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炯 郭萍
摘 要:隨著“互聯網+”概念的不斷深入,山西省農村電子商務也隨之蓬勃發展。本文總結了山西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模式,分析了山西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及諸多難題,對山西省農村電商的未來發展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 農村電子商務 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8(a)-023-02
1 關于“互聯網+”下的農村電子商務
1.1 “互聯網+”
2012年,由 易觀國際董事長于揚首次提出“互聯網+”是一個公式,是人類所在行業的服務和產品,與全網跨平臺用戶場景結合的化學公式。2014年,李克強總理在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提到互聯網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工具。2015年3月,馬化騰給出提案,提到“互聯網+”是指把互聯網平臺和各行各業結合起來。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但是這個“+”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創新驅動下的跨界融合是對產業結構,社會結構的重塑是鏈接一切的,開放式的生態圈的構建。
1.2 農村電子商務
1995年,隨著金農計劃的實施,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已經開始邁出了第一步,但是在2014年前后,農村電子商務得到國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助推,才正式進入2.0時期,開始遍地開花,縣域一把手無不開始關注。有學者說:“農村電子商務是利用計算機和因特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為從事涉農領域的生產經營主體提供在網上完成產品或服務的銷售、購買和電子支付等業務的過程。”(王笑錚、王玫、 2013)在當時的情況下,站在農村信息化的角度去解釋,這種提法未嘗不可。
但是,隨著農村電商的不斷發展,其內涵也在不斷擴展,不只是電商交易體系,配套的產業體系和服務體系也需考慮其中。(魏延安,2017)從廣義上來講,農產品電商、農村電商和縣域電商屬于其三個發展層次。
1.3 山西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2015年,山西省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達1422.6億元,年均增長22.8%。(山西省政府工作報告,2016)為了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山西省提出了“3111工程”,即:打造3個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培育10個網絡購物平臺,扶持100家電子商務應用和服務企業,發展壯大1000家規模網商。
1.3.1 政府支持力度不斷加強
商務部制定發布的《“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指出要培育200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從山西省的情況來看,2014年我省沒有縣入圍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2015年本著發展革命老區農村電商的思路,財政擇優支持中西部縣域,希望帶動企業、社會資本向農村傾斜,發展農村電商。因此山西省入選8個縣(垣曲縣、靜樂縣、左權縣、興縣、武鄉縣、陵川縣、侯馬市、清徐縣),每縣撥款1850萬元。重點投向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的建設。2016年山西又有7個縣入選(臨縣、和順縣、天鎮縣、右玉縣、高平市、萬榮縣、平定縣),每縣撥款1500萬元。截止2015年底,8個示范縣共建成縣級服務中心8個,配送中心8個,村級服務網點343個,累計培訓2萬余人。但是當地政府還無法迅速調整,跟上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的速度,2016年商務部驗收后,發現以下情況:有些農村網點存在重復建設,或者不開放,有些扶持資金管理混亂,資金花費沒有如期完成,比如進度已經完成了50%,資金卻只花了10%,有些農村服務中心功能單一等。
1.3.2 農村電商藍海競爭激烈
(1)知名電商企業紛紛入駐。截至2016年3月,京東已經在山西開設了52家京東幫扶店;鄉村平均訂單量為110000單/月,銷售額為2600萬元。2015年首家蘇寧易購農村服務站落戶大同以來,已經在山西建立了在山西設110家以上服務站。2016年,預計銷售額2個億。淘寶在山西已經陸續建有侯馬、介休、垣曲、靜樂、文水等6個市縣級服務中心。
(2)本土電商發展良好。截至2017年6月,樂村淘的O2O電商平臺已經在全國開拓了25個省公司,建立了750多個縣級管理中心,80000多家體驗店。在山西已經開設了90多個縣級管理中心,11000余個村鎮體驗店(樂村淘 2017)。到2016年底,“馬上購”在臨汾建設了17個縣級服務中心,400家村級服務站,并在侯馬農村及社區開設100家線下展示體驗店。(張婷婷,2016)
1.3.3 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助推發展
據市場信息網報道,截至2016年7月,入駐太原電子商務產業園的電商已經達到47家,其中包括政府專門從北京引入的為全國土特產電商巨頭“貢天下”,對農村農產品的銷售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15年5月“,貢天下”3天就賣出了400畝產量的忻州糯玉米。春節一個月的時間賣出了18萬公斤的絳縣山楂等。
