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紅梅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全國不同階段的學校都實行了新課程標準的推廣。為適應新課程標準的推廣,小學數學課堂也應進行創新,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建立高效優質的課堂。文章通過對小學數學課堂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問題;策略
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貫徹落實新課改要求,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成績,教師需構建高效優質的數學課堂。在實際教學方面,小學數學高效優質課堂的構建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著重要作用。
一、當前小學數學課堂存在的問題
1.師生溝通不足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將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教授給學生,卻沒有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點的訴求。對于學生來說,教師是嚴肅而又威嚴的,他們從心底里對教師存在一定的畏懼心理,不敢與教師主動交流。
2.學生兩極分化
學生具有差異性,有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強,有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弱,這種差異性導致了學生的兩極分化,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占據課堂主體位置,獲得教師的關注;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害怕出錯,在教師請學生表現自我時,通常回避教師視線或者消極應付。課堂兩極分化嚴重造成教師授課困難,如果課程進度過快,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跟不上進度,產生消極情緒,如果課程進度過慢,又無法滿足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的求知欲。
二、構建小學教學高效課堂的策略
1.促進師生交流
教師應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營造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向教師交流自身的困惑,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如在進行“收集數據、認識簡單統計表”教學時,教師先以談心的方式請學生說一說自己喜歡什么顏色。學生回答后,教師再次提出“如何知道班級里學生的顏色喜好”問題。學生再次回答,教師引出課堂內容,對全部學生的顏色喜好進行統計。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采用舉手的方式進行顏色喜好調查,每一個學生只可以進行一次選擇,學生在通過舉手選出自己喜歡的顏色后,教師出示一張表格,請學生記錄舉手結果,學生完成表格后,教師告訴學生剛才完成的表格便是統計表。最后,教師請學生談談感受,學生講述完后,教師進行總結。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巧設問題,引導學生主動交流意見,在一問一答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這種教學方式拉近了師生關系,加強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
2.循序漸進引導學生
在新課改后,教學內容與傳統教學內容有所不同。教師應加深對教材的學習,精確解讀教材中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將課程內容進行細節梳理,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教導學生。如在進行“噸的認識”教學時,教師為使學生明確“噸”的概念,層層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學習。教師先讓學生直觀感受1噸水的重量,告訴學生1桶水10千克,100桶水就是1000千克,而1000千克就是1噸。然后,教師為強化學生對“噸”的認識,再請學生舉例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重量可以用噸表示,并請學生完成單位填空題進一步靈活運用知識:棕熊200(),狗6(),大象5()。
這種教學方式將課程內容進行分析梳理,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學習,保障了課堂教學節奏的有序進行,同時降低了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難度。
3.加強生生互動
在進行高效課堂教學時,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引入學習小組,使學生互相合作、互相幫助,完成學習任務,鍛煉學生的交流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如在進行“三位數加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教學時,教師先出示題目請學生自主完成。在學生進行計算完畢后,教師列出新的算式“364+428=?”,要求學生先自行思考再進行小組討論,小組討論完成后反饋給教師。接著,教師強化學生的三位數加三位數連續進位加的能力,出示練習算式:①290+321=?②418+117=?類似的練習算式十個一組,一共出五組,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競賽。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解題時間、答案正確率進行排名,并對每組學生進行鼓勵。
這種小組競爭、小組學習的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好勝心,使學生為取得成功發散思維,討論交流自主完成,提高了每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共同合作完成課程任務,提高了課堂效率。
為促進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教師不僅要關注教材,還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穩健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作者單位:新疆阿克蘇一師三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