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黎
摘要:目前小學教育以三維教學為主,三維分別是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它不僅是新課標所展現出來的先進教學理念之一,同時也體現了當今教學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整體發展的人文關懷,還體現了新課程的進步。而正確運用三維教學法才會真正提高學生素質,因此本文將探討有效的數學教學策略,幫助三維教學的有效進行。
關鍵詞:小學數學;三維教學;學生啟蒙;實踐能力;信息化教育
三維教學理念注重知識技能傳遞、過程方法掌握、情感態度利用三者的結合,新課程下的小學數學重視學生多方面的培養,運用三維教學理念,對于提高學生數學素質有著巨大的作用。本文將從學生啟蒙、實踐能力、信息化教育三方面進行探究。
一、注重數學啟蒙,增加數學學習興趣
學生真正開始較為系統地接觸數學要從小學算起,小學數學算是對孩子的智慧啟蒙。為什么這樣說呢?小學一年級數學,從數數開始首先進行10以內的加減計算。在計算時,小學生利用手指計算,這樣會增加手指運動、大腦思考的運動,讓學生動腦又動手。接著進行20以內加減法,這又讓學生去拼、去想、去加減,這樣有效培養了學生數學綜合思考的能力。以及等等。小學重視學生的啟蒙,這有利于學生在高年級的數學學習中簡化數學難度。而如何進行啟蒙,可以從增加數學學習興趣處下手。如:
(一)多開展數字游戲,增加學生數字敏感度
許多學生在初中和高中的時候,會發現學習數學時力不從心,腦筋無法思考,然而追根究底就是因為他們從小對數字缺乏敏感,思維沒有得到鍛煉。所以,在學生小學時,就需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例如,教師經常開展數字游戲,如口算提問鍛煉學生反應能力,在課堂上進行口算接龍,看哪一個學生又快又準,并給予獎勵;數字迷宮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唱數字歌,增加學生對數字的情感,方便記憶。
(二)情感教學,增加學生數學興趣
對于在低年級階段學習的學生,人們往往認為知識、技能是第一位的,但實際上興趣和自信心才是最關鍵的。這也符合三維教學理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孩子對數學有了濃厚興趣,才會不由自主地投入學習,會盡力地想辦法去認識和解決數學問題。換句話說,萌發出數學的小嫩芽。快樂教學法、鼓勵教學法都是適合小學生提高數學興趣的方法。根據教育心理學,小學生若在快樂的環境中會加快思維的轉動,促進大腦的發育,實現數學啟蒙。另外小學生因為心智發育不成熟,很大可能在數學的學習中遭受打擊,一蹶不振,而教師適當的鼓勵則會給學生一股溫暖的動力,促進學生數學的進一步學習。
二、增加學生動手活動,在實踐中學數學
在學習中勤動手對于小學生的智力開發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切知識都來自于實踐,又反饋給學者。小學生勤動手做實驗一方面能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幫助學生在實踐中理解知識。那么小學生可以進行哪些活動呢?首先,教師在教三視圖時,可以利用橡皮泥進行實驗。老師學生同時玩橡皮泥,用橡皮泥捏出長方體、正方體,再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各個角度,并要求學生在草稿紙上劃出學生自己捏的物體的形狀,以此引導學生三視圖的看法與畫法。
三、使用信息化手段,培養新一代數學人才
在二十一世紀初,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其中信息和通訊技術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類的生存方式和學習方式,并導致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高等教育越來越走向網絡化、虛擬化、國際化、個性化。在當前小學中,絕大多數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只是注重信息技術方面的培養和訓練,教師還只是停留在用電腦做做課件、瀏覽網頁、搜索下載資料的階段,學生也回因為教師對信息化手段的不正確使用而得不到真正有效的培養與成長。信息化小學教育模式的創立是以有利于學生發展、有利于教師提高、有利于學校建設為前提的,若是教師準確并規范使用信息化手段,這不僅會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促進學生數學全面發展的目標,還會增加學生科技利用的印象,培養出新一代數學人才或者科技人才。那么應該如何在數學中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呢?教師利用手機微信公眾號與家長保持聯系,通過微信號推送數學趣味知識、解題技巧,讓家長傳遞信息,一方面有利于家長了解學校數學教學質量,相信學校,另一方面有助于家長理解自己的孩子在數學方面的困難,方便引導孩子、鼓勵孩子。多媒體應用也應該采取有效合適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教師要在播放課件、PPT時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適當引導,而不是趁機偷懶,只是充當機器的放映員。教師偶爾利用投影儀播放有關數學的電影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電影能夠生動直觀的反映數學的奧秘、有趣,通過這個辦法,能夠增加學生學習書序的興趣。
總結
小學數學重在啟蒙、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光顧著傳授知識與技巧,還要注重對學生的情感關注。教師教數學不能一味壓制學生天性,相反在新課程下釋放天性對活潑的小學生學習數學有巨大的幫助。教學方法千篇一律,每個教師找到真正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并加以實施才算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四維一體”信息化小學教育模式初探》作者:胥熠
[2]《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小學數學的興趣》作者:朱懷忠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3]《計算機教學與創新能力培養的整合》作者:羅學義 《科技信息(學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