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磊
摘 要:目前,我國的數學教育缺乏對問題解決和應用的重視,更多的仍然只是灌輸知識,進行一種知識從老師到學生的轉讓過程。我們期望的課堂教學是從學習知識到開發智慧,但智慧是不能像知識那樣轉讓的,因此在教學中,經常被忽視和丟棄。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應該是拋出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而點燃火把的是那些有挑戰性的問題。創設數學“問題場”,是對學習方法的一種探究,是一改過去“講授——接受”式的學習模式,由師生共同在自己周圍的生活環境和社會中發現問題,并在老師適當的指導下,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查閱相關資料,提取有用信息并處理,然后相互合作交流,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場;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197-01
一、小學數學“問題場”創設“無效”因素是剖析
我們老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十分重視“問題場”的教學方式,總是會想辦法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問題場”。但盡管如此,部分老師通常都會在創設“問題場”上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應用中卻沒有發揮“問題場”的作用效果。
1、“問題場”缺乏典型性。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中,我們把“問題場”與日常生活相聯系,讓學生親身感受“問題場”中的實際問題,這對學生充分理解“問題場”中的問題是有幫助的,他能夠讓學生在體驗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觀察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然而,有些老師沒有利用好“問題場”的教學方式,認為把“生活原型”融入教學中是一種時髦。例如:在“倒數”的教學課上,老師舉例:“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東西都可以倒過來。比如,人可以倒立,杯子可以倒過來杯口朝下放在桌子上,這樣的例子你能舉一些嗎?”接著,學生們踴躍的回答這個問題,列出了很多的例子,就在這時,老師給出了這堂課的主題內容:倒數。“大家猜猜看,什么是倒數?”基于老師的開場白,同學們就簡單的認為:“就是把數倒過來”或者“倒著數”。老師課前只在“倒”字上做了功夫,用這種與教學內容完全不同性質的問題來引入新課,忽視了“倒數”真實的數學含義,這樣的舉例根本就無法很好的引導學生掌握“倒數”。
2、“問題場”缺乏思考性。我們創設“問題場”不僅僅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為了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的學習和探索。部分老師在利用“問題場”的教學方法時,忽視了“問題場”應有的數學思考,只是單純的追求它能帶來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追求它的直觀形象。
3、“問題場”濫用多媒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的教室大多配備了計算機多媒體進行教學。在這種教學條件下,部分老師單純地以為利用計算機多媒體進行“問題場”的創設是很好的方式,這種方式能夠利用現代化的教育設備在聽覺和視覺效果上讓學生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然而他們卻沒能重視學生在思維上的數學思考。
二、創設的“問題場”怎樣才是“有效”的
“問題場”的設置效果是否得當,要通過是否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有幫助來評判。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運用教材來設置“問題場”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問題場”創設要有目的性。老師在創設“問題場”時要從教學的目的出發,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欲和求學欲,要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習慣,提高學生在自由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方面的能力。如果老師只是設置了一個好的“問題場”,但是卻毫無目的性,甚至不對學生進行引導的話,那么就達不到老師期望的教學效果。
師:小熊家的房子漂亮嗎?
生:漂亮。
師:看了小熊的房子,你發現了什么?
師:小熊家的房子漂亮嗎?
生:漂亮。
師:看了小熊的房子,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們觀察了很久也沒有發現什么東西)隔了一會兒,終于有個學生舉手發言:老師,我發現了小熊家的房子是沒有窗戶的。
聽了這位學生的發言,老師很欣慰,并把他好好表揚了一番:非常棒,你觀察得很細心!
老師緊接著又問:你們還有誰發現了什么嗎?
又有一個學生舉手發言道:老師,我發現了小熊家的房子沒有鎖。看這么久都沒有學生找出自己想要的來,老師有些著急了,不知道是否應該表揚他。后來這位老師花了很大的功夫才把學生們的思維拉回正題(觀察圖形)。
2、“問題場”創設要有針對性。在對“問題場”進行設計時,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和教材內容,不能生搬硬套,牽強附會。而且根絕教學年級的不同,“問題場”的形式和內容應該有所變化。低年級的學生更喜歡色彩亮麗、對比鮮明的動畫風格,而高年級的學生應該為他們設計一些激發他們探索、思考熱情的“問題場”。如在教學《萬以內數的讀法》時,北京的紀曉村老師就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了一個機器人和孫悟空比賽的“問題場”,而且一直以這個“問題場”為主線貫穿整節課,在這節課里,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3、“問題場”創設要有趣味性。學生會主動積極的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并且能夠輕松愉快的去學,這樣他們的學習效率自然而然就高了。一般而言,小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豐富,接觸到的新事物還不夠多,他們對那些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就會特別感興趣。
總之,隨著近幾年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問題解決越來越受到教育界人士的重視。在“問題場”的設計上越來越重視學生的主動性,并且強調學生利用數學獨立地思考、探究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越來越推崇學生以“做數學”的方式學習數學。在問題解決的問題上,學生主動地去發現、探究問題,并達到“再創造”數學的目標的過程才是一個良好的問題解決的方式。
參考文獻:
[1] 周小力.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生活化教學[J]. 中國校外教育。
[2] 劉文芳.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問題導向式教學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3] 熊 覓.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4] 趙成懇. 高中數學主體性教學法的模式構建與實踐探索[D].廣西師范大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