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明·牙生
摘要:“去極端化”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面對新疆“三期疊加”的形勢,我們只有常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才能客觀分析決策、措施的利弊得失,才能據優勢看到劣勢,才能居局部而放眼大局,才有可能自覺地預見風險和挑戰。這就要求多領域、多部門、多層次協調聯動,上有頂層設計、中有細化分解督導、下有實施操作落實,如此織成一張“實施網”。
關鍵詞:“去極端化”;宗教極端主義;抵御;滲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疆暴力恐怖活動根子是民族分裂主義,思想基礎是宗教極端。因此,要從根本上打擊暴力恐怖活動,就必須以“去極端化”為突破口,清除暴力恐怖活動賴以生存的思想基礎,維護新疆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
我們與“三股勢力”的矛盾,必須通過斗爭的途徑解決。絕大多數信教群眾都是我們團結和依靠的對象,這就要正確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在“去極端化”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孤立打擊極少數、團結教育大多數的原則,具體分析個體行為的性質、受感染程度、危害后果等情況,最大限度地教育挽救大多數、最大限度地孤立打擊極少數。
關于如何“去極端化”,中央和自治區已經提出了要求,其核心內容是嚴厲打擊、教育引導兩條。從可操作化的技術層面來看,要重點關注以下環節。
記得有一句維吾爾族諺語是這樣說的,如果潛水的人懼怕鱷魚,他就取不到價值昂貴的珍珠。當前,新疆正處在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天山南北正在發生著令人振奮的新的歷史性變化,新疆呈現出經濟大跨越、民生大改善、城鄉大變樣、民族大團結的全新氣象。但毋庸置疑的是,我們仍然面臨著復雜、艱巨的反分裂斗爭任務。
特別是近年來,“三股勢力”為了達到他們分裂祖國的罪惡目的,大肆篡改宗教教義,編造異端邪說,通過各種方式,從意識形態、經濟制度、法律規范、文化藝術、倫理道德、風俗習慣等方面進行宗教極端思想滲透,對信教群眾進行全方位的腐蝕、煽動和蠱惑,甚至把黑手伸向校園,想方設法利用宗教極端思想毒害、腐蝕青少年,成為宗教和諧的最大威脅。
事實也早已表明,“三股勢力”的根子是民族分裂主義,思想基礎是宗教極端主義,活動方式是暴力恐怖活動。少數青年在極端宗教勢力的教唆、蠱惑、欺騙之下,走上了極端主義歧途,墜入了與恐懼、饑餓、孤獨、悔恨為伴的罪惡深淵,選擇了與人民為敵,極其可悲地成為極端宗教勢力的“炮灰”,成為被各族人民極度憤恨唾棄的犯罪分子。教訓極其沉重、警示極其深刻。
要拔除嚴重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這顆“毒瘤”,必須將宗教極端思想從正常宗教中剝離出來,堅決予以遏制和打擊。青少年的未來是中國的未來,新疆的未來。社會穩定,青少年是最大的受益者;社會動蕩,青少年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維護祖國統一,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珍惜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是每一位當代青年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
正如報道所言,學校作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搖籃,是境內外“三股勢力”進行滲透、破壞、爭奪的陣地。故此,圍繞“去極端化”的主題,專家學者從思想政治教育學、民族學、宗教學、社會學、藝術學,不同角度揭批了宗教極端主義向學校滲透的丑惡行徑,提出學校做好抵御和防范宗教極端主義滲透的對策與思考。
維吾爾族有句諺語說得好,誰玩火,火燒誰的手。當下,暴力恐怖活動已經成為影響新疆穩定的直接現實危害,而宗教極端思想是“三股勢力”賴以生存的土壤,則是暴力恐怖活動進行思想發動和成員發展的主要手段,是嚴重影響新疆社會穩定的毒瘤。針對反分裂斗爭的形勢和教育引導各族干部群眾的現實任務,新疆多方入手,綜合施策,對癥下藥,著力加強“去極端化”的宣傳教育工作,用思想利器摧毀“三股勢力”思想根基,使各族干部群眾擦亮眼睛,認清危害,與宗教極端思想徹底決裂。這無疑是對“玩火者”最有力的反擊、最致使的打擊。
在這個意義上說,學校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場所,同時也是抵御敵對勢力對青少年進行宗教極端思想滲透的重要陣地,堅決抵御宗教極端主義在學校滲透,其導向和引領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只要全疆上下人人爭當踐行先進文化的模范,爭當文明的傳播者,爭當“去極端化”的踐行者,那么,“豌豆跳得再高,也砸不透鐵鍋”,深入推進“去極端化”,就能以摧枯拉朽之勢,將宗教極端思想掃入歷史的垃圾堆。
要堅持“一反兩講”,以現代文化為引領,對師生要大力宣傳法律常識、嚴打政策、民族團結、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律意識、現代意識、核心價值觀、理性思維方式、健康心理、歷史文化等等內容。要層層設防,嚴防“三股勢力”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