,2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