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錦
摘要:初中階段是十分重要的學習階段,既是小學知識的有力延伸,又是高中知識的重要鋪墊。學好初中數學,不斷要掌握具體的知識點,還應該開展研究性學習來加強對知識的系統運用。本文首先介紹了數學探究性學習的相關概念,并通過教學實際案例來說明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的實踐策略,總結了初中數學教學研究性學習的實踐經驗。
關鍵詞:初中數學;探究性學習;實踐經驗
當前,我國的新課程教學改革正在不斷推進之中。人們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教育培養,主張通過引導學生的自主發展來深化教育教學效果,力求在學習方式的改善中完成學習。現階段,學科教學的主要目標并不只是讓學生學會基礎知識,而是要求學生能夠將知識融會貫通,不斷提升自己對學科的興趣,培養足夠的情感與正確的態度,引導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開展更廣泛的參與性、啟發性、研究性教學,讓學習能夠自主完成問題的挖掘、分析、研究、解決過程。面對傳統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過多地占用教學時間,而學生未能主動積極地就不同問題進行交流討論的現狀,研究初中數學教學研究性學習模式就顯得十分重要。
1. 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概念
所謂研究性學習,就是學生可以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認真地對不同科學知識進行研究,從而掌握其中的規律,重新總結其中的理論知識來完成學習。研究性學習中,教師應積極設定各種合理情景,讓學生可以在其中如同探索未知理論一樣去研究新知識,收集和整理更多的有用信息,實現了對知識技能的積累和提升。
數學研究性學習應該將數學這種自然科學理論積極地融入到生活中,讓數學可以服務于生活,美化生活。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認真開展研究性學習,能夠不斷培養學生在混亂無序的信息庫中收集歸納并處理游泳信息的能力;能夠不斷提升學生發現數學新問題的敏感度,同時也有效增強面對未知問題主動參與探究的創新力;通過一系列的數學研究性學習,學生的智力得到了開發,同時在非智力因素開發方面也卓有成效,不同個體都得到鍛煉和改善;通過研究性學習,學生之間的交流增多,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堅持真理的價值觀;隨著學生之間的不斷研究探討,各種知識之間的關聯脈絡更加清晰,學生的知識儲備更加穩定。
2. 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應用案例分析
初中數學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的《二次函數》單元教學中,某教師以某一應用問題導入教學:某段長為20米的籬笆,要求在某個房子的一側圍成一個長方形園子,其中一面為房子墻面,問籬笆怎么圍才能確使園子面積最大,最大值為多少?教師在教學設計和實踐中,先讓學生回顧了八年級所學“一次函數”的相關概念,并在幾種常見函數中對比抽象出了“二次函數”的概念。并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解決該應用問題的研究學習中。首先引導學生想象一下題目所設置的長方形園子的建設情景,比如鄉下農家的屋外要用20米長的籬笆圍成菜地。讓學生們在紙上完成示意圖例,自己研究應該有幾種圍墻的方式,并給予具體的圍墻尺寸與圍后菜地面積。學生們通過思考,基本總結出幾種圍墻的方案。建議學生選擇其中的一種方案后,設面積Y與菜地某邊X的函數關系式。積極回憶曾經學過的函數形式,找出自己所列函數關系式的特點。通過對X的不同取值得到Y值后,總結Y最大情況下的X、Y取值。在隨后的課堂交流分析中,學生們借助自己的研究,理解了面積Y與邊長X之間存在影響變化的“函數關系”,加強了對二次函數的認知,了解到二次函數可求最值的特點。
3. 初中數學教學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應用經驗
(1)數學研究應圍繞數學概念、定理或公式開展。初中數學課程還有大量的基礎概念、定理與公式,對于這里理論的證明或推導過程,都可以通過研究性學習完成,讓學生能夠體會到研究出數學結論的喜悅感和成就感,對于基礎知識的產生和發展有了更加系統的認識與理解。
(2)數學研究可選典型例題作為主要目標。初中數學課本中有大量的例題都具有典型性,往往從淺到深為學生講解章節知識,便于學生鞏固概念、掌握方法、培養素質。教師可以對某個題目進行深度加工,多設動態變化的條件,讓學生能夠在題目的對比變化中激發探索研究的興趣,并積極開發創新思維,掌握規律,研究解題思路。
(3)數學研究應加強對習題的變式練習。數學教師應提倡學生并不單純為解題而且做題,應對習題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思考,力爭實現多解或巧解,并能夠在融會貫通中自己完成出題。加強對習題的變式練習,能夠讓學生在不同解題思路中找到最合理的方法,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散,進一步鞏固了知識。
(4)數學研究應會利用數學模型解決實際應用問題。初中生對生活實踐中的趣味現象和原理仍充滿好奇,因此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踐來學生進行研究學習,努力引導學生用數學思維來思考問題,構建數學模型來解決問題。如怎樣搬東西過門,就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數學模型來解決;看到廣場噴泉的水流弧線,就可以利用二次函數來應用求解。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的對比應用中,提升自己的總結歸類能力,數學思維和生活實踐能力也將同步提高。
(5)數學研究應加強對開放性問題的深度解答。從備戰中考的角度出發,很多題型都越來越傾向于過程與結果的開放性,這就要求教師應該注重讓學習在開放性問題方面的研究學習,讓學生始終保持敏感度,從系統的知識來靈活解決實際問題,分析其中的可能,并針對性給出解答。
初中數學探究性學習中,學生才是研究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作用應是指導者和引路人。實際教學中,有大量的知識可以讓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來自己獲得并掌握,教師理應創造更有利的情境,讓學生不斷在研究性學習中提升自己的數學技巧和能力。
參考文獻
[1] 連平峰. 初探研究性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4(23):57-58.
[2] 吳淑娟. 初中數學教學研究性學習模式的應用研究[J]. 考試周刊, 2015(79):79-79.
[3] 崔啟軍. 研究性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中學教學參考, 2014(6):43-43.
(作者單位:作登瑤族鄉大板希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