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耀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的施行,為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起到指導性優勢,其作為教學依據,可在教學觀、學生觀引導的同時,實現其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的轉變,從而促進師生間的協調發展。本文對基于課程標準理念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現狀分析與優化建議進行分析。
關鍵詞:課程標準;小學語文;現狀與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189-01
教學方法作為教學目標、課程標準成功的衡量點,在新課程標準全面實施的背景下,新課程和新教學、新標準與新方法均得到有效運用。而基于課程標準理念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不僅為教學設計創造理論依據,還為教師深層次剖析課程標準奠定基礎。筆者通過對實際小學語文教學現狀的調研,闡述課程標準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基于課程標準理念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從本質上來講,基于課程標準理念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并不是單一教學方法,而是通過對課程標準理念的滲透,而形成的多元化教學方法的總稱,其將學生、學習過程、學習效果作為基準點,利用對師生間全面協調的方式,倡導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合作學習與體驗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的混合運用。另外,基于課程標準理念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具有以下幾點特性:多元化教學主體;開放性、綜合性和實踐性教學模式;現代化、科學化和信息化教學設施;多種教學模式的優化組合;對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強調。
二、基于課程標準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分析
1、課程標準重視度缺失
課程標準作為教學指導性文件,在實際教學中發揮著決定性優勢。對此,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應在關注課程標準重要性的同時,通過對課程標準的細致化學習,將其理念與教學活動相結合,從而實現高效課堂的教學目的。但是,筆者對本市小學調查工作的開展,可知多數語文教師在針對課程標準解析中僅停留在表層,并未深刻解讀其內在教學理念、課程是指,同時在教學方案編寫中,未將課程標準納入材料參考范疇,從而喪失課程標準自身價值。
2、“消化不良”
關于課程標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消化不良”問題,可從語文素養、基本特點和教學方法三個方面予以分析。首先,語文素養:語文素養涉及全體學生素養和學生全面素養,具體通過學習能力和審美情趣、思維品質與知識積累等層面進行表述,但在實際教學中,因教學時間、教學目標的限制,導致學生自主學習時間過少,使其體驗經歷、情感態度無法實現融合。其次,基本特點。小學語文課程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特點,精準化語言課程基本特點的把控,應包括以下幾點內容:師生對話、課程和生活的關聯、自主學習與探究學習、情感態度的表達。然而,實際教學工作卻恰恰相反,一言式教學課堂比例過多,致使師生溝通存在障礙,加之學生與外界聯系度的缺失,使學生思想情感無法得到熏陶。最后,教學方法。學生作為教學生命體,自我需求、主體意識的形成,對自身學習質量的提升有著促進作用。但在實際調查中,僅有23%教師選擇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雖然可促進部分學生成績的提升,但其具體實施程度尚未得到深入。
三、基于課程標準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優化建議
1、定期開展課程標準培訓工作
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課程標準理念的深化,離不開教育部門的參與。若要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教育部門可通過課程標準培訓開展的方式,將其理念與標準納入實際教學范疇。課程標準理念的深化,不僅是對傳統教材內容的變革,也是對教學模式的更改,倘若教師未熟悉課程標準理念,對其標準一知半解,則實際教學工作往往不會呈現明顯改變。針對此,教育部門可通過培訓力度強化的方式,為各個職稱、等級教師提供公平培訓空間,即輪流培訓制度的選擇,使其能夠在培訓的同時,實現自身教學理念的轉變,加大課程標準理念的關注度。
2、完善教學設施
現代化教學設施的運用,不僅可促進教學容量的擴增,提高教學質量,還能在師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前提下,增加其社會適應力。對此,小學學校可通過多媒體教學化設備和電子閱覽室、免費WiFi與計算機網絡等多種形式,對教學設施予以完善。其原因在于:信息化和智能化、規范化與開放化教學設備的運用,可實現學習無縫鏈接、知識點破碎處理的目的,從而對學生思想情感表達中起到渲染作用。另外,學校還可通過紙質教學材料的選擇,如課外書、教學模型和科幻書的購置,可促進學生思維的有效拓寬。
3、提升教學素質
據調查結果顯示,教學方法的選擇,對教師基本素質、組織優化、課程標準解讀、教學創新等能力均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教師素質偏低、能力偏低等問題,不僅無法緊跟課程標準的腳步,還會導致教學方法運用不當,從而出現教學質量穩步不前的局面。對此,教師應在全面掌握課程標準理念的前提下,對教學方法進行合理運用,并通過揚長避短和兼容并包等優勢的體現,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結束語:單一性教學方法的選擇,并不適用于任何教學情境,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只有在全面解析課程標準理念的前提下,通過對教學方法的合理選擇與組合定位,方可在教學效果提升的同時,推進教學目標的實現,以此落實師生協調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靳軍強.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現狀與優化建議[J].學周刊,2017(3):29-30.
[2] 吳筱復.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化方法[J].考試周刊,2015(A1):47-47.
[3] 高曉瑩.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現狀與優化建議[J].教育,2016(12):00026-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