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能力是高職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創新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高等數學教學中切實地以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為目標是培育創新型人才、發展創新力量的重要方法,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高職院校在數學教學上做了較多的嘗試和改革。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導致數學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方面沒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高職數學;數學教學;創新思維
創新人才培養已成為時代主題,培養創新人才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一章第五條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高等院校教學工作的重點。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數學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十分重要
聯合國教科文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在《學生生存》一文中指出:“教育具有開發創造精神和窒息創造精神這樣雙重的力量。”數學作為高職教育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又是一門思維的科學,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方面育負重要任務。
數學創新性思維就是“創新過程中的思維活動”,即只要是思維的結果具有創新性質,則它的思維就是創新性思維。我們可以按照創新的相對意義從兩個不同的角度把創新性思維劃分為兩類:“創造”與“再發現”。“創造”是指相對于人類認識史而言第一次產生的、前所未有的,具有社會價值或社會意義的思維活動。“再發現”是指相對于思維主體而言,具有一定的自身價值或認識意義的新穎獨到的思維活動。通常意義下的創新思維是上述兩類型的總括。“創造”并不能一蹴而就,它是“再發現”式創新性思維的積累和發展。只有“再發現”式的創新性思維得到充分的發展之后,才有可能產生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達到真正的發明、創造的高度。在這種理解下,創新性思維對于一切正常人來說就都是可能產生的,特別是對數學教學具有現實教育意義。
在數學學習或研究中,要解決的問題可以是新問題,也可以是已有的問題。如果主體解決了一個新問題,或者已有問題發現了解決它的新方法,推導出某種新成果,則這樣的創新性思維相對而言就屬于高層次。如果對于主體而言,雖然解決的是老問題,但其思路新穎獨特,那么這種思維的創新性也有一定的高度。而在數學教學中,大量的所謂創新性思維應是指“再發現”式的,通過學生自己的獨立思維活動解決問題的過程。
數學教育是基礎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數學學習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數學教育的意義在于培養人的數學觀念和數學思想,培養人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素質的提高。
2.高職數學教學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所做的改革
目前,高職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訓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高職數學教育的作用不僅能為學生學習專業課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和創新思維能力。近年來,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高職院校在數學教學上做了較多的嘗試和改革。
(1)教材改革。教材是學生在學校獲得系統知識、進行學習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近年來,高職院校的數學教師圍繞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對高等數學教材進行較大的改革。教材改革堅持以“必須、夠用”為原則,根據專業對數學的需要和數學自身體系的特點對教材進行整合和取舍,同時最大限度減少煩瑣的計算,精簡推導、降低理論要求,增加直觀性,使之更加符合高職教育的特點。
(2)在教學體系方面的創新。根據專業特點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則,將課程內容進行模塊化教學。例如,長江職業學院將高職數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分為三個模塊,即基礎模塊、專業模塊和興趣模塊。基礎模塊是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數學識知,專業模塊主要是為學生專業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而興趣模塊主要編排了部分數學趣味知識和數學方法,通過這一模塊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三個模塊循序漸進,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融入數學建模思想的教學改革。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參與到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數學建模是利用數學知識建立模型來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全過程。在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建模思想,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利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3.高職數學教學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近年來高職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然而由于高職院校自身的特點,導致公共基礎課越來越弱化,特別是數學課。盡管高職院校的數學教師在數學課程上做了較多的改革,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效果并不明顯,其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學生數學基礎較差,數學課時量不足,嚴重影響創新教育的教學效果。 隨著高職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各高職院校招生人數大幅增加,錄取分數線的不斷降低導致學生質量嚴重下降,特別是數學能力。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較欠缺,厭學情緒嚴重,極大地影響了正常的教學進度。然而高職院校為了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不斷地增加實習實訓課時,從而使得公共基礎課不斷被壓縮。數學教師在課時量逐漸被壓縮的前提下,還必須按時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從而導致教師難在課堂上有充分的時間引導和啟發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培養,嚴重影響了創新教育的教學效果。
(2)數學建模推廣效果不明顯,在培養高職學生創新能力方面效要不顯著。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已經意識到數學建模對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重要性,并積極參與到數學建模活動中。通過數學建模活動,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大部分院校的數學建模活動僅僅局限于數學建模競賽,這就導致數學建模活動只是針對少數成績優秀的學生,沒能將數學建模活動進行全面的推廣,從而不能較好地發揮數學建模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優勢。
(3)高職數學教師的創新能力差異較大,外聘教師較多,創新教學難開展。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教師創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效果。然而高職數學教師大部分接受的都是應試教育,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較弱,直接影響創新思維教學的效果。同時,高職院校外聘教師較多,使得教學研究活動較難開展,創新教學活動較難推廣,從而影響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效果。
高職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如何提高高職院校的內涵建設是高職院校的重點工作,也是高職教師的首要任務。積極探索通過數學建模競賽促進高職數學課程改革,從而全面提高高職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高職數學教師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張奠宙.數學素質教育設計[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
[2]袁貴仁.不斷推進教育創新[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6):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