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曉莉
摘 要:讀題能力是學生打開解題大門的鑰匙。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讀題技巧,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題習慣,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有積極意義。因此,數學教師應當采用科學優質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及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審題方向,打開學生的解題思路,培養學生的讀題能力,提升學生的解題技巧。以解析應用題為例,闡述如何培養學生的讀題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讀題能力
小學生年齡小,閱讀理解能力較差。不少數學教師反映:自己苦口婆心地將解題技巧教授給學生,由于學生理解能力欠缺,在實際操作中,因為讀不懂題目他們還是無從下筆。針對這一教學問題,提升學生的讀題能力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培養學生的讀題能力,讓學生讀出“精彩”,提高解題效率,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大有裨益。
一、讀題能力的重要性
在解析應用題過程中,不難發現:學生由于不能讀懂題意,常常出現答非所問的現象。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教師原因
部分數學教師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學中過分注重知識點的教授,但是“量變”并沒有引起“質變”。數學教師高估了自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數學教師是課堂上的決策者,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領路人。“通觀全局”是一個英明的決策者應當具有的品質。然而,部分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單向式的教學模式,沒有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帶領學生讀題的時候,沒有考慮到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導致反應快的學生一聽就能理解題意,迅速得出答案;理解能力差的學生卻聽得“云里霧里”,無法理解題意。教師卻以為全部學生都能理解,知識點一帶而過。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成績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
2.學生原因
學生思想上沒有重視讀題的重要性。在日常練習中,因為審題偏差導致出現解題錯誤的時候,主觀認為是由于自己沒看清楚、馬虎所造成的。沒有從內心去重視讀題的重要意義,長此以往,學生會陷入惡性循環,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針對上述出現的教學問題,提升學生的讀題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已經迫在眉睫。作為一名合格的引路人,數學教師應當運用一雙慧眼,在應用題練習中發現學生存在的差異性,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讀題觀念,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二、提升審題能力的相關策略
1.理解數學術語,讀懂題意
小學生年齡較小,識字量較少,閱讀應用題的時候較慢,一字一句進行推敲,理解的過程是一個煎熬的過程,無法理解題目,自然無法找到解題的正確思路。因此,數學教師應當從應用題的關鍵字詞入手,幫助學生透過文字的表面找到打開解題大門的鑰匙。
例如,一些應用題當中常常出現“翻了一倍”“增加了”“增加到”等數學術語。比如,小明家的果園去年收獲了250千克鴨梨,今年收獲的鴨梨比去年增加了38千克,今年小明家的果園收獲了多少千克鴨梨?(解答:250+38=288千克)又如,一個農場去年雞的產蛋量為80噸,今年雞的產蛋量比去年產蛋量增加到88噸,今年雞的產蛋量是多少?(解答:88噸)。這兩道題,有很多學生無法區分“增加到”和“增加了”的意思,有的甚至認為兩者是一個意思,所以對于雞的產蛋量也有“80+88=168噸”這種錯誤解法。幫助學生理解這些數學術語,才能掌握解題的關鍵。
2.反復讀題,打開解題思路
有句話叫做“文理不分家”,審題的過程也是一次咬文嚼字的過程,有些應用題當中沒有多少數學術語,需要學生逐字逐句地進行推敲,從每個字中提煉信息,這樣才能為正確解題鋪平道路。
例如,“學校組織學生去春游,六年級組織38人去春游,比五年級組織春游的人數多8人。五年級組織多少人去春游?”部分學生在讀題的時候,分辨不出六年級組織春游的人數多還是五年級組織春游的人數多,數學教師應當抓住題目中“比五年級組織春游的人數多8人”這個關鍵句進行推敲,讓學生明白是“38人比五年級組織春游的人數多8人”,所以正確答案應當是“38-8=30人”。
總之,小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偏弱,審題過程中因為讀題能力差,造成思路偏差。數學教師應當結合新課程的先進教學理念,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運用一雙慧眼,在應用題練習中發現學生之間的差異,采用科學優質的方法因材施教。首先,幫助學生掌握相關數學術語的具體含義,理解題目中條件的數量關系。另外,幫助學生反復推敲題目中的詞句,打開學生的思路,幫助學生找到打開解題大門的鑰匙,提升學生的解題技巧。總之,數學教師應當提升學生的讀題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提升學生的解題技巧,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榮.關于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思路之探析[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4(12).
[2]樊賽清.如何幫助小學生理解數學應用題[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5(16).
[3]何發敏.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問題及解決措施[J].科普童話,2015(22).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