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瑞甲++覃俊
【摘 要】本文分析人文關懷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闡述人文關懷思想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運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運用的基本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強人文關懷的措施。
【關鍵詞】人文關懷 高職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職學生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3C-0038-03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教育的作用和意義愈發體現。在新形勢下,如何在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技能水平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和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這是高職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當前,人文關懷思想在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運用取得了一定成績,對學生個人和學校都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推進人文關懷思想在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滲透。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文關懷的關系
人文關懷思想是一種對人類的普遍關懷的體現,對人的價值和人性的肯定,其內在要求包括人的個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理解人。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要求。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再一次強調了這一要求。在這里,人文關懷主要是指教師對高職學生無論是在學習方面還是在生活方面的主體性和自由性、創造性等的尊重和理解,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在日常生活中以學生為中心,更加注重學生的要求和需求,為學生而服務,促進學生自由而全面發展。
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文關懷具有內在聯系,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還是人文關懷思想都以學生為核心。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是通過教育活動,提高高職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個人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而人文關懷思想同樣強調始終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生存和發展,尊重和理解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滿足學生的需求和要求。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文關懷具有有機結合的可能性。總的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關懷都以高職學生為對象,其實現目標均是為了促進學生自由全面發展,并且二者無論是在內涵上還是實現形式上都沒有沖突性,相反,通過二者有機結合,綜合起來對高職學生進行教育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運用人文關懷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重要性。當前,將人文關懷思想滲透于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對于高職學生自身來說,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滲透人文關懷對學生的影響巨大。高職學生本身屬于高考失利導致未考上心儀大學的群體,很多學生由于此原因,再加上心理年齡仍不成熟,其心理和情緒波動較大,導致一些學生產生自卑傾向,其心理健康容易產生問題,從而影響其學習活動,減少與同學之間以及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滲透人文關懷思想,有利于提高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度,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能給予學生更多的幫助,有利于緩解學生心理壓力和學習壓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學生的心理問題。
第二,對于高職院校和教師來說,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滲透人文關懷思想,以學生為本,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可以加強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和認識程度,提高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便于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在方便教師工作的同時,也有利于改善學生的學習情況,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第三,隨著教育體系改革的推進,國家和社會對學生的要求漸漸不滿足于其知識技能的學習和掌握,而且要求學生擁有良好的品德。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滲透人文關懷思想,對于提高高職學生的思想品質和道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人文關懷思想中以人為本的理念也契合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思想,對于促進社會進步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必要性。在高職學校管理體系尚不完善、外界影響因素對學生的吸引力較大、高職學生自身的心理特點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當前高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和矛盾,如缺乏學習興趣、沉迷于網絡與游戲等,甚至有些學生還養成一些不良習慣,如打架、斗毆等。加上高職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和重視程度不夠,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教學流于表面,與現實之間缺乏必然的聯系,以及教師對高職學生日常生活的關心和關懷不足,導致學生愈發冷漠,不善于交流、不愿意交流與合作,這對學校的管理工作以及學生自身的身心健康發展都極為不利。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人文關懷思想,具有極大的必要性。人文關懷思想主張以學生為本,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關懷,不僅有利于改善學生自卑、不愿意交流等心理,也有助于幫助學生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便于學校管理,從而促進學生自由而全面發展。
三、人文關懷思想在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運用現狀
當前,許多高職院校提高了對人文關懷思想的重視程度,在實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運用人文關懷思想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在運用過程中取得的成績。具體有以下方面:
1.更加重視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人文關懷思想要求教師的教學工作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態。通過一定的實踐活動,一些教師的教學思想和觀念受到影響并發生轉變,更加重視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首先,在學習上,教師更加注重教學準備工作的充分性,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接受情況,以及課后學生的練習和鞏固情況,保證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其次,在生活上,高職學生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校園里,其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得到了加強,例如,許多高職院校對學生食堂進行改革,優化了用餐環境,增加了食物種類,滿足了來自不同地區的學生的飲食文化需要。
