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艾秋 王君潔
摘 要: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在校大學生對“寶寶類理財產品”需求度進行了分析,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對“寶寶類理財產品”的認知度有待提高;大學生對理財產品的需求度與性別和年級之間并沒有顯著差異,而與每月的生活費結余、理財產品的收益情況、所承擔風險程度等方面均有顯著性差異;大學生對于理財產品有較大的需求并且具有較強的接受能力,宣傳程度對于大學生的購買程度有一定影響。
關鍵詞:大學生 “寶寶類理財產品” 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6(c)-191-02
“寶寶類理財產品”是指余額寶、現金寶、活期寶等一系列理財產品的總稱。該類產品屬于保本浮動收益類,具有安全性高、流動性強、操作簡單、投資門檻低、收益相對穩定且高于銀行活期存款的同期收益率等特征。“寶寶類理財產品”因其具有高安全性、高流動性且穩定收益高于銀行活期存款,存取方便等特點,已經成為理財產品中最適合大學生投資的產品之一。因此,加快“寶寶類理財產品”的不斷開發與創新營銷,不僅能給一個行業帶來顯著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而且有利于提升該行業在大學生心目中的形象與地位,以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
1 樣本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中,共發放500份問卷,回收497份,在回收的497份問卷中有效樣本共468份,其中男女分別為201和267份;比例分別為43%和57%,總體有效率為94.16%;從年級上看,樣本主要集中于大一、大二、大三這三個區間,比例分別為22.36%和33.54%及27.95%,大四占16.15%。
2 問卷質量分析
2.1 信度分析
信度即可靠性,它是指采用同樣的方法對同一對象重復測量時所得結果的一致性程度。在對問卷信度分析上,我們采用克郎巴哈α系數進行判定對于信度,克朗巴哈α>0.8,問卷信度穩定性較好;0.7<克朗巴哈α系數<0.8,問卷穩定性一般;克朗巴哈α系數<0.7,應考慮重新修訂問卷。SPSS的主要輸出結果見表1、表2。
從輸出結果可以看出:克郎巴哈α系數為0.944,基于標準化值為0.930,都大于0.8,而方差分析的結果F=477.077,P=0.000<0.01。說明該問卷調查結果的信度很好,且對項目的回答差別顯著。不可加性方差=1872.899,P=0.000<0.01,說明項目存在交互作用。樣本的回答真實可靠。2.2 效度分析
問卷的效度分析在理論上可以分為內容效度、效標關聯效度和結構效度三方面。在本部分的分析中,我們主要通過SPSS統計分析軟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對問卷結構效度做重點分析。
SPSS系統輸出的結果包括:KMO和Bartlett的檢驗。從表3可知,KMO=0.899,巴特里特檢驗的近似卡方值=7120.68,對應概率P=0.000<0.01,因此對當前數據可以放心使用因子分析。
2.3 問卷項目分析
問卷項目分析就是對每個題目進行鑒別度的分析,刪除鑒別度不滿足要求的題目,以便提高問卷效度。在本次研究中,通過相關性分析對問卷進行項目分析。如果P<0.01,即說明呈現出0.01水平上顯著性差異(即這種差異有99%的把握),P<0.05,即說明呈現出0.05水平上的顯著性差異(即這種差異有95%的把握)。利用獨立T檢驗去分析不同性別人群對于購買“寶寶類理財產品”的了解差異情況,分析發現:不同性別人群對于是否了解“寶寶類理財產品”差異不顯著,P大于0.05,如表4所示。
2.4 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
(1)不同年級對寶寶理財產品了解情況的單因素方差
利用 ANOVA 去分析不同年級人群對于“寶寶類理財產品”的了解情況。
分析發現,不同年級人群的差異檢驗,p值均大于0.05。意味著不同年級人群對于“寶寶類理財產品”的了解不具有差異。不同年級對于“寶寶類理財產品”的ANOVA檢驗如表5所示。
(2)不同生活費大學生群體購買“寶寶類理財產品”目的的單因素方差
利用 ANOVA 去分析不同生活費的大學生對于購買“寶寶類理財產品”的原因得出:不同生活費的大學生在用于投資賺取利潤、用于分散資金降低風險以及個人喜歡購買這三個原因上產生了顯著性差異,所有的p值均低于0.05(見表6)。
(3)不同性別大學生群體對“寶寶類理財產品”的發行機構偏好程度單因素方差
利用 ANOVA 去分析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對于“寶寶類理財產品”的發行機構偏好程度,分析得出: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對于信托基金、銀行理財、保險理財、公募基金,所有的p值均大于0.05,說明沒有顯著差異。
