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紅珍
摘 要:新課程倡導“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怎樣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呢?“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就是其中最為有效的學習方式。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這種學習方式也在中小學課堂上被廣泛
采用。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合作學習;實施
一、準備工作是初中思想品德課合作學習的關鍵
“預則立,不預則廢。”可見,做一件事的事前準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課前的準備工作同樣是必不可少的。假設整個思想品德課堂表面上熱鬧非凡,實質雜亂無章,這樣的教學方式自然會效率低下,收不到預想的效果,使課堂中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可想而知這與合作學習的理念是背道而馳的。所以,做好授課前的準備工作是思想品德課合作學習的關鍵。如何做好初中思想品德課的課前準備呢?
1.給學生合理分組,確保初中思想品德課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
孩子的智力都不是同樣發展的,他們的智力是有一定差異的。在不同方面都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這是每位思想品德課教師所應該注重之處。教學時,授課教師要依據合作學習倡導及強調的分組原則,靈活地把初中生每4~8人分成一組,還要做到每組中的成員智力均衡,學生之間各個方面都能得到互補,做到這些,就可以有效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全面促進初中生思想品德課的學習效果。
2.明確學生各自的責任,承擔起自己肩上的重擔
在思想品德課的合作學習過程中,最為凸顯的便是尖子生,他們的智力突出,學習過程中就會成為他們表現的舞臺。這是一個弊端,絕不利于班級學生的全面發展,優等生的發展也不是正方向的。改變這種弊端尤為重要,在初中生的每次合作學習之前,教師應該依據思想品德課教學內容要求小組成員進行合理的分工,使得每個學生都能承擔起自己的任務,完成各自不同的學習目標。做到了這些,班級的學生就不會呈現那種忙的忙、閑的閑的狀態,就可以讓每位學生都有事可做,有效激發初中生參與思想品德課合作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促使學生的合作學習得到正方向發展。
二、確立初中思想品德課合作學習的原則
我們手中的思想品德課內容,并非所有的內容都適合于我們去進行合作學習。我們上課教師必須要有清晰的頭腦,為學生選擇適合學生合作學習的內容,達到合作學習的真正目的。確立初中思想品德課合作學習的原則是每位教師探究的內容,需要教師去研究。
1.自主交流的原則
我們進行的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需求的基礎之上,從學生的健康發展出發。初中生假如自己思考之后卻不能解決問題,這時學生就會萌發交流的需求,在這個階段我們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才是最有價值的。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讓學生自主交流非常適宜開展合作學習,這是初中生自主學習的需求所在。
2.引導學生質疑的原則
在教學中如果學生在認知上出現了沖突,學生的想法不一樣時,此時授課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加深他們對思想品德課內容深層、全面的理解和感悟,合作學習也會凸顯其
價值。
三、思想品德課教師如何掌控學生的合作學習
1.把握好合作學習的時間
合作學習所需要的時間必須從思想品德整節課的內容和教學設計方面進行考慮。假如合作學習安排的內容及學習時間不合理,學生就達不到合作學習應有的效果。在課堂中,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合作學習的情況隨時對合作學習的時間進行微調整,以確保合作學習順利而有效的開展。
2.進行合理的激勵性評價
要想讓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并積極主動地為完成本組的學習目標而努力做好分內的職責,使合作學習發揮其最大的效果。在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給學生充足的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空間,并能夠達到鍛煉的目的。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老師對學生自身的認可,有效地培養他們合作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設計相應的評比機制,以激勵各個小組進行競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四、需要注意的事項
合作學習可以稱之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深受學生的喜
愛。可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會遇見一些攔路虎、絆腳石,阻礙學生學習的步伐。
1.以寬容之心對待學生
長期以來,受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教育的影響,課堂中的教師往往要體現其嚴苛的一面,學生定會被老師強制要求聽從,無條件接受老師給予的結論,特別是思想品德課,大家都是有目共睹。思想品德課合作學習要想行之有效地開展,教師首先要具有平等、民主、尊重學生的師生觀念,還給學生自主思維的空間,自主交流的權利。
2.轉變教師角色
在合作過程學習中,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團隊中的一名積極參與者,努力成為學生合作學習的伙伴,這樣建立起來的新型師生關系,才能真正使學生樂于合作,易于交流。
3.準確掌握學情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準確把握學情,遵循學生的思維特點,采取切合實際的,有針對性的學習方式,切忌一味地照搬
死套。
參考文獻:
侯瑞琳.初中思想品德課實施合作學習的思考和實踐[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