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香
【摘 要】英語是全世界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英語的作用和重要性越來越明顯。我們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學好英語,以便更好地促進世界經濟與文化的交流!初中開設英語這門語言學科,有其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性,但最根本的目的是讓學生學以致用,能夠流利的說好英語。我們不能局限于為了考試而去學英語,要擺脫應試教育的枷鎖!我們的教育要更加注重規律,尊重效率和實用性,只有如此,我們的教學活動才能在符合客觀規律的情況下更好地進行,不斷地為祖國培養人才。
【關鍵詞】初中英語;高效教學;興趣教學
筆者多年來對英語教學的觀察和實踐,發現了初中英語課堂中存在著許多問題。首先,許多教師并沒有用心地去備課,對于課堂上如何講解,部分教師都只停留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照本宣科,教材上有什么就念什么,不思考怎樣去整理備課,導致教學目標不明確,重點、難點不突出,學生聽起來枯燥無味如同流水賬一般!然后,在課堂上,教師自己把持課堂,學生只是被動接受,教師教學方式單一,沒有去設計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課堂缺少趣味!此外,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材的詞匯大量增加,可我們還按過去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花時間去領讀、解釋單詞,就會不夠時間去完成課堂任務。如果生詞這一環節學生過不了關,教師接下來的教學環節也難以展開,導致課堂效率低下!另外,對學生的聽力訓練方法不恰當,導致學生得不到很好的聽力訓練,教師口語運用得比較少,語音音調不夠標準,學生缺乏一個英語語音環境,不利于英語學習!那么,我們能夠通過什么樣的方法和運用什么樣的途徑來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呢,怎樣才能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呢,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改進和提高:
1.用心備課,提高授課能力
教師在授課之前要充分研讀教材,對于教材所涵蓋的內容信息量有整體的認識,整合教材,規范題型,我們可以根據內容的特點來進行備課,有時可以不必按教材的順序來講課。有些教學能力高的教師上課時完全不用帶課本,因為課本的內容、怎么上課,他都已經胸有成竹!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該多樣化,才能提高學生們對英語知識的學習興趣!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教師在課堂上對于一個問題的講解,學生以怎樣的方式是最快接受的,教師必須思考這個問題!例如,某些語法知識,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播放該知識的小動畫,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了解語法知識;或者,準備一些小游戲,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接受語法知識!并且,在英語課堂上,教師要多思考學生的學習方式,注重教學效率的提高,不斷總結自己的教學,尋求更大的進步!
2.注意指導學生語感培養
語感來自于語言實踐,又指導語言實踐。要學好用好英語,就應該具備良好的語感,人們在語言運用中有時感到看起來順眼,聽起來順耳,說起來順口,但又說不清其原因,這實際上就是語感在起作用。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語感,會加速學生語感的早日形成和優化。1.加強朗讀,增強語感。對于英語的學習,讀得越多,讀得越好,就越能體會到句子文章的思想內容并受到感染。2.品味語句,體會語感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思想感受都是通過主題句表達出來的。我們只要抓住這些重點的詞句進行分析、比較和細細品味,學生的語感就會升華。在反復閱讀過程中既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加強了語感的培養。3.背誦課文,深化語感背誦課文Reading則是培養語感的重要方法。語感的培養離不開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環境。背書時輸入的“語言形式”、文字符號中的形義和已有的各種知識融匯,會共同作用于大腦,產生一系列的反應活動,如感覺、知覺、思維、判斷和分析,這就是語感的形成。語感強了,那么理解力就強了,語言表達就會流暢得體,表現出來的就是學習英語的高效率。
3.教師充分利用教材進行學法指導
初中學生已具備相當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就使得他們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對語言認識形成系統化成為可能。因此使用歸納法完全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教師可讓學生反復接觸某一語言現象,使學生形成初步的感性認識,然后引導學生加以歸納,要求他們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或共同的東西,以致形成理性認識。如:bring write pass showsend cook give buy 等這些詞在用法是相似的 ,只有buy與它們有細微的差別。 pleased pleasant surprised surprising amazed amazing excited exciting bored boring 等等。讓學生找出那些詞主語是人,那些詞主語是物?要歸納的知識點很多,讓他們去找,去歸納,去比較知識點的異同,然后把筆記給老師看。通過一系列歸納和比較,學生自己也學會總結。這樣比老師直接告訴學生這些詞的用法要好得多2.學會討論疑點教學中教師除了及時點撥,引導學生發現語言規律外,對一些相似仍又有不同的語言,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對照比較,弄清它們的區別,加深對語言現象的印象。
4.培養學好英語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興趣產生,欲望形成,學生會覺得英語學習妙趣橫生、其樂無窮。可以說,興趣愛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進學生勤奮學習,它是學好英語的首要條件。那么,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多數教師運用了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將教材所設置的情景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利用投影儀、錄音機、簡筆畫、實物、模型、動作、表情、小表演等多種直觀手段,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化難為易,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將其引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學生在具有游戲性、趣味性、故事性、探索性、競爭性活動中獲得樂趣,使英語學習成為其一生無窮的快樂之源。同時,多數有經驗的教師還充分利用了學生已經形成的濃厚興趣,盡量滿足學生追求成功的愿望,在課堂教學中實行“體驗成功”的教學模式,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語言學習上成功的快樂,并在不斷獲得成功的過程中,產生快感與欲望。
5.學會模仿是學好英語的基礎
有位著名的英語專家這樣說:“語言是一種表演技巧,我們在思考語言的時候,不是考慮我們對它了解多少,而是我們能把它表演得多好,我們能把它用得多好。”因此,教會學生學會“模仿”的基本技能,已成為初中英語教學非常必要的策略與手段。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突破語音關,對48個單個音素的發音熟練掌握,在此基礎上再把握連讀、縮讀等口語表達時最常發生的語音現象,進而練習語調和節奏,練習時最好模仿原聲錄音。長期以來,語音教學確實走了許多彎路,諸如將聽說訓練代替語音教學,或是孤立地把音標當成語音,等等。教師要自覺地提煉自己的語音能力,并隨時關注學生語音能力的發展情況,不要把語音教學作為單純的知識傳授,重要的是培養語音能力。學生的語音能力越早形成,提高英語學習效率就越有效。不論運用哪種教學方法或模式,目的都是要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音能力,使其盡早具備聽辨語音和自我模仿的語言學習能力。需要指出的是,語音教學必須要遵循以下原則:先輔后元、先音后詞、由詞及句、輔元聯動、音節分明,逐漸形成“音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多維學習空間。所以,要引導學生不惜一切代價刻苦模仿,掌握好每一個音素,千萬不要認為發音好不好無所謂,這個關攻不下,就會導致你學習中的缺陷。
總之、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下,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和關系等都發生著較大的轉變,需要反思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