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
摘 要:無論是新課標教育還是傳統教育,小學數學學科始終作為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中之重,需要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傾入大量的耐心和使命感進行授課。而數學這門學科的內容卻是枯燥、無味的,這就直接導致了相當一部分學生失去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耐心,這種情況下便應景而生了很多新興的教育方式,比如具有引導意義的情境模式教學、具有互動性的互動模式教學等。這些新穎的教學手段都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最終教育目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它們都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但其中依舊存在一定的數學化缺失問題。結合實際的教育實踐,對這種現象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數學化缺失;分析
一、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數學化”缺失現狀分析
通過實踐教學,我們總結出小學數學教育中數學化缺失的主要原因,存在于以下幾點:
1.小學數學科任教師片面追求教學手段的新穎
伴隨著新課標的不斷革新,絕大部分的小學數學教師對數學教育擁有了全新的理念和感悟,他們廢寢忘食地進行創新與教學手段的創造,建立了很多獨具特色的課堂教學手段。例如,大量引入電子信息互聯網技術的多媒體教學,這種教學很大程度上抓住了學生的眼球,通過對電子信息技術的演示將原本枯燥乏味的課堂數學內容變得豐富立體。不過,小學數學教育由于教育主體的特殊性,所以我們不能僅注重該門學科的形式教育,還要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教學達成進行整合考慮和評測,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利用教學手段的創新和各類多媒體輔助教學設施來提升學生對數學專業的熱愛和關注,而不僅僅是單純將注意力放到嘩眾取寵的教學立新。
2.對數學基礎理論教學的缺失
在幼兒數學啟蒙階段,數學教師通常更加注重對學生傳授一些較為高深、枯燥而又難以理解的數學基礎理論,這些基礎理論往往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存在較大的差距,小學生結合它們對事物的理解很難自主創建出一個良好的數學模型,最終導致了學生對數學這門課程的恐懼和反感,個別學生還會存在較強的抵觸心理。新時期的教學手段是建立在對傳統小學數學教育模式革新中的,但這個階段是一個漫長的提升過程,任何人和教育機構都不能期盼有一勞永逸的事情發生。所以說,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基礎理論教育必須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基礎,充分利用新課標的課堂講解環節提升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喜好,并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為日后更高學府的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3.對數學邏輯思維培養的缺失
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育很大一部分教學目標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理性思考能力,而在教學中僅憑死記硬背和幾道習題的練習很難將這些模型建立到小學生的認知中。這種情況下,小學數學教師必須通過對建模思想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將書本上講解的數學問題轉化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來進行推導、演算。這種運用已知數學公式和數學原理的推理過程,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而且小學生已知的這些數學基礎思維邏輯培養作為一種基礎能夠延伸為更廣泛、更深入的數學化思維模式。而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育往往忽略了這點,個別教師僅憑對數學課堂授課難度的降低來進行授課,這樣的教學即便融入再多的興趣也很難培養小學生對數學專業的熱愛和對新知識的獲取愿望。所以我們要避免過度強調興趣教學,而忽略了對小學生邏輯思維導向的培養和建立,最終導致數學化的流失。
二、實現數學化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措施和手段
1.教師的重要性
在整個小學數學化教育中,教師不僅是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探索的導師,同時他們還是把握數學質量和提升數學學習效率重要的金鑰匙。教師本身只有具備較高的職業修養和專業能力,才能在小學數學中帶給學生更多的進步空間。所以,小學教師在教育數學化進程中必須明確理解自身的教育職責,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制定。而在授課前的備課階段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數學任課教師對書本內容進行充分理解,才能將知識核心準確地傳授給學生,增強數學化教學。
2.增強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系,促進小學教學數學化
數學作為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教師必須通過其與實際生活的關聯來提升學生對數學化學習的概念。例如,教師在講授“平均分配”這個環節的知識點時,數學科任教師就可以引入實際生活的例子來讓學生加深理解:魚塘里一共有10條金魚,現在有兩名小朋友,該如何分配這些小金魚才能夠稱之為平均分呢?這樣通俗易懂的例子或者實物很容易為學生帶來數學知識的認知,這種數學化的情境教學會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育如果開展得恰如其分將會為小學生的學習帶來一種全新的體驗。我們全體數學教育工作者必須通過選擇、研發適合學生需要的教學方式,才能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充分感受到數學課程的魅力。當前的小學數學教育個別缺少了數學化的側重,這種情況下必須通過對數學化教育的開展,創建更加豐富、得體的數學教學情境來實現,只有這樣,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從根本上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陸曉敏.“數學化”的數學教學及其策略探索[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4(7).
[2]程剛,徐美慧.回歸本位:找回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數學味道[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1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