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梅
摘 要:班級作為學校管理的基本單位,管理工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良好的管理,事情就有頭有緒,班集體就會像一架機器健康而有序地運轉。
關鍵詞:以人為本;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121-01
初中生對生活充滿好奇,渴望自己的才干得到同學認可。我在班級管理中給學生機會和條件,讓他們成為管理班級的主人,實現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
一、以人為本的班主任管理現狀
1、“保姆型”班級管理及其問題
保姆型管理模式,就是班主任像保姆一樣照顧所有學生,包攬班中所有事物,對學生顧顧周到,班級管理由班主任一人包辦,學生很少甚至不參與班級管理。“保姆型”班級管理方式對師生都不利,教師除了教學工作還要為班級管理的繁瑣事務勞心勞神,浪費精力,學生的能力也難以得到提高。學生在班級中很難學到除書本以外的知識,管理能力、辦事能力得不到有效鍛煉,難以在學習中形成良好的人格,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2、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改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現實中,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學生永遠有老師布置的寫不完的作業,根本無暇顧及自己其他方面的發展;老師的管理模式依舊采取班委制管理方式,而班委的選舉主要根據平時學習成績來定,由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擔任。日常管理中,主要聽取班委的意見來規定規章制度,忽略了多數學生的意見。這樣的管理模式,學生的積極性較低,對班級的規章制度認可度和接受度也較低,從而不利于班級管理和集體團結。
二、班主任的“以人為本”應用策略
良好班級的形成,是班主任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協同學校及家長,帶領班干部及同學努力奮斗的結果。
1、參與制定班規,激發自主意識
學生自主管理是學生管理學生,更重要的是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前一種能力是工作能力,后一種能力是自我約束能力。教育家斯賓塞說:“記住你的管教目的應該是養成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一個要讓人來管理的人。”我在接手新班級時,結合學生實際,采取以“法”治班的做法。首先,明確班規的意義。先向學生講述班規與《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不一樣,它具有可操作性、互制性、靈活性。其次,全體學生參與,讓每個人成為“立法者”,主要通過學生周記《假如我是班主任》的基礎上,征集“金點子”,確定班規,使學生覺得這不是老師在管自己,而是自己對自己約束,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實效性。這樣既體現了學生的民主參與,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自主意識,為班規的實施奠定了思想上的基礎。實施一段時間后,根據具體情況,讓學生通過班級評議對班規進行完善,讓學生體會到自我管理的快樂與“參政”的魅力。
2、建立值日班主任制度,讓同學有機會成為班級管理者
讓他們體會到班級管理的難度,班級的成敗是集體的努力,班主任只起指導作用。建立值日班主任制度以來,班級管理的難度降低了,同學們的自覺性大幅提高。規定每晚值日班主任對當天班內的情況總結并提出建議。讓同學們自己發現問題并自己解決,提高了學生的主人翁精神。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不是說管理有隨意性,而是依據班級的“法”。否則,學生的能力培養便偏離了方向。能力培養不出來,反倒培養出了學生的惰性。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班主任必須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及時發現學生的變化便于及時指導和糾正。
3、培養優秀的班干部
初中生好動活潑,部分孩子受到家長過多的寵愛,導致他們任性驕縱,在班級中表現出“各自為政”的現象,針對這一問題,班主任要組建一支具有較強戰斗力的班級干部團隊。鼓勵學生通過民主競選的方式選出心目中優秀的班干部。組建班干部后,要給予學生充分信任,明確他們的管理任務;告訴班干部:“你們是班里的干部,一舉一動影響了其他同學,要以身作則,只有你們自己做好了,同學們才能信任你們、支持你們。”在每周班會上,班主任讓班干部匯報自己本周的工作情況和下周的工作計劃。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就會成為班級中的核心力量,既幫助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分擔班主任的工作壓力,又能鍛煉學生的管理能力和組織能力,有助于形成學生全面發展的人格品質。
三、構建“以人為本”班級管理模式的思考
1、多談話,少冷落
一個班集體,這么一大幫程度不一、性格各異、活潑好動的青少年匯聚在一起學習生活,必然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不是幾次主題班會所能解決的。班會解決的只是共性問題,而座談交流解決的是個性問題。在座談中,我們可以了解學生的成長環境、學習中的困難、生活上的煩惱等問題。在此,應該引起我們重視的不只是談話的次數,而是跟哪些學生談。教師不能做到公正和平等,結果只能引起多數學生的不滿。通過座談我們了解他們的成長環境、學習基礎、接受能力等。我在與他們座談后才知曉他們有的來自單親家庭,有的缺少與父母溝通,有的學習基礎薄弱等。幾次座談后,他們在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少了,學習主動性漸增。
2、優化評價管理體系
如何給予學生客觀公正的管理評價,成為班主任值得思考的問題。對學生管理效果從三方面進行評價:自我評價、評價他人和他人評價。在自我評價中,讓學生看到自己管理的能力。在評價他人時,讓學生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別人的成就,借鑒他人有效的管理方式。在他人評價中,教師的評價起著決定性作用,學生最大的渴望是得到他人的肯定,教師要肯定學生的努力,肯定學生的成績。評價學生在管理過程中是否提高自控自律的能力,養成與人合作的能力,改善人際關系,這是有利于學生持續性和終身性的發展,使學生不斷地完善自我。
結語:以人為本視角下的初中班級管理成了教育的重要內容,在管理中,做到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個體的發展和良好人格的形成,在新視角下必須改善傳統教學理念,創新發展管理策略,更好地讓學生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 歐陽文根.初中班級管理存在問題和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2] 劉雄英.新課程背景下的中學班級管理策略[J].中學教學研究,2008
[3] 戚建莊.班主任工作藝術[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