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華
摘 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很重要,它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是自主學習的強化劑。主動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會使他們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方法、途徑,激發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興趣。
關鍵詞:初中學生;數學興趣; 培養 ;情感激發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217-01
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把單調、枯燥、無味的數學符號在推理、運算過程中讓其活起來、動起來,變的有滋有味,使學生感到趣味無窮、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過程中,逐步產生濃厚興趣,是數學教學成功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學中除了傳授數學知識之外,我們還應該積極去探索、嘗試新的教學方式、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 提高學習質量。
一、進行師生情感交流,促進學習興趣
良好的師生關系會產生好感效應。初中生的情感容易在行動中反映出來。如果一位學生因受到某位老師的斥責而產生畏懼感,那么,他對該老師所教的學科是不會感興趣的;反之,若一位學生因事受到有關老師的表揚和贊賞,那么他會喜歡這位老師而喜歡該老師所教的學科,所以老師在教學中,在與學生交談中,應加強與學生的感情交流,增進與學生的關系,親近他們,愛護他們,對差生采取少一點“威嚴”,多一點“親切”的方法,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注意在教與學中產生和諧的共鳴,也能增進相互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在融洽的師生關系和活躍的課堂氣氛中由喜歡“數學老師”而喜歡“學習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
二、活用教材,分解教學難點,激發興趣
對于教材上較難的概念,不強加給學生,而是采用層層突破的方法,使大面積學生理解掌握。
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整式》這節課,概念較多,有單項式、多項式等有關概念共八個,由于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要掌握這8個概念是本節課的難點,可采用下列步驟教學,分解教學難點:(1)概念的形成教學。思考并回答問題:-3x、ab?、-xy這些代數式是怎樣組成的?有什么共同特征?先由個體獨立思考,再小組內交流觀點,初步形成單項式的概念,從而引出單項式及有關概念。用同樣的方法教學多項式概念。(2)設計有梯度的練習,突破難點。分三個層面:一是概念的直接應用題;二是開放題:學生按要求設計一個單項式或多項式,小組內交流;三是從實際問題中列出代數式,并指出是單項式還是多項式,應用這八個概念。(3)個別指導,課外補差。一些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從作業的反饋,教師的個別指導中慢慢領悟概念的真諦。這些都體現對教材的“活用”、巧用、對學情的準確把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對《標準》的理解,不僅圓滿完成教學任務,而且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在練習中思考,反饋中感悟,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也預防了兩極分化。
三、教法變換更新,調節學習情緒
教師對教材總體設計要科學,每節課型的教學方法要精心策劃,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適時創造性地不斷變換教學手段。如:講《解直角三角形》一課時,我又采用“討論式”教學法。先讓學生討論解直角三角形的各種類型,學生說出了9種類型,我再要求學生用化歸思想,將這9種類型歸為幾大類,最后,由學生出題,學生討論,學生制定解決方案,最終在諸多方案中評選最優方案,這樣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很高,所學的知識在討論中掌握,并且這一節課沒有留課外作業,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多媒體教學引入課堂,這無疑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課前還可以進行小測試,課中開展小競賽,課后參與數學活動課等,這些都可以調節學生的學習情緒,從而做到質“優”減“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開展適當競賽,提高學習熱情
適當開展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中學生在競賽條件下比在平時正常條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學習。競賽中,由于中學生有著很強的好勝心,總希望爭第一,得到老師的表揚,利用這種心理可以使學生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大增。教學中可以組織各種比賽,如 “看誰的解法多”,“比誰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學生“大顯身手”。我設計了這樣的比賽:比賽內容是二十四點計算游戲,把全班分為四個小組進行比賽,完成最快的小組加10分,第二名加8分,如此類推,分別是加6分,加4分,然后同桌互相批改,每一位全對的同學能為小組爭得5分,最后評出得分最高的小組為優勝,這樣比賽不僅要比速度,而且要比正確率,全班同學都很積極參與。比賽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全班比賽;可以分男女同學比賽;可以分小組比賽;還可以將學生按能力分組比賽,使每個學生在各個層面上獲勝的機會增加,激勵的作用將會更大,參與的熱情就會更高。
五、增強成就感,讓學生在不斷成功中感受快樂
成就感是一個人保持對于某一活動的興趣的原動力。然而,客觀地說在普及教育的初中階段,要想用一刀切的要求滿足每一個學生的成就感是不現實的。這就要求教師運用因材施教原則,分類要求、區別對待,采用“登門檻效應”,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每前進一步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積累成功中得到強化;其次,教師要真正當好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皮亞杰認為,數學教師的任務就是要給學生予恰當的幫助,“教師對學生的幫助應當不多不少,恰使學生有一份合理的工作;教師應當考慮周到地、不顯眼地幫助學生。”當學生真正感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主人就是我自已的時候,由此而產生的成就感是不言而俞的;同時,目前尚不能回避的中考、高考,數學每年都是最讓學生傷心的一科,偏難的命題也是挫傷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重要因素。要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成就感、自信心,中、高考數學命題必須降低難度。
初中學生對數學有興趣,雖然不是學生取得好成績的唯一條件,但必定是學好數學的重要特征。所以我們數學教師要注重在教學時間中要從不同的途徑去培養,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使我們的數學獲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