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成
【摘 要】本文以小學二年級《跳躍》教學一課為例,探討了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體育低年級課堂教學中的開展過程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以期能以情境教學法為手段,鍛煉學生身體,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關鍵詞】小學體育;低年級;情境教學;反思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情境教學法受到越來越多思想品德教師的關注和青睞。作為緊張學習的一種調節,情境教學將體育課打造成生動有趣的樂園。然而在課堂實施過程中,有些教師沒有領會情境教學的精神實質,生搬硬套他人的成功經驗,致使情境教學使用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反思。下面,筆者就結合小學二年級《跳躍》教學一課,探討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體育低年級課堂教學中的開展過程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供同行參考。
一、案例介紹——情境預設
1.學習內容
蘇教版小學二年級(水平一):《跳躍》。
2.學習目標
重點掌握“青蛙跳”的動作要領,收腹提膝伸小腿,一擺二蹲三起跳,雙腳連續向前跳,平穩落地跳得遠。通過練習,提高學生的靈敏、速度和力量,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
3.教學設計
以青蛙過河跳荷葉游戲帶領學生練習“雙腳跳”,掌握“跳躍”的動作要領,在合作、創新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表演,在愉悅的情境氛圍中發展學生的腿部力量與彈跳能力。
二、片段呈現——活動情境
1.情境導入,愉悅熱身
教師站在課前事先畫好的2個同心圓的圓心位置,學生統一站在外,教師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出“青蛙”這一主角。并讓學生想一想小青蛙是怎樣叫的,是怎樣跳的。同學們紛紛積極的模仿起來。這時,我追問道:“如果小青蛙遇到了危險,它會怎么樣呢?”“它會跳著跳跑!”“對呀!小青蛙只有跳的又高又遠才能及時躲避危險啊。小朋友們,帶上你們的青蛙頭飾,趕緊地跳到安全的圓內吧!”隨著老師的一聲口令,同學們紛紛從圓外向內圓跳,再從內圓跳到外圓。隨著學生反復的練習,教師適時導入歌謠:青蛙青蛙跟我跳,雙腳用力向前跳,向上擺臂收大腿,落地緩沖又輕巧。
2.掌握技能,育心強體
來到事先準備好的籃球場地,我以富有趣味的故事情境拉開練習的帷幕: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調皮的小青蛙想去河對岸玩耍了。但是小河很寬,身材嬌小的小青蛙該如何過河呢?這時,我指著綠色的體操墊,繼續說道:原來河面上有很多綠色的荷葉,聰明的小青蛙只要借助一層又一層的荷葉,就能輕松跳到河對岸去。這時,由教師示范小青蛙過河,并提醒學生注意:跳的時候,一定要做到雙腳同時起跳,和小青蛙一樣輕輕落地,才是正確姿勢。話音未落,就有幾個調皮的男生迫不及待地搶著跳了起來,雖然跳的很好,但是因為跳的太急,還是不小心掉下“河”,教師為了不打亂正常的上課秩序而未加制止和指導。隨后,要求學生以四人為一學習小組,提醒學生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太快,不能掉到“河”里。并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練習中思考:如果不充分起跳會怎么樣?引出雙腳同時跳起,大腳拇指最后離地的動作要領。教師在課堂巡視指導,糾正錯誤,對于技能掌握熟練的個別優秀學生,在集體面前進行表演示范,提高學生對動作要領的領悟能力。集體練習。
三、案例分析——情境反思
1.案例的成功之處
其一,本節課的教案設計,緊緊圍繞“學習目標”,運用游戲情景的形式,在創設好的場地情境中引導學生玩中學、學中玩,通過“個人練習”和“小組協作”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激勵學生自我表現,體驗到體育活動的樂趣。其二,情境教學中,思路清晰,教學步驟明朗,通過“看、說、試、練”等方法,成功完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體現了新課標提倡的“堅持健康第一,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思想,使學生的身心得到了全面發展。其三,就地取材,利用場地創設適合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了低年級學生的心理需求,在情境中引導學生體驗到了運動的樂趣,促進學生主動練習并參與活動,不僅有效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也體現了快樂體育的思想。
2.案例的不足之處
一方面,在“青蛙過河”的游戲中,我發現有的學生過于膽小、害羞而沒有放開來跳,這時,由于教學時間的有限,我沒能及時給予其鼓勵和重點指導。而實際上,新課標要求教師能夠關注每一位學生,如果能給這部分學生以信心和鼓勵,相信他們能做在課堂做的更好。另一方面,有個別男生調皮搗蛋,平時就愛蹦愛跳,所以在課上特別興奮,想要躍躍欲試。但由于課堂節奏和一貫的偏見,忽略了這部分同學生的強項,對他們的表現既沒有肯定也未表揚,反而致使他們熱情下降,開始影響其它同學的正常練習。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我能夠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給予其正面的評價,相信更能激發他們展示、創新的熱情,形成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甚至還有可能成為我的得力助手。
一名優秀的教師,貴在具有自己別具匠心的教學見地和與眾不同的教學風格。這也是我多年來通過教學研究和實踐而努力追求的目標。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教師應通過情境形式激發其學習興趣,通過“故事、情境、游戲”等活動使學生享受體育帶來的歡樂,在反思中不斷前行,真正促進學生良好的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桿林.小學體育游戲教學反思[J].江西教育,2014.33:62
[2]魏德軍.小學體育情境教學分析[J].教育科學,2016.1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