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俊芳
摘 要:語文閱讀一直是語文授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語文技能培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現代教學中更加注重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做出了進一步探究,對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內涵、小學語文學習的特征、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策略給出了指導性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造性思維
對于小學生而言,進行閱讀不僅僅是對語文知識學習的過程,更多的是對問題思考探究的過程。在小學語文授課中,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實踐應用能力、探索問題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對成長都有非常重要的幫助。利用閱讀授課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可有效地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能力,使其學習的綜合性能力得到提升。如何在授課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是眾多小學語文教師一直深入探究的課題。
一、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內涵
(一)定義
創新,指不遵照舊的傳統理念,而是在以往的理念基礎上推陳出新,是一個民族得以長久發展的不竭動力。創造性即為人們創造時的思維經過,利用嶄新的思維模式能夠取得不一樣的結果。此外,創造性思維還是在知識領域中進行的一系列思維活動,不但能揭示事物其中的本質,還能在此理論基礎上探究出全新的有價值的事物。
(二)特征
在該思維模式中,有發散性思維以及集中性思維。在某種意義上,發散性思維模式得到了更多的展現,依靠自身對信息的獲取,從不同的方面思索,力爭探究出全新答案,是開放性的思考模式。創造性思維具有內容新鮮、獨創的特征,同時也是人類智力水平提升的最好見證。
二、小學語文學習的特征
(一)積累性學習
與其他的科目對比來說,語文的知識點綜合性比較強,語文知識的累積以及語文技能是需要循序漸進慢慢形成的,這一知識的積累需要貫穿整個語文學習的全部過程。
(二)模仿性學習
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比較貪玩,對事物有著較強的好奇心,也習慣對事物進行模仿。在授課中,可利用模仿的形式來完成對知識的學習。
(三)聯想式學習
較多的語文教材皆是利用篇為單位進行編寫的,在實際授課中同樣利用篇為單位授課。這樣的授課模式導致了課程之間沒有一定的聯系。因此,需要學生充分發揮聯想的想象力,有規律性地認識知識。所以說小學的學習也是一種想象力的學習。
(四)體驗式學習
小學語文的授課目標是使學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感悟情境以及價值態度觀念。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限,需要對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反復思考以及領悟。因此,小學的學習為體驗式學習方式。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策略
(一)發揚民主精神,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是教學主體的理念,要改變以往的語文授課觀念,利用民主教學的思想,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例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故事情節以及大概的內容,學生不會感到非常陌生,因此,可以讓學生先自行閱讀,之后談談對文章中的段落或者句子描寫的情境以及意境有什么樣的看法?從中讀出了什么?對其有什么看法?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理解思維,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暢所欲言。最后教師慢慢根據文章的情節引導學生深入學習,了解文章中實虛結合的表達方式,體會效果,深層次地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重視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在語文閱讀的授課中,教師要利用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對文章進行聯想。對于留有想象空間,以及時代與現代不相符合的文章,要引導學生充分展開想象力進行學習。例如,在《湯姆·索亞歷險記》閱讀學習中,教師可以根據題目對學生進行提問。什么是歷險?同學們有沒有歷險經歷?通過對題目的閱讀,你覺得湯姆·索亞都會去哪里歷險?經歷了什么?首先在進行文章閱讀之前,引導學生對要閱讀的文章產生興趣,經過學生初次閱讀,讓學生對文章中墓地歷險、荒島歷險、鬼屋歷險、山洞歷險展開充分的想象力,談談在這些歷險中哪些歷險是最驚險的?歷險成功后會有哪些收獲?歷險失敗了會產生怎樣的結果?在授課中,用該種方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其中教師要注重的一點便是需要將以往的教學模式打破,讓學生成為授課中的主體,讓他們在課堂中有充分的言論自由,大膽發揮想象力表達自己的想法,以便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授課內容要更多地對學生創造性思維進行培養,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在授課中不斷總結經驗,與學生一同努力,將以往的授課模式進行更改,在現有的授課模式中不斷加入創新的元素,充分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喚起學習興趣,提升語文閱讀授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武曉玲.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J].學周刊,2016(5):126.
[2]李文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1):188-190.
[3]姜龍梅.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J].新絲路(下旬),2015(11):68-73.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