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梅娟
摘 要:農村初中寫作成語文教學的瓶頸,針對學生無話可說,無從下筆的問題,若能調動學生作文激情,欣賞學生習作,讓其享受到代寫論文習作成功的歡樂,那作文水平就會提高。就怎樣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歡樂,筆者主要從閱讀、寫作、評價三方面做起,讓學生能夠快樂寫作。
關鍵詞:農村作文;閱讀;寫作
在農村初中從教已有15個春秋了,走在語文教學路上,一直摸索前行,成績總是比城區中學落下許多,尤其在作文競賽中,農村學生的獲獎率甚少。作文成了困擾農村學生與教師的一大難題,提起作文,學生頭疼老師棘手,甚至有個別同學根本不會寫作文,久而久之,作文陷入了泥潭。
高考中早就有作文是“半壁江山”的說法,依我看,初中階段也是如此,甚至作為基礎時期,轉折時期,更要重視作文的教學。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針對這種情況,我認識到,作文與觀察生活,積累素材密不可分。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歇。”這句話道出了寫作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只要教師做生活的有心人,及時捕捉生活中的寫作素材,學生一定會寫出真實感人的作文來。下面是我一點不成熟的淺見。
一、抓閱讀
杜甫詩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的多了,熟了,自然會寫出好文章來。讀書是學生的“源頭”“活水”“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增加知識儲存量,就不會頭腦干涸,無水可流。
閱讀是由多種心理因素參與的心智活動,必須講究方法。葉圣陶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學生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閱讀方法,才能充分地獲取閱讀信息,也才能在課外自由而有效的閱讀。新課標中要求學生掌握精讀、略讀、瀏覽三種基本閱讀方法。
所謂精讀就是通過讀、細讀、反復讀、一字一句地讀,直到熟讀成誦,爛熟于心。朱熹說:“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著名學者程千帆說:“背誦名篇,非常必要。這種方法看似笨拙,實巧妙。”不僅要熟讀,而且要背誦。熟讀、精思、背誦,這就是精讀。
略讀,是指以較快的速度粗略閱讀,以獲得對讀物大體印象或有關信息。略讀不是漫不經心,而是快中求知,以撮其要點為目的。如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說得好:“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如粗讀、泛讀、跳讀等。
二、重寫作
寫作并非只是單純的寫正式作文,而要從多角度寫起,只有多方面練習,才能得心應手的寫出正式的好作文。
(一)嚴格要求自由作文。所謂自由者,就是隨便選題隨便寫,寫自己喜歡的作文,寫書上雜志上讀到的好作文。也并非完全自由,學生的自覺性不夠高,所以教師還得作為督促者、檢查者、引導者。適當的指點學生朝哪個方向寫,寫什么,并且指定每天一篇,一周一查。
(二)加強練習活頁作文。每周一篇,題目老師指定,起初寫作時間可以長些,練習到一定程度后必須要求一節課完成,大大提高了學生寫作的效率,同時增加了寫作的數量,提高了寫作質量。
(三)重視正規作文的寫作。一學期雖然只要求八篇作文,但是每一篇作文老師都得認真分析講解,然后讓學生根據平時的積累由“無話可說,無事可寫”,變成得心應手的去寫。
三、重視作文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作文的評價,既是對本次作文的總結,又是下次作文的指導。教師的評價對學生非常重要,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于寫得好的給予表揚、激勵,樹立他們的信心,取長補短;差的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該圈點勾畫及時表揚。讓一些差生得到鼓勵,敢于寫作,看到希望。教師工作任重道遠,語文老師的作文教學更是路漫漫,但我一定會上下求索。
四、重評價
作文教學的評價機制主要是指作文教學活動與結果做出的一系列的價值判斷行為,它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是提高學生作文興趣的重要手段。目前的作文教學中教師辛辛苦苦給學生們的作文左批右改,寫上大段的評語,學生或認真拜讀,或只關注成績,之后,都漸拋腦后,教師的辛勞付之東流。學生的作文評價,多多少少成了語文教師不得已而為之,學生又從中獲益甚少的一樁苦差事。現在的老師在批改作文時更多地關注于孩子的作文是否通順,文筆是否花團錦簇,學生的語言越來越華麗,內容更卻越來越空洞,情感也越來越虛假,這樣的文章卻往往能得到老師的好評。這一切引起了我的深思:我們的老師需要對作文的評價方式有一個新的認識,作文的要求不能偏離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背離孩子的認知水平和情感體驗,在評價孩子的作文時,不要打擊孩子的寫作熱情,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發現孩子作文中的閃光點,在鼓勵中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促進孩子作文能力的提高。對于孩子們作文的評價呈現方式,可以用等級評價,也可以加以評語;還可以將學生自評、互評,家長評價和老師評價相結合。不管是哪一種作文評價方式,我們都應該注重對孩子的人文關懷。
總之,中學作文教學是一項難度很大的工作,但相信只要教師注入情感,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科學訓練,一定會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