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漪
【摘要】“找茬”教學法是以逆向思維切入教學,設計錯誤的思路、方法、答案、操作等,引導學生去探究、思考,從而發現錯誤,分析錯誤,進而修正錯誤。針對高職學生學習動力不足,自卑感較強的特點,結合路橋專業培養要求,將“找茬”教學法分別應用于理論性較強和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程教學中,探究“找茬”教學法在不同性質課程中的運用條件和方法并完成“找茬”教學法成效評價,建立并完善課程的“找茬”資源庫,進而探討“找茬”教學法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推廣應用的可能性。通過“找茬”教學法的實施力求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造能力的培養目的,使其能更好地適應今后的崗位需求。
【關鍵詞】“找茬”教學法 路橋 高等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5-0118-02
一、前言
愛因斯坦曾指出:“發現問題和系統闡述問題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為重要。”科學家的研究過程也是不斷修正錯誤的過程,而這些錯誤往往給予了他們通往成功的智慧,所以這些修正錯誤的過程也應該成為教學內容的組成部分,因為其中所蘊涵的思維過程應該是學生要學習和借鑒的精華部分。
“找茬”就是找不同,找與正確的不同之處,也即找問題、找錯誤。而“找茬”教學法正是以逆向思維切入教學,設計錯誤的思路、方法、答案、操作等,引導學生去探究、思考、辨析、比較,從而發現錯誤,認識錯誤,進而修正錯誤,最終獲得比正面的直接的學習更為牢固的知識和技能。
這樣,學生獲得的答案不是教師“包辦”的,從而體會到“眾里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驚喜與沖動,促進學生主動思維,積極引導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針對高職學生學習動力不足,自卑感較強的特點,結合路橋專業培養要求及課程特點,采用“找茬”教學法能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相長”的教學理念;能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造能力的培養[1、2]。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3]認為,學習的實質就是有機體形成“刺激”(S)與“反應”(R)之間聯結的過程,他明確提出學習即使聯結,他認為學習是一個漸進的嘗試錯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無關的錯誤越來越少,而正確的反應最終形成。基于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的 “試誤學習理論”建立起來的 “嘗試錯誤” 教學法給學生提供了暴露錯誤觀點的問題情境,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原有的觀念在解釋新問題中出現的矛盾,產生認知上的沖突,使學生對原有的知識有更深的理解[4-6]。
這些 “嘗試錯誤” 教學法原多見于初中、高中、藝術類、計算機程序語言等教學中。目前,“嘗試錯誤”教學法在現代大學教育中已經嶄露頭角,其在數控工藝與編程操作、化學和體育等教學中進行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7-10]。溫州職業技術學院的章緯超[11]在高職“服裝結構設計”課程中采取“嘗試錯誤”教學法,激發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了學生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和實踐能力。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彭燕[12]也研究發現“嘗試錯誤”教學法能提高高職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改變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變被動教育為主動求學。
但是,高職學生心理自卑感較強,缺乏學習自信心。而“嘗試錯誤”這種主動揭示學生錯誤的教學方法如果運用不當,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引發他們的情緒病,產生抵觸心理。
“找茬”教學法是在“嘗試錯誤”教學法的基礎上針對高職類院校學生的特點提出的,它完全以學生為主體,由學生去揭示教師在教學中預設的錯誤思路、方法、答案、操作等。目前在高職類院校的課程中的應用鮮有報道。
三、“找茬”教學法在理論性較強的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可選擇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如《工程力學》進行“找茬”教學法的應用探討。項目組提前搜集《工程力學》的“找茬”案例,用從實際工程中提煉出來的問題以及常見的錯誤解題方法等作為“找茬”對象,讓學生在課中進行“找茬”訓練,以提高其學習力學的興趣,并培養其在工程環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后作業要求每個學習小組的學生先自我評分即“自行找茬”,再進行互評即“互相找茬”,最后由教師批改評分并計入平時成績。在學期末要求學生提交個人搜集和積累的“找茬”資料即個人錯題庫,占期末總分的10%。在期末筆試試卷中增加“找茬”類題目,即改錯題,可涉及概念、工程案例以及工程計算等。
然后通過問卷調查、學生成績對比分析等方法進行“找茬”教學法的教學評價,同時建立并完善該課程的“找茬”資源庫。
“找茬”教學法在《工程力學》教學中的應用技術路線如圖1所示:
四、“找茬”教學法在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可選擇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如《道路建筑材料》進行“找茬”教學法的應用探討。項目組提前拍攝《道路建筑材料》的實驗視頻,并在其中精心設置一些錯誤的操作以及數據處理環節等,在進行實驗課講解時播放并讓學生“找茬”。在實驗課進行分組實驗時,要求每一組學生都進行試驗和數據處理的拍攝,在課后針對自行拍攝的視頻完成“自行找茬”以及組與組之間的“互相找茬”并提交書面“找茬”報告。在學期末要求學生提交個人搜集和積累的“找茬”資料,占期末總分的10%。在期末筆試試卷中增加“找茬”類題目,即改錯題,可涉及概念、實驗操作、數據處理以及計算等。
然后通過問卷調查、學生成績對比分析等方法進行“找茬”教學法的教學評價,同時建立并完善該課程的“找茬”資源庫。
“找茬”教學法在《道路建筑材料》教學中的應用技術路線如圖2所示:
五、結語
將“找茬”教學法運用到《工程力學》和《道路建筑材料》兩門課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教學理念上,改變了以往教師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上,通過教學形式的創新,激發學生全程地參與到課程中,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找茬”教學法在其他專業課程教學中推廣應用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持。
參考文獻:
[1] 姜大源. 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
[2] 姜大源. 職業教育研究新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 桑代克.動物智慧[M].紐約:哈夫納出版社,1965
[4] 許寶成.淺談有意錯誤教學法[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3
[5] 楊旭方,李慧. 嘗試“錯誤”教學法的幾點體會[J].職業技術,2006
[6] G Polya. How to Solve It: A New Aspect of Mathematical Method[M].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5.
[7] 姚宏亮,汪海燕.嘗試錯誤教學法與 PLC 教學[J].宿州學院學報,2011.
[8] 舒玉紅.嘗試錯誤教學法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4.
[9] 許巖.淺談“嘗試錯誤”法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2006.
[10] 李毅.《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中嘗試“錯誤”教學法[J].世界教育信息,2009.
[11]章緯超.嘗試錯誤教學法在高職“服裝結構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
[12]彭燕.“錯誤教學法”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2014
基金項目:全國交通運輸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