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建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小學數學教職人員的理念和教學方法在逐漸更新和優化,然而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數學化缺失的現象較為凸顯。數學課堂被一些創新型的教學方法占據,數學自身的學科特點卻被忽視。針對這種數學教學中數學化缺失的現象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數學化缺失
數學教學方式的變革成就是不可否認的,但是伴隨著成就的還有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教師在數學學科的改革中,一味地強調教學地位的轉化,忽視了數學學科的魅力。本文就小學數學教學數學化缺失現狀,提出應對小學數學教學數學化缺失的策略。
一、“數學化”教學設計的重要價值
(一)對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的利用
“數學化”教學設計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運用是需要借助課堂環境和教學資源的。運用“數學化”教學設計首要工作就是要熟悉課堂環境、教學資源,并且了解學生的特點、教師的內部環境等等,教師在進行“數學化”教學設計時,必定要熟悉課堂環境、教學資源,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這樣才能對教學方式進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得心應手地運用“數學化”教學。
(二)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數學化”教學設計的另一個環節是明確小學生的學習方向,并能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只有確立了明確的方向,才能有效地組織教學活動,實現教學目標。如,算數的練習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運算能力,可以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進行運算練習,數粉筆、數課本、數人數等,讓學生具備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三)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數學化”教學設計還有一個環節,就是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不管是哪種教學設計,都離不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作為基礎。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教師尊重學生,學生信任、支持教師,這是“數學化”教學設計所具備的融洽的教學氛圍。
二、應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化缺失的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
“數學化”教學設計的出發點是為了順利開展數學課堂活動,而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起到一個方向性引導作用,因此,數學化教學要明確數學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貫穿于教學活動始終,以教學目標為基礎的教學設計才是科學的、合理的。比如,在圖形的認識教學中,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圖形的基本框架和線條的組合特點,數學化教學就可以根據這一目標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觀察課堂環境對圖形進行認識,如有的學生衣服上的扣子是圓形;有的學生的水杯是圓柱等。
(二)優化教學形式
教學形式的趣味性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引用一些教學小游戲,增強教學形式的趣味性。比如,在學習“加減乘除的運算”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小游戲,如“小小收銀員”,讓學生扮演收銀員和采購者,教師給出相應的價目表,讓學生自主擬定購物清單,然后讓另一個扮演“收銀員”的學生進行結算,角色之間可以交換進行,“采購者”和“收銀員”都需要對購物清單進行計算,最后比對數據,這樣的方式不僅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生是教學活動的直接參與者,教學方式的趣味性程度關系到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狀況,因此,教師務必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創設出滿足學生學習心理和學習需求的數學課堂,也只有在這種條件下數學知識才能被學生所接受。
(三)改善教學內容
數學化教學要保證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只有教學內容具備科學性特征,教學方法才能具備科學性優勢,換言之,數學教學內容的科學性是課堂數學化的必要條件。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前,務必要對教學內容有一個系統的、合理的、科學的認識和梳理,教學內容要密切聯系生活實際,讓小學生具備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教師還要了解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特點,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和理解能力、學習能力,把教學內容轉化成為簡單的、具體的內容,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去思考和關注數學的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和學習能力。比如,在學習邊、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畫出圖形,感受邊角的關系,假如一些學生出現了常識性的錯誤,教師不應急于否定學生的思維,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及時改正。教師也要明白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不是盲目的聯系,而是進行科學化的聯系,聯系實際的目的是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果過分聯系實際生活,會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
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化缺失現象對數學教學質量的負面影響是不可否認的,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要深入了解數學化教學設計的重要價值,并積極應對數學化缺失的問題,改善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參考文獻:
[1]吳思明.簡析小學數學教育中數學化缺失的原因及對策[J].現代交際,2014(5):126.
[2]劉淑芳.淺談小學數學教育中數學化缺失因由[J].赤子(上中旬),2015(24):177.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