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強
摘 要:所謂的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通過概念就可以看出,學生在這種情境體驗中是能夠找到學習語文的樂趣的,也是能夠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的。主要從情境教學法對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進行論述,以期能夠在展現語文課程魅力的同時,也為學生健康的成長做出相應的貢獻。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語文學習;興趣;培養
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語文教學既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而且對學生基本素養的形成,對學生健康的成長也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本人與同行對《有效課堂教學方法與培養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實驗研究》這一課題進行了研究,且本人重點對情境教學法與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進行了重點研究,并以論文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在情境教學法的應用中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進行論述,以確保學生在精彩的語文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展。
一、借表演情境培養語文學習興趣
表演情境的開展是為了給枯燥的講授式課堂注入生機,使學生在參與表演中理解文本所要表達的意思,在參與表演、體驗情境中找到語文學習的興趣,進而使學生在自主交流、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所以,教師要結合教材創設有效的表演情境,組織學生在表演中找到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進而也為高效課堂的實現做出相應的貢獻。
例如,在教學《赤壁之戰》時,為了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也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課堂參與度,在本節課的教學時,我組織學生分別扮演曹操、諸葛亮、周瑜、孫權、劉備、黃蓋等人物,引導學生先根據文本故事進行改編,用自己的話改編成一個劇本,之后,又引導學生進行表演,讓學生在體驗情境、感受故事發展的過程中感受語文的興趣,使學生在體驗故事發展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同時也有助于高效語文課堂的順利實現。
二、借討論情境提高語文學習興趣
獨立思考、自主探究是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所倡導的主要活動之一,也是凸顯學生課堂主體性,鍛煉學生表達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有效活動之一。所以,在研究情境教學法與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之間的關系時,我認為討論情境的創設能夠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率。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討論情境的作用,鼓勵學生在問題交流中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并在質疑和解疑中重拾語文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一夜的工作》時,為了改變以往“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也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我組織學生對下面的幾個問題進行了思考:
(1)周總理晚上怎么工作呢?
(2)“我”所看到的周總理的生活是怎樣的?
(3)為什么文章中反復介紹辦公室的陳設?有什么作用?
(4)文章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鼓勵學生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中進行思考,引導學生在反復閱讀中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同時也能輕松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以確保高效語文課堂順利實現,進而使學生在探究問題中找到學習的興趣,并為高效率課堂的實現做出相應的貢獻。
三、借直觀情境保持語文學習興趣
直觀情境的創設目的就是要沖擊學生的視覺,使學生在視覺感受中自主地走進語文課堂,感受語文課程的價值。當然,直觀情境的創設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圖片、視頻等輔助教學中給課堂增加生機。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直觀情境的作用,要通過有效情境的創設來培養學習興趣,同時也使學生在興趣的帶動下找到學習的樂趣,進而為高效語文課堂的順利實現做好基礎性工作。
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大自然的美,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了桂林山與水的視頻,之后,引導學生隨著作者的筆調去感受桂林山水的特點。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強大功能,感受到語文課程的魅力,而且能對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提高以及語文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做出相應的貢獻。
又如,在教學《飛奪瀘定橋》時,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了相關的視頻,目的就是讓學生在鮮活的人物表演中,在文本還原的視頻中感受文本中所表達的中心思想,進而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順利實現高效語文課堂。
總之,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要創設多種情境來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并使學生在興趣的推動下真正成為語文課堂的主人,進而也為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提高以及語文素養的全面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胡會凱.巧設課堂教學情境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J].散文百家,2015(5).
[2]郝素云.創設語文教學情境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教育:文摘版,2015(9).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