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容波
【摘要】本文以海南五所高校60名大學英語教師和287名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考察大學英語教師及學生對英語微課的了解狀況、體驗經歷和接受程度、態度以及對微課融入英語教學的看法和建議。以此探討如何科學地建構大學英語微課的教與學,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
【關鍵詞】大學英語 調查報告 微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5-0030-02
一、引言
最早將微課這個概念用于教學的是美國新墨西哥州圣安胡學院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David Penrose。如今,微課已在全世界范圍內蔓延。2011年,胡鐵生教授首次在在中國引入“微課”概念,就此國內掀起一股微課熱潮。2014年,高教社舉辦的首屆中國外語微課大賽更是將微課推到了大學英語改革的風口浪尖。教師與學生是否接受微課,如何把微課這一教學理念應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中,有效提高教學的效果與效率,都是微課改革者需要關注的議題。基于此,課題組展開問卷調查和訪談,據此提出微課制作和應用的建議。
二、微課調查結果
筆者所在的研究團隊于2015年對60名大學英語教師和287名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發放了調查問卷,結合調查問卷及訪談形式,收集教師及學生對英語微課的了解狀況、體驗經歷和接受程度、態度以及對微課融入英語教學的看法和建議。一方面,深入了解微課在海南高校英語的教學現狀;另一方面,為教學實踐的開展提供研究背景與基礎。
1.教師調查結果
研究人員發放教師紙質問卷60份,回收有效問卷56份。問卷調查顯示絕大部分教師(97.6%)都聽說或接觸過微課,可還是有34.6%教師對微課的理解存在誤區,認為微課是一堂時間縮短的微型課程。教師們普遍觀看微課的次數僅有3-5次。所有教師(100%)都同意制作微課作品和向學生播放微課視頻會對英語教學有幫助。然而,只有26.9%的教師向學生介紹過微課的網站,19.2%的教師向學生播放微課視頻,11.5%的教師思考如何運用微課輔助英語教學。真正身體力行制作微課作品,把微課這一教學理念運用到英語教學中的教師比率微乎其微,只有1.7%。微課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存在差距在研究人員的預料之中,但是反差如此之大卻令研究人員始料不及。
研究人員通過訪談繼續挖掘微課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巨大差距的背后原因。首先,教師們認為技術難題是制作微課作品的一大瓶頸。與傳統教學相比,作為互聯網的新興產物,制作微課作品不但要求教師熟練駕馭教材涉及到的語言文化知識,更要求教師掌握與微課制作相關的各項技能,并具備相關的設備儀器。有過參加微課作品比賽經歷的教師坦承:“......從一開始的制作到作品完成后的上傳,困難重重......每一個作品都耗費制作者無數的時間和精力”。其次,部分教師表示現有網絡上的大學英語微課作品并不是很適合課堂教學使用,可是讓學生課外自行觀看學習,又發現學生缺乏主動性,需要更多的監督和激勵機制激發學生。再次,傳統教學中,一個優秀的教師足以應付課前、課堂和課后的各項教學活動。相反,將微課完美融入到教學中,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再次,教師與學生視角不同,教師耗費心血制作或者引用的作品不一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難以保證教學效果。
2.學生調查結果
調查的學生人數較多,分布較廣,所以研究人員對學生采用在線問卷調查形式。調查結果表明:64.8%的學生表示聽說過微課;但是,大部分學生(80.4%)并不清楚微課的定義;33.8%的學生承認教師向他們介紹過微課、19.5%的學生觀看過網上的微課作品(基本上是教師課堂內播放)。對于微課是否有助于英語學習,學生和教師的觀點保持驚人地一致,92.3%的學生持肯定態度。同樣一致地是,多數學生(69.9%)對于教師在課堂中播放的微課作品反映冷淡。接受訪談的劉同學的看法很具有代表性,他抱怨:“老師在課堂上播放了二個微課作品,一個是關于寫作,我覺得好枯燥,沒意思。另一個是關于記單詞的,畫面挺好玩的,想象力也豐富,就是覺得圍繞一個詞根展開的單詞太多,有些單詞感覺很生僻,容易忘記,不如少而精好一些。”
三、調查啟示
對于教師和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教師和學生都同意微課對英語學習有幫助,可是如何將微課有效地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嘗試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在這方面,我們的調查報告給我們帶來新的啟示:從教師制作微課作品轉化為學生制作。教師和學生視角不同,導致有些教師精心制作或選用的微課作品不受學生歡迎。筆者認為可以嘗試以學生為制作主體,教師輔助的模式融入到教學中。理由如下:一,學生從自身出發,更了解他們的需求,容易制作出貼近他們的作品;二,學生對新鮮事物接受度高,樂于學習,發達的網絡也為學生掌握制作微課必需的軟件提供了便利,學生比教師能更快地適應、使用新技術。
當然,以學生為制作主體,教師輔助的模式并沒有忽略教師的作用,相反,教師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視。一,前期準備階段:1. 教師應向學生介紹基本的微課知識,講解微課制作方法,并幫助學生合理分組;2. 教師應向學生介紹一些權威的微課網址并播放優秀的微課作品,以便學生更好理解微課作品的內涵;3.教師應設立一定的激勵機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把制作微課作品與平時成績掛鉤;4.制定微課作品評分標準,征求學生意見,對標準進行改善。二,制作階段:教師應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與每一組學生探討微課的選題、內容編排和他們的英文文稿,確保他們的作品短小精悍,兼備知識性及趣味性,并最大限度減少英文錯誤。三,后期反饋階段:利用課前十分鐘,與學生一起觀看作品,要求學生對作品進行評價并按標準打分,教師再逐一進行評價。
四、建議
制作微課作品其實就是任務驅動下自主學習英語的過程,在準備階段,學生要反復收集、查閱英文資料并整理書寫,這些前期活動強化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促進學生英文讀寫能力的提高。另外,成員之間的協調與合作,加強了學生的合作精神,也側面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學生為制作主體的微課形式,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教師的角色也從主導退居為輔助。在實施“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微課學習模式中,我們強烈建議組建微課制作團隊,畢竟從選題到制作再到將作品上傳到網絡上,制作者要經歷一系列復雜的問題,而個人的精力和想法畢竟有限,容易沮喪進而放棄。此外,團隊成員最好各有特色,各有優勢,每個人都能找到相應位置,享受學習的樂趣,面對成品更有成就感。
研究結果為大學英語微課教學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學生為微課作品的制作主體,能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合作學習,有效扭轉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
參考文獻:
[1] 胡鐵生,周曉清. 高校微課建設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 [J].現代教育技術,2014(2).
[2] 盧海燕.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J].外語電化教學,2014年7月.
[3] 岳曉翠. 以學生為制作主體的微課教學在大學英語課中的應用 [J].高教學刊 2015(4).
[4] 胡月月,梁瑞俊. 微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滁州學院學報,2015(6).
[5] 朱京,蘇曉軍. 認知語言學視閾下的微課教學模式構建與應用--以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為例[J].外語電化教學,2015年9月.
本文為2015年海南省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Hnjg2015-19,海南大學教務處hdjy1526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