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韌性能幫助他們應對來自社會等不同方面的壓力,并有效促進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就現階段我國高職學生的心理韌性來看,其往往受社會、就業、環境和人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這也就要求我國大學教師和學生家長能對這些因素進行深入的分析,而采取有效的方式對當代高職學生進行培養,以切實提高高職學生的心理韌性,進而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并促進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高職學生 心理韌性 抗壓能力 社會適應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208-01
所謂心理韌性所指的是人在遭遇挫折和壓力時自身所具備的應對能力。大學是學生正確思想意識、職業觀念和價值取向形成的重要階段,且在這一時期的高職學生其在認知等方面都將產生明顯的轉變,這也導致當代高職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會面臨來自各方的壓力。而由于學生處于大學階段時仍不具備較高的社會適應能力,因此,一旦在面臨問題時大多數高職學生往往不能很好的對自身的情緒進行調控而使自身感到一定的壓力,這也就要求我國的高等教育能切實對這些因素進行分析,并對高職學生實施有效培養來提高他們的心理韌性。
一、對高職學生心理韌性造成影響的主要因素
我國當代高職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主要受到了來自社會、就業、環境、人際等多方面的壓力,且這些對他們的心理韌性都著一定的不利影響。首先,社會壓力。我國當代的高職學生正處于社會轉型的大環境中,而在這一形勢下社會教育體制也面臨的重大的矛盾,這也就造成了當代高職學生在社會中面臨多樣化選擇等方面的矛盾;其次,就業壓力。在時代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今社會,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然呈現出了全面普及的形式,這也就帶來了當目前高職學生就業形式的不斷轉變,且由于近年來我國人才市場求職高職學生的人數呈現出飛速上漲的趨勢,因此,各用人單位在人才選擇方面也提高了其標準,這也就導致當代高職學生在就業方面既要面臨競爭的壓力又要面臨用人單位高要求的壓力;再次,環境壓力。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也帶來了部分學生攀比心理的產生,這往往就給大學中一些家境并不富裕的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壓力。且高職學生往往來自于不同的區域,因此在生活習慣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同,當某些學生無法融入到其他學生的生活中時,也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最后,人際壓力。在當代的高職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獨生子女,因此其往往存在著自我中心的理念。但在高職學生往往要求學生能處理好與教師、同學等方面的人際關系,這往往也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二、提高高職學生心理韌性的有效策略
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的當代高職學生教育強調了高職學生心理韌性培養的重要性,因此,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就應當以強化學生的心理抗壓能力等為目的,通過有效的方式來對學生的思想意識等進行強化。
1.對當代高職學生的專業信念進行強化
對當代高職學生的專業信念進行強化,是能有效幫助高職學生堅持完成學業,并提高其專業素養的有效方式。而為了切實對當代高職學生的專業信念進行提高,我國高等教育可采取以下的幾種方式:首先,可以根據高職學生專業的不同定期開展不同專業的主題報告和講座,一方面對相關的專業知識等進行講述,另一方面則根據專業的特征介紹其發展的前景,進而在強化高職學生對自身所學專業認識的同時,對其自身的專業信念進行強化;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社會實踐的方式定期讓高職學生真實的參與到與自身專業相關的工作中,讓其能在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技能的同時,強化對自身專業優勢的認識,進而對其工作信念進行強化。
2.強調學生主體性的發展
要對高職學生的心理韌性進行強化也要求能從高職學生自身的意識觀念等方面出發,對其自身的心理抗壓能力等進行提升。這也就要求我國高等教育在對學生進行培養時,能從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出發,在對高職學生缺陷進行改善的同時對其自身所具備的優勢等進行發展培養,以切實提高高職學生的自信心來強化其自身的抗壓能力。而要切實對當代高職學生的主體性進行培養而已從文化影響的角度出發,在學校構建積極的校園文化氛圍,讓學生通過參加相關的文化活動來發現自身所具備的優勢,進而在對自身優勢進行自我發展的同時來不斷提高自身的自信心,以對自身的抗壓能力進行強化。
3.對輔導員的學生管理工作進行強化
所謂對輔導員的學生管理工作進行強化指的是要從高職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各方面出發,及時對當代高職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以及潛藏的心理問題進行發現并解決。首先,各班輔導員可定期召開班會,在對各類信息等進行傳達的同時來與班級學生之間進行溝通與交流,并在班會中開展相關的思想教育,來做好對學生思想意識的引導;其次,輔導員在平時要與學生之間建立平等的互動溝通交流關系,并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利用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來強化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進而從溝通和交流中發現并解決學生的問題;最后,充分利用朋輩影響的優勢強化班級中的班委制度建設,以做好對班級學生的引導。
4.完善學校的心理咨詢和教育平臺建設
所謂對學校心理咨詢和教育平臺的建設加以完善,其主要目的是能從更加全面的角度對高職學生的心理韌性進行培養與提高。首先,課堂心理教育的平臺構建。在心理課堂中學校也可設置價值觀、健康教育等專業的心理知識課程,并讓學生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中對自身的心理素質進行強化。且在心理課堂上教師也可實施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交流,從情感體驗的角度出發在優化學生人際關系的同時對高職學生的心理素質加以提高;其次,心理咨詢中心的平臺構建。這一平臺的構建能更好的為高職學生提供日常的心理咨詢服務,且與專業人士的交流也能對高職學生的心理形成積極影響。
三、結語
大學階段時學生正確思想意識和價值取向等形成的重要階段,其思維意識等方面在這期間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加上在就業、家庭、人際等多方面受到的壓力,往往會對其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脅,這也就要求我國的大學教育能采取有效的方式,來對高職學生的心理韌性進行培養與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文武;黃苓.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實效性探索——基于心理韌性的理論視角[J].職教論壇.2015(23)
[2]陳艷;張偉;王鳳麗.五年制高職護生心理韌性與學業成績調查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5(19)
作者簡介:
劉世睿(1986-),男,江西興國人,心理健康教育,碩士,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