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曉英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對于小學生來說,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本文就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實踐,從巧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融洽師生關系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利用學具操作,媒體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通過體驗學習與聯系日常生活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等幾個方面展開論述,以期得到教學同仁的重視。
【關鍵詞】數學教學;提高興趣;方式方法
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激發起學生的興趣, 學習就會積極主動, 學得輕松而有成效。但是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于教師如何引導學生, 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進而能創造性地學, 最終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數學教學應該怎樣去激發學生的興趣呢? 下面就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實踐, 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巧設情境,激發興趣 。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自動地調動全部感官,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與學的全過程。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創設教學情境。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學生感到親切的情境。如通過“小豬幫小兔蓋房子”學習“比多少”,通過“小動物排隊”學習基數、序數。讓學生覺得日常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問題,對數學知識感到親切可信,從而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動機。另外要選擇與兒童生活密切聯系的情境。例如:通過在站臺上上、下車的人數來學習加減法。學生對發生在身邊的事情最容易產生興趣,如果發生在身邊的事情能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就不但能激趣,而且能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二、融洽的師生關系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教學成功,學生學得愉快,建立一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很重要。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是符號數字推理與運算的結合。要使學生喜歡數學達到變“要我學”、“我要學”為“我愛學”的樂學境界。讓學生喜歡數學,平時注意一言一行都關心愛護學生,平等對待學生,不要走進教室不是扳著臉孔,而是把“微笑”帶進課堂,使學生感到老師不是來訓斥我們,而是給我們傳授知識來的。在教學中教師應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以談話的方式進行教學,充分發揮民主,創造輕松的環境,讓學生多說、多動手、多表揚、少批評,設計有不同難度的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讓每一們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練習時遇到疑難問題時與學生展開討論,為他們解難,使他們感到我們是同老師共同解決問題。對待學困生,不諷刺,不挖苦,和他們一起找根源耐心輔導。這樣增進了我和學生間的感情,融洽師生關系。興趣常常是伴著愉快的情緒體驗而產生和發展的。
三、利用學具操作,媒體教學,反饋信息,可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利用學具操作,創設參與條件,面向全體學生,讓他們由好帶差,互相鼓勵、互相促進,是貫徹落實主體教學的重要措施。如:在推導“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時,可把學生分成幾組,先由學生把長方形和四邊形分別剪一刀,使他們分別變成兩個三角形,然后讓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剪出的每個三角形的形狀大小和面積,然后拼一拼。這時學生會有所思,津津樂道,提高自學效果,并得出結論。這樣,讓學生邊操作,邊展開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掌握了抽象的概念,學得積極主動,思維隨之展開,興趣隨之激起。與此同時,給學生創設動腦、動口、動手的條件和機會。通過學生剪剪,拼拼,議議的過程中,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真正體驗了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能動作用。 同時為了引導學生質疑,建立正確的思維,還可以設計如下練習題。判斷正誤:①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②兩個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③一個三角形的底8厘米,高4厘米,它的面積是32平方厘米。④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24平方厘米,與它等高的三角形面積是12平方厘米。無論是哪一種練習題,教師都運用多媒體及時展示給學生,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在實踐中讓學生體驗學習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注意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積極主動的活動是兒童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重要途徑。一年級學生掌握的數學知識較少,接觸社會的范圍較窄,在用數學的實踐活動中,我多采取模擬現實與數學游戲相結合的形式,選擇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活動內容,如跳繩、踢球、賽跑等,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這樣就可以給學生以親切感。
總之,數學教學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操作、交流等,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