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照
摘 要:物理是學生初中階段便開始接觸的一門理綜學習科目,到了高中,學生還要在現基礎的學習難度上學習更深層次的內容,而學生在這一階段的物理學習成績也將會直接的影響到學生今后的高考綜合成績,所以理應受到教師和學生的廣泛關注。物理學科的主要學習內容是對自然界各種生物以及生物之間可能會出現的物理現象而展開觀察和研究的一門理綜學習科目,所以可以說物理知識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在這基礎上教師如果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借助生活經驗來學習物理不但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加形象、直觀的學習體驗,從而不斷提高學生掌握物理知識的效率,而且還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物理的影子,并學會將物理學習內容廣泛的應用于生活中,由此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進而達到理想中的物理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物理 生活化教學 生活教育 生活情境 生活經驗
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指的是教師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需要在實際生活中尋找物理的影子,從而為學生營造形象、熟悉的學習情境,讓他們得以借助生活經驗來快速的掌握學習內容,以此引導學生展開高效的物理學習。不過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具有不確定性,教師在創設生活化的學習內容時常常會因為過分注重與生活的聯系,進而忽略了所創設的內容是否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在這基礎上,我將對高中物理教學課堂如何有效滲透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展開探討,并為此提出相關的策略。
一、融入生活元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的首要任務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充分激發其學習興趣,才能深入開展進一步的自主學習與探究互動教學,因而,興趣培養是教學的關鍵。長時間以來,為了應付高中升學應試考試,高中物理教師多采用“照本宣科”、“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忽視學生的參與與互動,挫傷其自主學習與探究的積極性,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斷降低。應試考試將學生推入到一個機械化學習的怪圈子中,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與思維培養。因而,高中物理教師需首先融入生活化元素,將生活例子與知識完美結合,以直觀、具體的形式呈現,積極創建愉悅輕松的生活化學習氛圍,便于學生能更好理解與把握。在力學知識教學中,教師不妨大膽導入生活中的力學現象展開主題教學,讓學生首先在小組間進行自主探究與思考,再引入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識。另外,就生活化現象的引入中可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熱情,讓學生能充分認識到物理知識的重要性與價值,并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比如在人教版《萬有引力定律》一課教學中,教師列舉生活中的常見例子,如“為什么同樣樓層中,上樓梯會比下樓梯更費勁呢?”、“為什么人可以在地球表面上站立”、“向上拋出的物體為什么會向下掉?”等,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在引出上述問題時,教師還可進一步提問,“同學們知道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現象嗎?你們還可以列舉出生活的相關事例嗎?”將力學知識融入到具體的生活例子中,讓力學理論更加直觀,學生理解與掌握起來就相對較為輕松。
二、教學設計生活化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指出,“教學過程是體現課程理念、實現課程目標的一種創造過程。” 因此,我們 “在設計教學過程時,需要從三個維度來構思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安排。例如:在自由落體運動的教學中,課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猜想”——“輕重物體自由下落誰更快?”,并讓學生獨立設計實驗驗證方案(所需器材為物理實驗室常用儀器或者日常生活用品)。新課開始后老師先讓同學們以4-5人/組進行自愿組合并討論產生最佳實驗驗證方案,然后由小組成員協作完成實驗并請各組代表簡要陳述其實驗方案、探究過程和所得結論。而物理老師在肯定各小組所做出的努力的基礎上,不必馬上給出最終結論,而是先引導著大家進入新知識的學習,通過相關知識的學習讓同學們自己來給自己“解惑”,自己來給自己“評判”。當然,老師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同學們討論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方法并插入其潛心研究、反抗教廷的感人事跡。在給出知識結論的同時,教師可以向同學們展示人類在月球上進行的金屬球和羽毛具有相同下落規律的照片。此外,還可以引導大家運用所學知識對打樁機的重錘下落和跳水、蹦床運動員等生活實例進行分析討論。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基于同樣一個知識點,任何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自然可以實現相同的知識目標,然而,不同的教學設計卻可以實現不同的過程和情感目標。
三、生活化問題課堂導入
在現代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的引入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通過引入生活化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同時教師還應該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導入是教師開展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教師如果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環節,就能迅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求知欲,學習效率自然有所提升。教師在課堂開始之前可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將課堂知識引入。通過為學生創設情境、向學生提問等形式,教師可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興趣,同時調節課堂氣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師講授“氣壓與沸點之間的關系”時,便可引入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進行探索。如教師向學生提問:高原邊防戰士做飯時,為什么使用高壓鍋,而不使用普通鍋做飯?教師將這一問題提出,然后要求學生討論與思考,之后再提出壓強與沸點之間的關系。此時,學生的注意力自然會集中在知識點上,之后的教學容易展開,學生接受能力有所提高。再如教師教授“空氣的熱傳遞與水的熱傳遞”時,可將兩塊冰凍的肉帶入課堂,一塊放入水中,另一塊則暴露在空氣外,令學生觀察肉解凍的速度,同樣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可見,教師需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環節,將課堂導入這一環節生活化,以便為之后教學奠定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習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許多物理學習基礎打的不是很夯實的學生往往很難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所以教師要學會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借助生活經驗輕松、快速的掌握物理學習內容。
參考文獻:
[1]黃榮周.高中物理力學生活化教學質量提升策略[J].才智,2016,(2).
[2]沈化旺.淺談如何做好高中物理力學的生活化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