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玉霞 任偉
摘要:職業教育對區域經濟增長貢獻率估算對于職業教育、經濟發展的規劃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相關理論成熟,相關領域的研究從定性向定量發展,目前比較常用的計算方法為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丹尼爾森系數法,兩種方法都有一定的缺陷。需要分析職業教育對勞動要素增長的真實貢獻,總教育投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再換算職業教育的貢獻。
關鍵詞:職業教育;區域經濟;經濟增長貢獻率
教育與經濟之間的互動關系已成為學術研究的熱點,大量的質性研究也證實教育水平的提高對于經濟的增長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單純的采用語言描述教育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是非常蒼白無力的,采用數學的方法,分析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能夠直接反映教育的價值。職業教育與行業發展、企業生產關系密切,深入探討職業教育對區域經濟增長貢獻率,對于職業教育發展、行業發展的戰略布局具有指導意義。本次研究試簡要的探討當前幾種職業教育對區域經濟增長貢獻率估算方法,分析不同算法的利弊。
一、定性與定量研究
目前關于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之間相互關系的理論研究已經取得一定的進展,近年來定量分析研究開始涌現。教育具有滯后性,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需要經過一定的周期,才能夠體現,教育對勞動者的影響是間接性。從人力資本的角度來看,勞動者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不僅受教育程度影響,還包括其自身的健康狀態、思想水平、技能水平等,這些因素都會隨著勞動者在接收職業教育、進入工作過程中發生變化。通過分析影響因素,與區域經濟增長進行關聯分析,有助于分析職業教育的貢獻率。近年來,丹尼森經濟增長理論、新經濟增長理論逐年完善,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對區域經濟增長貢獻率估算方法發展。
二、方法
1.丹尼森系數法
丹尼森系數發是開展經濟增長貢獻率的經典方法,又稱為增長核算方法,將經濟總產出的增長率與投入要素增長進行關聯計算,從而計算各投入要素的貢獻。丹尼森理論是基于傳統經濟學的生產三要素上實現的,將生產要素分為知識進步、資源配置改善以及經濟規模實現,毫無疑問,職業教育應屬于知識進步一類,但資源配置等要素也影響職業教育發揮作用。丹尼爾森系數法認為,需要計算不同教育年限勞動者的收入系數,模型假定受教育年限的與勞動生產效率成正比,從而提高收入水平,以收入系數衡量教育程度與生產能力、工資收入之間的關系,當然其認為工資收入差距并不完全是教育程度所致,其采用60%系數進行折算。其次,模型需要計算收入系數在一定時期內的增長率,反映教育水平提高對年平均增長的影響。最后,計算教育對國民首日增長額的貢獻,教育貢獻率=[教育水平提高的年平均增長率×勞動投入量比重/國民首日年平均增長率]×100%。丹尼森系數法計算操作簡單,簡單易懂,勞動投入量、教育水平、國民收入年平均增長率容易獲得。
但需注意的是,該算法仍存在較大的缺陷,特別是針對職業教育對區域經濟增長率的貢獻率計算而言,需要解決以下問題:①職業教育者在區域內勞動力投入問題;②職業教育者的收入增長在國民經濟收入增長中發揮的作用問題;③職業教育不總是能夠立刻發揮作用,具有明顯的滯后性,需要合理的設計基期與當期;④職業教育提高在年收入增長中所起到的作用影響因素較多,這與職業教育的水平、與行業關聯等因素有關;⑤地區收入的增長影響因素較多,與就業形勢等因素有關,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勞動能力的流動能力明顯增加,區域經濟可能更容易受到勞動力的流動情況、區域內經濟結構與競爭力等因素影響。
2.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
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是一種針對制造業資本與勞動因素對生產影響分析方法,在生產函數的基礎上,引入技術資源這一因素,從而預測國家和地區內工業系統或大企業的生產和分析發展生產的一種模型,應用十分廣泛。公式:Y=AK L,其中Y為工業總產值,A為綜合技術水平,L為投入勞動力量,K為投入資本,a為資本產出的固定系數,b是勞動力產出的彈性系數。a+b=1,模型假定生產效率不會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而提高,只有技術提高,才能提高經濟效益。模型充分考慮了勞動技術提高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對于區域經濟增長而言,能夠考察流入受職業教育者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但需注意的是,人民對于人類生產能力有了新的認識,原有的生產函數未能充分考慮人的生產知識、勞動與管理技能、健康素質等因素,將勞動力的數量作為勞動力的投入。人力資本論認為人力資本是最有發展潛力的資本,在經濟增長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勞動力綜合素質的提高是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教育發揮絕對主導作用。美國丹尼森進行了進一步改善,將初始勞動力(L)、教育投入(E)作為新的參數。
3.改進方法
國內外學者認識到以上模型的固有缺陷,并進行了積極的改進,崔玉平等設計了一種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速度的貢獻率計算指標,計算基期間到報告期的教育綜合指數增長率年平均值,計算高等教育指數年增長率,再計算貢獻率,這類方法在國內應用較廣。但需注意的是,教育投入的總量對當期經濟增長的貢獻與資本的投入增長貢獻是不想等。職業教育有其特殊性,其在教育資本、人力資本投入中的地位有待商榷,不能夠單純的采用數量衡量,還需充分考慮質量影響因素。特別是當前,新經濟增長理論認為,創新才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這方面接收職業教育的工人顯然并不如那些接收高等教育者。職業教育的貢獻可能更應該體現在那些與職業教育有關的技術工種上,應以這些技術工種所在行業的生產效率增長與職業教育貢獻進行關聯分析。我國對職業教育的投入持續增長,但許多情況是,許多相關行業特別是制造業規模的增長速度波動較大,有時區域內制造業甚至出現倒退,這顯然與教育投入增加不相符。
當前,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單純的計算職業教育投入增長率對經濟貢獻率過于單一,無法有效的橫聯教育對經濟貢獻,不同類型教育者社區平均勞動生產率存在明顯的差異,需要計算勞動力質量差異系數,進行勞動力質量的折算,計算不同教育投入的權重,再計算職業教育的貢獻率。
4.改進方向
計算職業教育對區域經濟增長率非常困難,目前尚無一種理想的計算模型,特別表示在我國當前的政治經濟體制中,經濟增長受政策驅動影響較大,統計數據獲取難度較大,數據的真實性有待商榷。針對職業教育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計算,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構建新的模型:①計算勞動力換算系數,計算各類受教育提高勞動力質量的換算成為勞動力年數量系數,職業教育的勞動力換算系數顯然與義務教育、高等教育并不相同;②了解地區內從業人員的受教育程度,各類受教育程度的從業人員分布行業;③各行業的生產效率;④各類從業人員的綜合教育指數、各類教育指數,計算職業教育的教育指數;⑤計算基期、報告期各類教育的指數增量、綜合教育指數增量;⑥計算職業教育的綜合指數年增長率,教育投入增長率;⑦職業教育指數增量占宗教與指數增長率百分比;⑧計算區域經濟增長不率,計算當期內國民收入較基數增長率;⑨采用尼爾森模型,計算總教育、職業教育對經濟增長率的貢獻。
三、結語
目前還沒有一種成熟的職業教育對區域經濟增長貢獻率估算方法,丹尼爾森模型有許多不足之處,但可作為基礎的分析模型,在綜合考慮職業教育對勞動要素、勞動生產效率的影響,綜合評價職業教育的貢獻率。當然,需注意的是,隨著新經濟增長等相關理論的成熟、地區勞動要素流動性增強,職業教育的貢獻率計算將越來越困難,若不進行不斷的改良,模型的信效度將會不斷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