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宇
中圖分類號:D4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4-000-01
摘 要 近年來,在市總工會的正確領導下,在集團黨政的大力支持下,大化集團各級工會組織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擺正位置、發揮作用,把實現“三個融入”(政治上融入、工作上融合、感情上融洽)作為工會工作的理念,尤其是在困難職工幫扶上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僅在2016年,通過深入開展“送溫暖”等活動,各級工會組織發放幫扶資金100萬元以上,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困難職工的生活難題。
關鍵詞 基層工會 幫扶 思考
作為一名基層工會工作者,我始終把幫助困難職工解決實際困難,當做日常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困難職工群體的情況也隨之發生變化,企業工會幫扶救助工作也遇到了許多新的情況和問題——如何從企業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地幫助困難職工渡過難關,是工會組織目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需要思索和應對的問題之一。就此,結合我個人的工作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以人為本、幫扶困難職工的淺顯看法。
一、當前企業困難職工群體存在的問題
大化集團始建于1933年,是中國最大、最早的基本化工原料、基本化學肥料生產基地之一。作為一個老牌國有企業,大化集團一直存在著人員眾多、職工困難群體基數過大等問題,盡管大化集團研究院是技術人員相對集中的地方,但由于從事中試職工人數不少、多年冗員疊加、非生產一線收入偏低等因素,息工放假、病休及工傷職工占職工總數的19.5%,而這部分職工都接近或屬于困難群體,也普遍存在下列問題:
一是年齡偏大,技能偏差。這些職工大都參加工作幾十年,主要從事小試、中試的設備操作,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實際工作中屬于經驗型居多,專業技能偏低,而且受單位性質決定,都處在非生產一線崗位。
二是家庭人口多、老弱病殘多,家庭負擔重。近幾年來,困難職工雖然都得到了企業不同程度的幫扶,卻仍有一些職工需要企業或工會組織連續多年采取不同形式的幫扶和慰問,才能保障其基本生活。
三是有些困難職工缺乏競爭意識,存在依賴心理。
基于以上三點,無論是集團工會還是我們研究院工會,在關心、幫扶困難職工的同時,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因勢利導,既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又幫助他們轉變思想觀念,積極主動改變困難現狀,這也是工會組織幫扶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二、做好困難職工幫扶工作的方法和對策
如若基礎不牢,必定地動山搖。企業要發展,穩定是前提,而困難職工群體的存在,必然會影響到企業的和諧發展。因此,做好這一群體的幫扶工作,一定要講求方法和策略。
(一)健全幫扶機制,加強素質建設
1.工會組織要想做好幫扶困難職工工作,必須借助黨委和行政的支持,建立健全幫扶工作運行機制,形成黨委領導、行政支持、工會運作、部門聯動、上下配合、分工協作的工作格局,只有這樣,才能更直接有效地開展幫扶工作。
2.工會組織要想做好幫扶困難職工工作,必須不斷強化隊伍建設。作為工會生活保障專干,我對此深有體會:“媽媽心,婆婆嘴,跑不斷的兩腿”是這一工作的特質,同時還要學習掌握相關的政策法規,不斷增強依法維護困難職工合法權益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
(二)拓展工作內容,多措并舉幫扶
1.實踐證明,“輸血式”的幫扶只能解決暫時困難,而采取“造血式”幫扶則能解決長期性的困難。為此,企業工會組織應該把幫扶困難職工家庭成員就業,作為幫扶工作的重點:困難職工本人因各種因素制約,再就業比較困難,但其子女大多已經達到就業年齡,且相對容易學習技能。就此,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一方面要做好困難職工的轉崗培訓再就業,另一方面要幫助實現其家庭成員的就業,以此來增加困難職工家庭收入。
2.講求“輸血”與“造血”并舉。對困難時間長、困難原因特殊、困難情況嚴重的職工,工會組織必須堅持經常性的定期“送溫暖”活動,既為困難職工送錢送物,還要向他們送知識、送技術、送信息、送保障,幫助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同時幫助他們謀劃未來生存發展的路徑。
3.加強心理疏導。大多數困難職工都有焦慮、悲觀、失望的心里情緒。只有讓困難職工鼓起生活勇氣,幫扶工作才能有更好的成效。為此,企業工會組織要建立定期走訪和“連心扶助”聯絡制度,以電話溝通和上門談心的方式,隨時隨地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針對他們的思想實際,及時做好形勢、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幫助他們消除各種疑慮和悲觀失望的情緒,樹立起生活的信心。
4.建立長效機制。在實際工作中,工會組織必須主動作為,積極溝通協調,督促和配合行政,形成引導下崗職工、困難職工及其子女就業的長效機制。例如:企業因退休等自然減員倒出的空崗,安排已經下崗困難職工重新上崗;開辦相關技能培訓,重新定位他們的職業角色。今年,大化集團黨政工就密切協作,在以改革促高效的同時,旗幟鮮明地提出,對富余職工力爭不降低待遇、不改變原有身份,以新項目進行妥善安置;在此基礎上,開辟的新產業、新項目員工不足,還要召回符合條件的息工、下崗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