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婷
摘 要:在很多人的觀念中,班主任對于學生的管理就應該是嚴厲的,以此來保證他們能夠在學習方面認真對待。因為很多學生在學習時沒有足夠的自制力來讓自己全身心投入學習,必須依靠班主任的管理。班主任在學校除了是學生學習上的管理者之外還是他們生活中的管理者,幫助他們照顧一些生活起居以及他們可能會發生的突發事件。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班主任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但是無論班主任做得多好,我們很少聽到有學生感謝自己的班主任。這就是由于班主任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只注重他們表面的成長,對于他們的內心關心和尊重做得還遠遠不夠,沒有做到以人為本。而要想做好班主任這個角色,管理中以人為本的理念必不可少。
關鍵詞:以人為本;班主任;管理;運用;方法
以人為本這一理念在很多領域都被人們當做一種執行標準,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對學生進行以人為本的管理是必然趨勢,如果一味關注學生的成績和他們身體的成長,他們很可能會出現一些心理上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才是阻礙學生進步和成長的最大問題。在班主任管理學生時運用以人為本的理念即在管理學生時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基本的東西,班主任還應該擔任學生的心理輔導者、開導者和他們成長的觀察員,通過各種方法來保證學生能夠在健康的心理指導下成長進步,先進行心理教育,再進行科學教育。班主任在以人為本的管理這方面可能沒有很多經驗,有時會弄巧成拙,接下來我們就提出幾點建議來讓班主任在運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時更加順利。
一、多觀察學生,及時開導
班主任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最缺乏的就是對學生的觀察,很多班主任都只關注一些表面的問題。比如,某些同學總是獨來獨往,不愿意和人交流,有些同學總是喜歡惹是生非,與人打架,還有的同學總是嬉皮笑臉,讓很多教師都很頭疼等等,這些表面的現象有時會讓班主任百思不得其解,給他們的管理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他們解決這類問題的辦法往往都是找到犯錯的學生進行口頭批評或者是進行一些別的懲罰,以為這樣能夠讓學生長一些記性,少犯錯誤,但是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這種辦法根本行不通,這樣做只會讓學生更加叛逆,不服從管教,這就是因為教師缺乏對學生的觀察,通過觀察,教師能夠發現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能夠明白學生為什么會犯錯。也許獨來獨往的同學是因為他有別的重要的事喜歡自己完成,習慣惹是生非的同學是因為總有別的同學拿自己的一些痛處開玩笑,而整天嬉皮笑臉的同學是因為過于孤獨,希望通過自己的幽默引起別的同學的關注。這些只有通過長期的觀察才能發現,而教師想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發現問題表面隱藏的東西,這樣通過對癥下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讓學生能夠接受教師的教導和管理。我們都知道,班主任要管理一個班級的學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個同學的性格和想法都不一樣,要想了解他們,做到管理時以人為本,教師就必須通過觀察來實現,通過觀察發現問題,并且及時開導學生,讓學生敞開心扉,這樣教師的管理才是有效管理。
二、不定期家訪,關注學生的成長環境
通過學生在校的表現觀察學生,給出學生一些開導,但是學生性格的形成并不都是由于學生在學校的環境所導致的,家庭也有著很重要的影響作用。有的學生可能是單親家庭,有的學生可能長期生活在家暴的環境中,還有的學生可能在家里對每個人都頤指氣使,是家庭的中心。這些都需要班主任通過家訪來了解,家庭的這種環境能夠使學生在學校有不同的表現,如果不家訪,只是觀察學生的在校表現,教師了解到的學生情況就不會很全面。只有通過家訪觀察學生的成長環境,結合學生在校的表現,才能讓班主任比較全面地了解到學生,對學生給出更加有效的管理,班主任愿意去了解學生、觀察學生,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就已經做到了以人為本,結合這兩種方法對學生的管理肯定比之前的效果要好很多,關注學生的成長環境,配合家庭的管理,班主任就能做到以人為本,讓學生健康成長。
總之,在管理時能以人為本的理念指導,并且班主任肯為此做出努力,對學生來說就是很幸運的一件事,這能夠保證他們在學習和成長中比別的同學有更好的指導,能夠更加愉快地度過學校生活。
參考文獻:
[1]劉梅玲,王一寒.淺談“以人為本”的管理策略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C],2010:4-5.
[2]汪瑾.滿足學生精神需要營建學生心靈家園: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3,27(5):52-53.
[3]姜自健,孫潔.“以人為本”的理念在班主任管理中的運用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6(8):40.
[4]尚新燕.小學班主任管理中“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2(20):26-27.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