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香
摘要:在小學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作為重點也是難學的內容就是應用題,它是集多個小型的知識點為一體共同組成的綜合性題,在解答應用題的過程中,不但可以讓學生了解各個知識點,掌握學習內容,還有助于學生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因此就需要老師對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技巧加以重視。注重應用題進行技巧式教學,便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能力。本文主要就針對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技巧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應用題;教學技巧
小學數學教師注重對應用題進行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通過學習應用題和內部知識可以解決一些生活實際中的相關問題,所以說應用題教學不論對小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還是思維能力的提升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實際學習中,學生遇到應用題就會“頭大”,對于老師也是一樣,不論講多少遍,都只記住答案而不記過程。針對作業也只是囫圇吞棗式完成,只是將數據有效的利用,而不經思考,不注重過程,有些學生甚至就將題空著。老師面對這種現象雖然也懲罰,但都無濟于事,而在講課時也都是重復的講,導致學生失去對數學的興趣。因此,老師要采用技巧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促進學生對應用題的學習。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融入課堂
數學本身是一門邏輯思維能力較強且理論性知識多的課程,加之小學生活潑好動,所以采用以往的教學方式很難讓學生認真聽講,更不要說是學習應用題。而采用創設情境的方式,運用一些我們生活當中的事例,來讓學生融入到課堂當中,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例如:應用題的題目是“小學生以分組的形式對學校中的圖書進行修補,一共兩個小組,第一組有28人,每人修補圖書15本,第二組有22人,一共修補圖書280本,求每人修多少本?”然后老師可以采用縮小數字的方式,讓學生真實的感受當時的情境,這樣學生就會在情境中尋找到數學的樂趣,很快的就會將題解答出來,讓學生通過情境的方式學習,可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學生會一道題的解決方法,與之相似的題目也就學會了。
二、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長期以來,教師一直都認為應用題是提供給學生練習的一種習題,解題的過程就成了理解數量關系,搜尋記憶圖式,運用對應圖式作解答的一個機械操作過程。新課程標準則把應用題確定為“發展性領域”中的“解決問題”,相應地,新教材不再單獨設立應用題教學的章節,這就對我們頭腦中長期存在的對應用題的傳統認識提出了挑戰。因此,作為應用題其本質首先是讓學生解決的實際問題,其次才是供學生練習的習題。基于這些認識,在進行應用題教學過程中應多多體現生活中的內容,而為了體現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就要求老師在具體操作中主要采取以下幾種做法,一是把題中內容用具體的現實情境代,二是變題中的研究對象為學生身邊的人和事,三是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并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等等。這些做法不僅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還有利于激發、保持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更為生動有效。
三、準確把握教材
新教材常將應用題作為第一情境,但在實際教學中,有些老師僅僅把“第一情境”作為一種“導入”手段,或作為一塊“敲門磚”。不能很好地把握應用題在學生構建數學模型過程中的作用,有些老師只要活動的過程,不去引導學生構建數學模型,其結果是學生的每一次活動都只是一個孤立的“個案”,沒有及時加以必要的“梳理”與“整合”,沒有通過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索并構建數學模型。
新課程教材把應用題分散編排,不同年段有不同要求,不同內容下的應用題又有不同的編排意圖。比如三年級的“平均數”是編排在“統計”這一節,作為統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改變傳統的平均數教學的模式化的要求,不再片面強調“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而是強調平均數的應用價值,體現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和作用。平均數作為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的量數,是統計中應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組數據本身的總體情況,也可以作為不同組數據比較的一個指標,教學時要注意體現這一點。
四、重在提高能力
傳統應用題教學方法中存在不足之處,一是機械訓練,思路刻板。在典型教法、思路的指引下,教學中大量采用諸如數量關系、補條件、問題、畫線圖的訓練,強化了學生解決問題的常規思維,或許考試中的正確率很高,但同時也容易形成不良的思維定勢,思維活動刻板化,缺乏創造力和想象力,當他們面對若干實際情境性問題時往往是束手無策。二是劃分類型,固定解法。教學中過分注重類型,使學生較快地通過模式識別,按照各類應用題的固定套路解答。由此導致學生的思考空間縮小,解題技能發展了,但沒有發展學生的數學理解和思維能力。因此在應用題教學的各個階段都應讓學生廣泛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觀察、猜測、實驗、驗證、推理與交流等多種數學活動,提高學生對應用題的理解與分析水平,除了采用傳統的講授分析的學習方式外,還應大力提倡動手實驗、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數學學習方式解應用題,使學生逐步掌握數學問題的思想方法、知識策略,不斷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總結
總的來說,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思維,尤其是對于應用題的教學,更是要引人入勝,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讓學生融入到其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可以強化學生的理解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從而讓學生可以在根本上學習好應用題,學會用數學知識來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不斷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為小學生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促其發展,進而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勒毛才讓. 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西部素質教育,2016,(23).
[2]姜碩. 淺談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J]. 中國校外教育,2016,(S2).
[3]郭紅梅. 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J]. 西部素質教育,2016,(17).
[4]李艷華. 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基本方法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2016,(06).
[5]張賓. 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技巧探析[J]. 學周刊,2016,(28).
[6]魏成波. 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初探[J]. 中國校外教育,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