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軍峰
【摘 要】教師只有在尊重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通過正確引導、啟發,不斷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觀察事物的方法,同時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加強語言積累,才能使作文教學質量得到真正提升,使學生的寫作潛力得到挖掘,語言能力得到培養,綜合素質全面提高。
【關鍵詞】尊重主體;多設情境;巧用對比;激發興趣
習作是孩子們一提起來就頭疼的一件事,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千方百計激發學生興趣,正所謂“趣濃勞輕,樂此不疲。”,讓學生真正從心底愿寫、樂寫,進而達到會寫。
1、多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初學作文,最大的難題是:“沒東西可寫”,教師必須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解決這個問題。每次習作前,教師必須根據習作要求布置學生進行一定的生活體驗。比如,三年級學生的習作“一次有趣的活動”,教師可以在課間實現組織孩子們開展各種有趣的游戲,并且有組織、有條理的指導孩子們進行觀察。比如:游戲開始時,大家的表情怎么樣?會說些什么?用什么動作完成游戲?讓孩子們帶著問題進行游戲,不知不覺完成了觀察的過程。這樣在習作時,就能做到有話可寫,有的放矢。
其次在作文命題上,習作時要選擇貼近孩子生活,容易調動孩子興趣的題目。比如學習描寫人物外貌,不用一開始就要求孩子們描寫自己的同學、家人,這樣很容易出現千篇一律的“柳葉彎眉櫻桃口”;我們可以讓孩子們先從描寫自己喜歡的卡通形象入手,神氣可愛的藍胖子,慵懶智慧的加菲貓,愚蠢有趣的灰太狼......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就突破了抓住特點這一面寫的重點。
除做到切合學生生活實際和具有啟發性外,還應遵循“由易到難,由小到大”的規律。如寫同一假日等街景,可分別出《歡樂的人們》、《美麗的街燈》等小題目,讓學生克服“無從寫起”的困難。
2、巧用對比,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師生比。先叫學生自由創作,老師在批閱草稿的基礎上,找出典型習作,根據這些習作存在的問題,寫好有針對性的下水作文。然后將典型習作與教師的下水作文進行對比,引導學生自己進行分析內省,此時稍加點撥,學生便能茅塞頓開。
生生比。每期習作完畢,我就組織孩子們進行“習作漂流”,要求班內孩子人人作文人人讀,讀完留下“小腳印”:一句表揚的話或者一個小小的建議。對于最喜歡的文章,可以畫朵漂亮的小紅花送給他,誰得到的小紅花多,誰就是本期“小作家”。在習作漂流的過程中,孩子們端正了習作態度(畢竟我們都想展示出一個最好的自己),明白了差距與不足,提高了習作的興趣。
3、教學相長,保持學生的寫作興趣。
一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作為教師,我們要參與在學生習作的整個過程。習作前,引導孩子觀察生活,教師要詼諧有趣,娓娓有序;習作中,教師要寫出下水作文,務必做到生動鮮活,一鳴驚人;習作后,教師要積極指導,言之有物。教師表現出的人文素養,可以讓孩子們對習作產生莫大的興趣。
二要讓學生參與教學,“我的作文我做主”。在每單元的習作訓練點明確后,我們可以讓孩子們廣開言路,自擬題目;高年級教師不妨放手,讓學生根據習作要求,結合單元范文,充分發表意見,自己討論明確習作的目的、范圍、要求、重點、體裁等,鼓勵學生發表意見,允許爭論。
三要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教師的評語關系著學生的習作態度,教師必須以積極贊賞的態度對學生的習作過程進行評價,讓學生感受來自老師的期待與激勵,我們必須明白:讓孩子保持習作的熱情遠比寫好當下的習作更重要。
四要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將學生的優秀習作作為范文講評并展出,或推薦給有關報刊發表,為他們提供發揮寫作能力展現的機會,并讓作者在全班同學面前講述寫這篇作文的體會。身邊同學的成功,給大家帶來喜悅,帶來鞭策,也帶來寫作的欲望。
教師只有在尊重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通過正確引導、啟發,不斷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觀察事物的方法,同時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加強語言積累,才能使作文教學質量得到真正提升,使學生的寫作潛力得到挖掘,語言能力得到培養,綜合素質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