2 農村電商運行模式
2.1 自建平臺模式
2.1.1 樂村淘O2O平臺
中國首家服務于農民的村鎮O2O平臺,通過在村鎮小賣鋪設立樂村淘線下體驗店,幫助農民實現網上消費和銷售。公司推出的“樂6集”網上趕集的創新營銷模式,深受農民群眾的喜愛,目前已經全面覆蓋山西的縣,省內近10000家體驗店。
2.1.2 阿里巴巴農村淘寶B2B平臺
在山西已經設立了6個縣級服務中心,服務當地農民。阿里模式是依靠與各地政府的合作,以電商平臺為基礎,搭建縣村兩級服務中心,核心是村淘合伙人,其主要盈利模式是依賴代購代銷賺取的傭金。有一定的準入門檻,需要村里行政人口達到2000人,并通過層層面試以及業績考核,目前已經取消,并入手機淘寶,增設家鄉版。截至2017年5月,農村淘寶,已經覆蓋全國29個省、700個縣域(含建設中)的3萬多個村點。(中國日報網,2017)
2.1.3 晉中“農民增收網”B2C平臺
田霖自主研發了“田農寶”農糧電子交易系統,目前擁有縣級網站12個,鄉鎮級網站118個,村級服務站2751個,在左權建立了綜合倉儲中心,已有14萬戶農戶直接受益。農民實名制在網上開店,通過“田農寶”以糧換物,換農資、商品、服務等。對大宗農產品的銷售幫助極大,農民可以直接對接網上工業品供貨商,目前只在晉中運營。
2.1.4 京東縣級服務中心B2C平臺
主要為客戶提供代下單、產品配送、產品展示等服務,另外還大量招募培訓鄉村推廣員,通過推廣員建立鄉鎮合作點等,京東通過自營的物流體系配送至農村區域。致力于讓更多的老百姓體驗“多快好省”的服務體系,以優惠的價格買到可靠的商品。
2.2 依托大型平臺銷售模式
2.2.1 貢天下B2C模式
不僅自建平臺,在京東、淘寶、 1號店、唯品會都開設了旗艦店。還開發了APP,創建了“7天拍”的銷售模式。主營特色農產品,尤其是致力于深挖山西特色農產品銷往全國。
2.2.2 農民網商C2C模式
最典型的網商就是王小幫,將呂梁的特色農產品賣向全國,包括土豆、粉條、紅棗、黃豆、小米等。電腦、相機、鐵驢子和山貨是世人對他的經典印象。
2.2.3 依托移動終端銷售模式:微店C2C
典型代表是運城鹽湖的余大妞,她開辦的余大妞果園微店,為自己和村里鄉親們銷售油桃、蘋果等當地特色農產品,促進了當地的農特產品經濟的發展。
3 農村電商發展存在的問題
3.1 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
電商企業之所以遲遲跨越不過最后1公里,主要因為物流成本過高,加上通訊設施不完善,各家電商都在建立自己的倉儲加工中心,無法合力共建,導致部分資源閑置浪費,卻達不到最優化。因此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如何尋求一條共生共榮的物流共有體系,降低成本是關鍵,同時還需要加強網絡安全和信用體系的建設。
3.2 政策傳達不精準、不到位
農民致富的心情是迫切的,但是據筆者在參加的農村電商培訓人群中調查,很多扶貧政策、電商培訓政策、只是下達到了縣級,最多鎮一級的層面,往往是應付了事,參加培訓的人不是婦聯干部,就是村長、村支書等村委成員。政策只有落地,才能開花,政府部門必須擺正思想,職責是搭臺唱戲而不是瞞天過海,拼湊指標。當然這也與政出多頭,村委會疲于應付各種會議檢查有關。
3.3 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的品質保障體系不完善
農產品的質量標準化體系建設不上來,就沒法保證產品銷售的持續性。包括品質分級標準、包裝規格統一、產品編碼等都需要完善。需要建立農產品溯源體系,引入互聯網、二維碼幫助消費者跟蹤農產品,鼓勵各地域積極打造三品一標產品。規范農產品資質,保證農產品質量需要政府牽頭多部門,包括農口、食藥監以及行業協會等來完成。
3.4 宣傳力度不到位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經過去了,產品不只要質量好,還要叫得響。急需建立起一支懂產品、會營銷的人才隊伍,幫助當地農村電商梳理思路、建立品牌、設計營銷方案,銷售不僅僅是賣產品,而是營銷地域、營銷情懷、營銷社群。
總之,盡管山西電商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是距離東部地區的農村電商發展還差的很遠,需要從上至下,一起發力,共建山西友善,共生共榮的電商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 李成剛.“互聯網+”下的農村電子商務模式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5(32).
[2] 白雪.農村電子商務模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
[3] 徐磊.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藍皮書[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
[4] 魏延安.農村電商“互聯網+”三農案例與模式[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7.
[5] 淘寶.農村淘寶再升級開啟農村電商新使命[EB/OL].科技訊,http://www.kejixun.com/article/170530/333146. shtml,2017.
①基金項目:本文系山西省回國留學人員科研資助項目(“Research Project Supported by Shanxi Scholarship Council of China”)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名稱:“互聯網+”背景下長治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模式的探索(2016-111)。
作者簡介:李炯(1984-),女,漢族,遼寧沈陽人,碩士研究生,山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連鎖經營管理、電子商務方面的研究;郭萍(1974-),女,漢族,山西長治人,碩士,長治市商務局電子商務與信息化科科長,主要從事農業推廣、電子商務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