2.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和發展情況。一些高職學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較為孤僻、不愿意與他人交流合作,嚴重影響了心理健康發展,不利于學生學習活動和日常生活。隨著人文關懷思想的運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肯定,許多高職院校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一些學校設立了專門的心理咨詢室,以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
3.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往的教育模式多以教師為絕對中心,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和技能。當前,在人文關懷思想影響下,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教學中逐漸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保證了學生的主體性,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二)存在的問題。具體如下:
1.學生自身因素給人文關懷思想的運用造成阻礙。首先,在心理層面上,高職學生承受能力較弱,易受外界因素影響,情緒化現象時有發生。心理問題對高職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上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由于一些學生較為孤僻、自卑、不愿意與教師交流互動,在一定程度上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運用人文關懷思想帶來困難。其次,高職學生中的獨生子女從小受寵,其接受能力較弱,生活自理能力有待提高,性格上也存在一定缺陷,給教師教育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最后,學生的自律性和紀律性較差,不遵守學校規章制度,不服從教師的管理,并且容易被網絡、游戲等因素吸引,從而形成不好的行為習慣。
2.教師對人文關懷思想的理解和認識程度不足,難以滿足學生實際需要。首先,在高職院校中,許多教師住在學校外,教師在上課時間準時到達學校,課程結束后便回家,導致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較少,聯系不緊密。其次,一些教師錯誤理解或者根本不曾理解人文關懷思想的內涵,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仍以教師為中心,忽略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最后,一些院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重視,其工作重心和教學資源均向其他方面傾斜,忽略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人文關懷思想的重要性。
3.教育教學方法上存在問題。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人文關懷思想,雖然影響了一部分教師,轉變了他們的教學理念和思想觀念,改進了教學方法,但是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仍然存在,一些教師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方法,不愿意進行教學方法上的改進和變革,這導致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沒有得到發散,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四、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強人文關懷的措施
針對目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滲透人文關懷思想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強人文關懷思想的運用。
(一)建立健全人文關懷教育機制,加大人文關懷思想的滲透力度和深度。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建立和完善人文關懷教育機制,加大人文關懷思想的滲透力度和深度,轉變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思想觀念。具體而言,高職院校應把握和貫徹人文關懷思想,將人文關懷思想與教育機制相結合,建立健全人文關懷教育機制,并將其與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聯系,一方面規范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關懷的聯系與教學,做到“教有所依”,按照人文關懷教育機制提高自身的人文關懷素養,做到制度有規范、執行力度高;另一方面通過人文關懷教育機制的建立和健全,對教師進行人文思想熏陶,從而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思想觀念,以人文關懷思想對待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二)加強對人文關懷思想的教育研究和應用,改進其運用的效率和效果。一些教師對人文關懷思想的理解和認識以及人文關懷思想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認識不足,導致人文關懷思想運用過程中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高職院校應加強對人文關懷思想以及其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關系的研究,加強教師對該研究結果的學習和理解,提高教師對人文關懷思想的認識,改進人文關懷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運用,提高應用效率和效果。
(三)“嚴”與“松”相結合運用人文關懷思想。教師應摒除傳統教學方法中僵化、教條化的弊端,避免“填鴨式”教學,在教學中“嚴”與“松”相結合運用人文關懷思想。“嚴”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秉持嚴厲、嚴謹的態度,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要求要有一定力度,賞罰結合:對于不遵守紀律、影響他人學習和生活的學生應給予一定的懲罰,當然,過度的懲罰不僅不能起到改善學生行為的作用,反而可能激起學生的反抗情緒,導致學生更加不服從管理,因此,懲罰形式可以多樣化,并且選擇帶有教育意義的懲罰方式。“松”是指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尊重和理解,在學習和生活中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關心和愛護學生,尊重、理解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不隨意否定學生,不差別對待成績好的學生與成績差的學生,應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嚴”與“松”相結合,共同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下轉第65頁)
(上接第39頁)
(四)充分利用各種載體,拓寬人文關懷教育途徑。通過團課、社團活動等第二課堂,將人文關懷思想貫穿學生學習、生活全程。將人文關懷思想滲透到易班、QQ、微信、BBS和APP等新興平臺,使人文關懷教育更接地氣,如結合新出臺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通過這些平臺就學生關心、關注的問題進行交流,隨時為學生答疑解惑,增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信任,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由上可見,人文關懷對于學生的健康、活潑、全面發展和成長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改善高職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提高教學質量,為國家培養高素質技術性人才,因此應高度重視并繼續加強人文關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
【參考文獻】
[1]李煒煒.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關懷簡說[J].職業教育研究,2011(8)
[2]徐艷兵.論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6
[3]楚瓊湘.論人文關懷視野下的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J].文教資料,2009(11)
[4]胡蛟捋,崔樹娥.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機制的建構[J].求實,2009(S2)
【基金項目】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2016年度院級課題成果“論‘人文關懷在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運用”(2016YKY003)
【作者簡介】潘瑞甲,男,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講師;覃 俊,男,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責編 盧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