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承富
摘 要:農村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學習為主陣地傳授傳統文化知識,使學生在長期的文化積淀中形成較強的傳統文化基本應用能力;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對培養高中生的思想、陶冶情操和樹立道德價值觀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拓展,使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到教學中,學生能夠應用傳統文化理解文學作品,使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運用,做到知書達理,能夠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獨立健全的人格,實現素質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農村高中學生;加強;傳統文化教育
從目前的教學實際看,不少教師只是把語文課當作工具課,把活活的語文教材講“死”,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語文教師如果只把眼光盯在課堂教學上傳授技術,而不注重把它與傳統文化等社會生活緊密聯系,不注重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語文教學就失去了傳統文化教育的主陣地。現實中我們農村高中學生傳統教育現
狀是:
一、學生傳統文化學習及應用能力較差
在目前農村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教育大多是以古文教學為主,學生對古文中的音、義及蘊含的傳統文化知之甚少,因而往往急功近利,依靠工具書來理解文義,不但缺少了鑒賞的過程,而且常常斷章取義;現代文學習中沒有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很多傳統文化得不到體現,好多學生不了解傳統文化,有些學生高中畢業了不會待人接物。當前的農村高中學生生活在農村鄉鎮居多,他們的父母接受高等教育的很少,教育觀念落后,只知道讓孩子好好學習,對孩子的成長教育很少過問,有些家長常年在外打拼,顧及不了孩子的成長,孩子多數在爺爺奶奶的看護下長大,缺失傳統觀念的教育,知書而不能達理,甚至有些農村高中學生走上了邪路。
二、教學中欠缺傳統文化的熏陶
當前高中語文教學過多地注重知識技能,忽視語文這個載體承擔的育人功能。對于代表傳統文化精華的古文典籍,不僅要理解作者所要傳達的思想感情,掌握字詞知識,還要對文章中的中國傳統文化有更深的體會。然而,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并不重視對古文作品所蘊含的思想感情的解讀與傳達,并不注重通過作品蘊含情感的釋放來熏陶,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更多的是以完成教學任務為重,將作品涉及的翻譯技巧、知識結構等傳授給學生,從而使學生無法通過課堂教學有效提升傳統文化素養。
三、現實生活中農村高中生生活表現堪憂
21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將目光聚集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主題,各地區中小學大部分學校開設了校本文化研究課程,其中很多學校正嘗試以“傳統文化教育”作為首選切入點來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傳統文化教育與高中語文教學的融合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課題,因此基于高中學生道德教育和校本文化研究的實際需要,在“十七大”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的指引下,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11年秋季推出《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2017年1月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被列入山東省“十三五”規劃課題。
目前我校以農村高中學生為研究對象,對學生語文學習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對《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以及推進素質教育的各類文獻進行研究,作為研究的指導思想。開展相應的活動體驗傳統文化,及時做好知識筆記并進行總結。側重研究農村高中學生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通過研究與實踐,提煉出中華經典文化中能夠促進新時期農村高中學校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內容,使師生明確新時期農村高中學校學生應該具備哪些綜合素質。促進校本課程的開發,結合古代文化典籍,編制一系列有益于農村高中學生成長的傳統文化教育讀本。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利用課堂指導學生進行經典古文的品讀、背誦。教材選取的經典古文,包括作家作品、文學常識、名人趣事都是傳統文化的載體,教師要以此為依托,加強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以學生為主體的古文講解傳統文化知識,使學生在長期的積淀中形成較強的傳統文化基本應用能力;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對培養高中生的思想、陶冶情操和樹立道德價值觀念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教學中教師有意識的引導拓展,使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到教學中,學生能夠應用傳統文化理解文學作品,使學生在學習與創作中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體悟,能夠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獨立健全的人格,實現素質的全面提升。鼓勵學生在課余擴大古代典籍閱讀范圍,每周開設一節典籍閱讀課教師指導拓展閱讀,使其在廣泛的品讀鑒賞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學習當地歷史文化名人傳記,學校校園墻壁文化充分利用,耳濡目染,激勵學生學習先賢的精神。再開設相關選修課,并結合當前的語文研究性學習指導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專題研究,以進一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鞏固知識和擴大知識面,提高學習興趣。開展各種各樣的語文活動,如,春節收集對聯;出傳統節日為主題的黑板報;整理民間民俗、歇后語、諺語;觀看中央臺的“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河北臺的“中華好詩詞”等電視節目;組織本校的詩詞大會,做衣食住行的禮節調查報告;整理名人名言;開展傳統文化的學習交流會;從課內外的古典文集中收集做人信條等一系列的課外實踐活動。
通過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不僅使學生能夠應用傳統文化理解文學作品,而且能夠在生活中運用傳統文化。使學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體悟,實現素質的全面提升,并提高語文學習興趣,做到知書達理,同時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團結意識,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實踐證明,只有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才能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高尚的道德觀念,知曉忠、孝、信、悌、禮儀等傳統文化,并為農村高中學生樹立正確價值取向和審美取向起到奠基作用。大凡接受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者,常能以孝悌對待家人,以誠信對待朋友,以道義對待取舍,以仁愛對待社會,以厚德對待萬物,并以“慎獨”之心保持其質樸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