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嗣群 胡玉秀

摘 要:在慕課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作者以南方科技大學非英語專業的大學英語課為例,分析通識教育與學術英語同等重要的新的學習環境。
關鍵詞:通識教育;學術英語;慕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10-0017-02
Abstract: Taking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new learning environment by comparing liberal education with EAP.
Keywords: liberal education; EAP; MOOC
2012年和2013年可稱之為慕課迅速發展之年,在一大批頂級名校如MIT,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的帶領下,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就像雨后春筍一樣席卷全球。在實際的教學工作過程中,我積極主動的創造和學生溝通的機會,同時不遺余力地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我認為教師的教學是在教學生如何學,因此我改變了傳統課堂以教師教為主線的模式,對大學英語課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也相應進行了改革,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中,我在課堂上,除了教授課本知識和內容,我還安排了學生自選題目的演講,學生在得到鍛煉的同時,任課教師也能通過這個機會全面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的英語口語水平,以及學生們感興趣的話題和喜歡關注的主題等等。在導課的部分,我做了大量的工作,主動選取那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包括文字,圖片以及視頻來引導學生對課文的題目進行討論。每節課結束的時刻,為了及時的獲取學生對于當堂課文內容講解的反饋,在研究階段,我都要求學生以書面或郵件或口頭的形式反映他們對英語課以及英語教學的想法,鼓勵他們與我保持聯系,提出他們的想法和意見,從而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這種方式我不僅使用在南方科技大學的非英語專業的大學英語必修課中,也積極的應用在大學英語選修課程的開發中。
一、南方科技大學教學改革嘗試
提出fast read——quick watch——deep share的(FQD)教學模式,FQD教學模式是基于大學英語教學但有超越英語教學的慕課聯動模式。為南科大的本科生提供機會將英語學習與其他學科結合進行有效的學術英語補充,這樣的教學模式能有效的激發本科生的學習英語的熱情并培養學生的綜合的能力,即英語表達能力,演講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及組織行為能力,從實際的學生反饋來看,課堂的效果非常好。
二、具體的操作方式
結合大學英語教學的理論和實踐,以20人為班型的班級來說,以4-5人為一個討論小組把學生進行分組,每一個小組作一次FQD的課題實踐。首先在課前輪到做的小組選定子課堂上講解的文章,以及演講視頻(多來自于TED),并把這些材料交給任課教師,教師要求全體同學課前要認真閱讀文章和觀看相關視頻,了解主題,并列出問題供課堂討論,呈現的方式是以演講的方式邊說邊展示課件,把相關的知識介紹給學生,其中每個學生的分工不同,有的負責內容方面的總結,有的同學負責語言知識點的講解和分析,有的同學負責組織全班進行討論,有的負責對討論進行總結和歸納。為了更好地開展課堂的討論,南方科技大學專門設立了英語教學使用的教室,將全班同學的桌椅從常規到傳統的聽課式變成有助于討論的圍桌式,這樣有機會讓學生面對面地進行討論,在整個FQD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任課教師需要對課文的選擇,TED的賞析,演講,答疑等各個環節進行掌控和把關。
項目組教師經反復認真討論,多次修改,擬訂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方案。(1)加大英語口語教學力度,繼續增加外教數量,把英語聽說課由目前的1學分改為2學分。(2)新增第四學期英語課,將我校的英語教學由目前的一年半變成兩年。(3)繼續重視對學生英語演講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
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教師能夠把枯燥的教學內容或者與學習者學習脫節的問題,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處理,在不忽視學生基礎語言學習的基礎上,教師注重培養學生外語人文素質的提高。但是南方科技大學作為理工類大學之一也需要對自身的大學英語課程進行反思,找出適合學校學生的一條道路,具體到操作的環節,在南方科技大學,大學英語這門課開4個學期。
三、增加聽說課1學分和新增第四學期英語教學任務的安排
為進一步滿足南方科技大學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提高英語口語教學強度,課題項目組商討英語課程安排事宜,提出“增加聽說1學分和新增第四學期英語教學”的建議,英語組全體教師經反復認真討論,多次修改,擬訂出關于增加聽說課1學分和新增第四學期的英語教學任務的方案。
四、南方科技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目標和修讀要求
我?!洞髮W英語》課程教學滿足教育部2007年公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其教學目標是培養理工科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使學生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需要英語時,能用其進行有效的交際,同時重視對學生英語演講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我校目前《大學英語》為通識必修課,分為3個學期,每一學期課程3學分,其中“讀寫課”占2學分,“聽說課”占1學分,共計9學分。為進一步加強英語口語教學力度,英語組決定采納陳校長的建議,將《大學英語》課程由目前的3個學期改為4個學期,由原來的每個學期3學分改為每個學期4學分(其中保持“讀寫課”2學分不變,“聽說課”增加1學分變成2學分)共計16學分。學生在修完《大學英語4》之后,英語運用能力將達到教育部大綱規定的“更高要求”層次(最高級別)。
五、2015-2016學年度大學英語教師教學工作安排建議
在2015-2016學年度,學校招937名新生,加上目前現有的14級18個教學班,按每班30人計算,將會有48個班需要接受《大學英語》課程學習。為進一步加強英語口語教學力度,本課程組老師經認真討論,決定建議,在目前教學安排及課堂教學周時數不變的基礎上,增加聽說課1學分和新增第四學期英語教學任務。因此,2015-2016學年度大學英語教學需要16名教師共同承擔(其中8名中國教師,8名外籍教師),具體安排如下:
如圖所示,前3個學期均為通識英語課,第四學期開始完全都由學術英語取代。逐步形成由通識英語+學術英語的板塊模式,教師既能直接承擔人文素質教育的課程,又能兼顧理工類院校結合學術英語的專業需求。
六、結束語
如今的英語教學正呈現出大規模和高度個性化的趨勢,而這種趨勢必須需要網絡和數據進行支撐,而慕課便是這種新時期人才培養模式的代表,也是高等教育實現因材施教,完成課堂向學生為中心轉變的重要推動力量。
參考文獻
[1]焦建利,王萍.慕課,互聯網+教育時代的學習革命[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2]王鶴.大數據時代的高等外語教育創新與實踐[M].經濟管理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