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雁
摘要:數學概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前提和基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影響其對具體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以及對數學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清晰、完整、正確地掌握數學概念,不僅需要學生自身數學認知結構狀況的支持,同時還需要教師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所以,深入分析和研究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對學生的學業水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概念;概念教學
概念教學在數學教學中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概念教學的目標就是能讓學生學會學習方法,并用所學的概念學會解決問題。數學概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前提和基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影響其對具體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以及對數學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所以,深入分析和研究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對學生的學業水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中蘊含著豐富的育人資源。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不僅能使小學生形成概念內涵的豐富認識,還能得到思維能力的發展提升等。本文聚焦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從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入手,探究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概念的引入方式
小學階段是學生對數學認識的基礎階段,學生數學方面的知識積淀絕大部分都來源于這個時期,所以,數學概念的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數學概念的學習中,概念引入是特別關鍵的一環。良好的課堂引入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使學生有準備、有目的地進入新課的學習。概念的引入方法得當,學生理解和掌握得就較好,也會節省教師講授新知識的時間,易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小學數學教材中,根據小學生不同階段的認知水平,數學概念采取了不同的呈現形式,具體來說有圖畫式、描述式、定義式三中。數學概念呈現形式的多樣性,決定了概念的引入要做到“對癥下藥”。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概念引入方法有設置疑問和創設情境法,簡單概念直接引入法,直觀概念觀察引入法,復雜概念剖析引入法,易混淆概念類比引入,抽象概念圖解引入法,規律概念歸納引入法等。好的概念引入發能在學生開始接觸這門學科的時候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的學習方法。
二、根據小學數學概念的不同呈現形式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準確理解概念
雖然小學數學概念的呈現方式不同,不同階段概念的特點也各異,但是數學概念教學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概念明確。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小學數學概念的不同呈現形式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以圖畫式的小學數學概念內涵為例,其揭示策略就要根據圖畫式概念的特點及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引導學生挖掘圖畫的深層涵義,揭示概念的本質。在學生能夠理解圖畫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概念的定義,并引導學生盡量使用數學語言中的名詞、術語。以圓的概念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引導學生揭示圓的本質特征,將圓的表象抽象成數學語言。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數學用語要規范、貼切;另一方面,學生通過用自己理解的語言來表達數學概念,還可以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三、加強直觀教學,幫助學生建立概念,把握概念的本質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論是直接經驗還是間接經驗,都離不開生活。現代教學論強調,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去聽科學。因此,在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要增加直觀操作的比重,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輔以教具、學具,讓學生感知概念表象、理解概念內涵。在數學概念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錄像機、模型、實物等各種直觀教具,以及運用觀察、比較、觸摸、演示、測量等直觀方式,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模型,使抽象的數學概念得以具體化,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把握概念的內涵。例如,在教學概念“米、分米、厘米”時,教師可將提前準備好的長度分別為1米、1分米、1厘米的若干小棒分發給各小組,每個小組都有3 種長度不同的小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先讓學生親自動手摸一摸不同小棒的實際長度,再讓學生用1分米的小棒量一量1米包含幾個1分米,用1厘米的小棒量一量1分米包含幾個1厘米。在教學“毫米”時,直接利用直尺上的刻度,數一數1厘米包含幾個1毫米。同樣,可以用類似的方法教學“千米”,教師可帶領學生實地考察,走一走1千米到底是多長的距離。這樣手、腳、眼、腦并用,不僅讓學生親身感受到了概念,也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找到了概念的原型,有助于學生把握概念的本質。
四、結合生活經驗理解數學概念
小學數學教學中有很多知識都來源于生活,有許多數量關系都是從具體生活情景中抽象出來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運用合理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例如,教學乘法分配律時,我們可以通過創設商場購物的生活情景來幫助學生理解:學校文藝匯演需要購買服裝,老師到商場里了解到一件上衣 65元,一條褲子35元,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買這樣的6套衣服需要多少元?在學生獨立解答的基礎上組織交流,學生會出現兩種不同的解答方法:一種是先求出6件上衣的錢數和6條褲子的錢數,再用6件上衣的錢數加6條褲子的錢數求出總數,算式是 65×6+35×6;另一種是先求出1套衣服的錢數,再求出6套衣服一共的錢數,算式是(65+35)×6。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算式。由于這兩個算式都是求6套衣服共花費的總數,所以它們是相等的,即(65+35)×6=65×6+35×6。接著引導學生觀察算式就很容易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義。
五、注重學生對概念知識的“內化”,強化學以致用,促進概念知識的升華
將概念知識融合在例題的講解與分析中,是教師慣用的教學方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往往過分注重學生對于例題的表面理解,而忽略了他們運用概念知識解題能力的培養。大部分小學生對數學概念不擅長從記憶儲備中提取知識并應用于實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在實際的教學中十分注重學生對概念知識的“內化”,常常利用變式解題、解題競賽、互動解題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直觀、生動的教學語言與互動、豐富的獨立體驗及感知、親的實踐和應用中充分掌握概念,學會靈活運用知識,強化概念知識與解題應用之間的聯系,強化學生知識應用與轉化的自主學習意識,促進概念知識的升華。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是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基礎課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數學概念是前人在大量生命實踐活動中通過不斷的歸納、概括抽象而形成的智慧結晶,其本身具有高度抽象概括的特點,加之小學生年齡偏小,思維發展不成熟,這就需要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展開,讓小學生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做到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陳濤清.抓住本質屬性促進概念形成: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優化策略及其思考[J].小學數學教學,2015-(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