(4)不同性別大學生群體選擇“寶寶類理財產品”的原因單因素方差
利用 ANOVA 去分析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對于“寶寶類理財產品”的選擇原因,分析得出: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出于收益回報高、資金贖回快這兩個原因差異顯著,所有的p值均小于0.05,說明有顯著差異。
3 調查結論
通過運用統計學的方法對當代大學生對“寶寶類理財產品”的需求度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對理財產品的認知度有待提高,尤其是“寶寶類理財產品”,這說明理財產品的宣傳力度不夠,通過調查,發現大學生對理財產品的需求度與性別和年級之間并沒有顯著差異,而與每月的生活費結余、理財產品的收益情況、所承擔風險程度等方面均有顯著性差異。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對于理財產品有較大需求并且具有較強的接受能力,數據顯示:被調查者中有92%的大學生都對理財產品有一定了解,并且有90%以上的同學都使用過余額寶、理財通等系列理財產品;數據顯示,有30.43%的大學生認為理財產品都差不多,沒有吸引力;根據數據得出:被調查者中,有36.65%的大學生會選擇操作流程簡單的理財產品,有41.61%的大學生更愿意選擇1~3個月的短期理財產品;根據數據得出:被調查者中有39.13%的大學生期望獲得理財產品的收益集中在3%~6%之間。通過調查發現,理財產品的宣傳程度對于大學生的購買程度有一定影響。
大學生愿意拿出部分生活費結余購買理財產品,少數不購買理財產品的原因是理財產品種類少,選擇性小。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有13.66%的大學生會用全部的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16.77%的大學生會用大部分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23.6%的大學生會用一半的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有35.4%的大學生愿意用小部分的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而只有10.56%的大學生不愿意購買理財產品,其不購買理財產品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種類少,可選擇類型少,各家機構發行的產品都差不多,沒有新意。
通過對當代大學生對“寶寶類理財產品”的需求程度調查問卷的調查分析和數據整理,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了解程度較低,使用產品有限。通過調查研究發現,16.15%的大學生對“寶寶類理財產品”非常了解,39.13%的大學生對“寶寶類理財產品”較為了解,有24.84%的大學生對“寶寶類理財產品”一般了解,11.8%的大學生對“寶寶類理財產品”不了解,有8.07%的大學生對“寶寶類理財產品”完全不了解。并且對于使用過理財產品的大學生中,有62.11%的大學生只使用過1~2種理財產品。
第二,品種與期限存在缺陷。經過調查發現,現有的理財產品種類較少,期限短的理財產品收益率較低,而受益率高的理財產品有起存金額限制。調查數據顯示:傾向于購買6個月以上理財產品的大學生只有16.15%,傾向于購買3~6個月的理財產品的大學生有21.74%,有41.61%的大學生傾向于購買1~3個月的理財產品,有20.5%的大學生傾向于購買1個月以下的理財產品。
第三,操作簡單利率高的產品更受歡迎。調查數據顯示,被調查者中,36.65%的大學生愿意購買操作流程簡單的理財產品,28.57%的大學生愿意購買利率高于其他產品的“寶寶類理財產品”,有18.01%的大學生愿意購買品牌值得信賴的“寶寶類理財產品”,還有16.77%的大學生愿意購買營銷推廣優于其他產品的“寶寶類理財產品”。
第四,收益穩定風險低的產品易銷售。根據數據分析得出,被調查者中有50%以上的大學生都愿意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并且有48.45%的大學生認為收益的穩定性非常重要,由于大學生沒有固定收入,風險承受能力較差,因此,在被調查者中有40.37%的大學生認為風險低很重要。
第五,及時提現與免費提現額度有待改進。調查數據顯示,14.29%的大學生希望免費提現額度是1萬以下,40.37%的大學生希望免費提現額度是1萬~2萬元,22.98%的大學生希望免費提現額度是2萬~3萬元以下,22.36%的大學生希望免費提現額度是3萬元以上;其中,45.96%的大學生希望提現即時到賬,38.51%的大學生能接受提現2小時到賬,13.04%的大學生能接受提現2~12小時到賬,只有2.48%的大學生能接受提現12~24小時到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