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玉光
摘要:在中等職業院校中,很多學校都開設了機電專業,目的是為國家培養和輸送掌握應用機電一體化設備加工的工藝設計和加工工藝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工程技術人才。但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導致這個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一定的專業性和技能性,而如何積極、研究出能讓學生成為名副其實的技能人才,則成為擺在職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于是,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便闖進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視野。基于此,本文將圍繞校企合作的意義,學校和企業共建機電專業課程體系,積極進行校外實踐,將校外實踐活動落實到實處,依托校內實訓基地舉辦職業崗位分析會,切實提供學生實習就業平臺,利用校內實訓基地開展技能大賽,改善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技能,與企業結合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等六個方面在展開分析,希望為同行教學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機電專業:校企合作
建立校企間良好的合作機制,既是國際上職業教育發展的成功經驗,也是我國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是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也是職業院校開拓創新的源泉,更是每個專業發展的活力所在,校企合作規模越大,關系越密切,效益越突出,學校的發展就越好,專業的發展就越快。基于此,本文從以下幾點展開分析:
一、校企合作的意義
校企合作是指學校和對口企業之間進行的多層次的合作,包括資源、技術、科研、學生就業等方面。這種合作可以綜合企業和學校不同的教育環境和資源,培養適應企業生產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目前,大多數中職院校的教學方式依然以講授基礎理論知識為主,學生大多數時間在教室里學習,技能訓練相對較少。即使有院校開設了相關技能訓練課程或實踐環節,所謂的“車間”也只是形似,和企業的真實工作環境差別很大。這是造成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學生畢業后一般都不能很快地融入企業的工作過程。因此,一些職業院校在教學過程中,以校企合作的模式開展學生的實踐教育活動,讓學生提前接觸和融入生產的各個方面,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學校和企業共建機電專業課程體系
根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和職業能力目標的要求,形成文化基礎課程模塊、專業基本技能課程模塊、綜合技能素質提升課程模塊。根據本專業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改革教學內容,突出職業教育的專業特色。著重以《車工技能與訓練》《鉗工技能與訓練》《電工電子技能與訓練》《機電一體化組裝與調試》等專業技能課程的教學任務單為主,對相應的一些教學軟件和課件資料進行整理。組織專業教師、企業專家及技術人員對實訓模塊進行研究,開發機電專業的項目模塊課程。以“任務單”導學為主,突出以實踐能力培養為目的,提升學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整理和完善企業生產項目、案例、工作任務等,完成校本教材的編寫和出版工作。開發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下的校本教材,并在本專業中廣泛使用。
三、積極進行校外實踐,將校外企業實踐活動落實到學校
雖然有的學校會與相關企業有社會實踐的合作,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社會實踐還是僅僅流于形式。學生沒有實際的參加到相應的實踐工作中,大多數都是應付差事。為了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學校積極與企業做好溝通,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在實際的實踐操作中。另外,學校應當將社會實踐落于實處,積極與相關企業單位聯系,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讓企業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的反饋。學校為企業單位提供咨詢和學員培訓,讓學生接觸并感受機電技術專業的工作環境,實現理論實踐的有效結合,落實“代工生產”的教學模式。機電專業是支撐制造業的主干專業,如何辦好機電專業?我們的做法是,堅持走校企合作之路,贏得企業在專業建設各方面的支持,以企業促進專業健康、快速發展。在學校里設立生產車間和生產線以供學生進行實踐生產,真實執行“代工生產”這個模式。
四、依托校內實訓基地舉辦職業崗位分析會,切實提供學生實習就業平臺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是職業教育的指導思想。每年我們都要組織企業專家來校開展專題講座,召開優秀畢業生報告會,舉辦職業崗位分析會,來努力營造校企合作氛圍,切實提供學生實習就業平臺。特別是我們的學生在下廠實習前,對招聘企業的崗位分布、自身的優勢、劣勢以及未來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往往都比較模糊,應聘時盲目跟隨,以至于上崗后馬上又跳槽離職。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每年4月份還將組織相關企業來校舉行企業崗位分析會,讓學生與用人單位面對面的交流,為學生提供更為個性化的實習與就業平臺。
五、利用校內實訓基地開展技能大賽,改善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技能
為激勵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技能訓練熱情,我們充分利用學校和區的一年一度的技能大賽。通過比賽對學生作品或學生技能水平評出一、二、三等獎。這樣通過層層比賽,形成人人參賽的良好機制,不斷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樹立崗位練技能訓練的氛圍,促進學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對競賽獲獎及技能大賽獲獎的學生,由相關企業領導現場頒發獎品和榮譽證書,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確立了自信,展現了自我,宣傳了學校,同時也為企業挑選優秀畢業生創造了機會和平臺。
企業設置專項技能大賽獎學金、助學金。每年企業向班級一定比例的學生給予獎學金、助學金。以增強學生對企業的認同感,激發學生熱愛專業的熱情和練好技能回報企業的決心。
六、與企業結合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雙師型。教師除了具備一定的理論水平,還應有實踐經驗,特別是動手操作的能力。為此,教師應當分批送到電子企業參加為期三個月到半年電子專業生產實習,熟悉工廠生產程序及全面質量控制,掌握電子專業的基本操作技能;我們還可以從電子企業引進技術人員加強實訓教師隊伍的建設。
綜上所述,校企合作共建機電專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是產學研深層次合作的一個方向,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平臺。通過合作共建電子商務實訓基地不僅可以豐富學生實訓課程,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推動機電專業的發展,滿足學生職業技能培訓、頂崗實習、服務社會的要求,還可以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減少營運風險,增加企業的競爭力,從而達到資源共享,互惠共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潘海生.中國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3-01.
[2] 王運宏,徐麗玲.校企合作建設高職專業教學團隊的策略探究[J].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4).
[3] 柳燕君.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模式[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07.
[4] 劉峻,本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建設初探[ 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0,( 01):30-31.
[5] 井輝,高專工科類專業建設與就業市場接口的思考[ 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03):81-85.
[6] 居上游. 基于校企合作的電子商務創業實訓基地探索與實踐——以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 人才, 2012(9):79-80.
[7] 占挺. 校企共建電子商務專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J]. 科技創業, 2012(8):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