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雪梅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科學教育質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教師應該立足于教學改革要求和教學實際,切實提高小學科學教育質量。文章就提升小學科學教學質量的策略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為提高我國小學科學教學質量做出一定的貢獻。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質量 學習氛圍 學習習慣 因材施教 小組合作學習
一、前言
科學作為一門向小學生普及基礎科學知識的學科,在小學教育階段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當前的小學科學教學中存在許多問題,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將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對小學科學課程展開細致的分析和研究,并采用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下面筆者就提升小學科學教學質量的策略進行闡述。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良好的課堂氣氛能夠使學生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下保持高效的學習狀態。相關調查研究顯示,學生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能夠充分發揮學習能力,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改變陳舊的教學觀念,采取正確的教學方式,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要注意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時刻把握學生的感受,重視學生全方位的提升;要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消除學生對教師的戒備心理;要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當學生所表述的內容出現錯誤時,教師不要立刻批評指正,應對學生加以引導,使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主動改正。總之,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學會尊重學生,讓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學習。
教師的個人情緒也是影響課堂氛圍的重要因素。教師進入教室后,應時刻保持微笑,用積極樂觀的態度感染學生,使學生在充滿正能量的環境中學習,保持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教師的教學理念和個人情緒是影響課堂氛圍的重要因素。教師如果堅持傳統的教學觀念,一味采用古板的教學方法,整天板著面孔,將無法產生理想的教學效果,也不符合新時代科學教學的發展要求。教師只有轉變教學觀念,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營造一種良好的課堂氛圍,才能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有效,課堂教學才有成效。
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這一階段能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會影響著其日后的學習生活。因此,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成主動學習者。具體可以從課前和課后兩個階段來培養。其中,課前主要是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教會學生抓住重點內容進行預習,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應將所預習的內容進行一個總體的梳理,將不易理解的內容和重難點做上標記;第二,在課堂上學生要重點聽取教師對重難點的講解,尤其要注意傾聽預習中自己不懂的地方,如果學生在教師講完還有不明白之處,可以向教師尋求幫助,直到弄懂為止。課后主要是培養學生鞏固知識的能力,強化學生的記憶能力。通常的做法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布置針對性的課后作業,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效果。在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初步階段,教師需要全程參與進來對學生進行監督,避免學生半途而廢,直到學生養成自律的習慣。
四、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適合的教學策略進行針對性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歸結起來,就是因材施教。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
首先,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基礎將學生分為優等、中等、一般三個層次,并為各個層次設計相應的教學目標。例如,針對優等生,應為其設計深層次的學習目標,注重其能力的發展;針對中等生,在一般基礎之上可以設置一些高層次的知識內容讓其完成;針對一般生,教學目標定為鞏固基礎知識就可以了。這樣設計教學目標,能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所發展。
其次,由于教材更新的滯后,很多知識較為陳舊落后,與實際生活有一定的差距,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與時代發展相聯系,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只有如此,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五、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科學課程中的運用具有一定的優勢,能夠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質量。在分組時,應盡量保證每組都包含優秀、中等、一般三個層次的學生,以優生帶差生,保證各組的實力均衡。每個小組選出一位小組長,負責分配小組任務,組織小組討論,約束小組紀律。分配小組任務時,要保證人人有事做,避免有人偷懶“搭便車”。小組成員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展開相互討論,直到達成一致意見,在總結匯報時,可以推選一位代表發言或展示。此外,小組之間也可以展開競爭。這樣一來,全班學生都能調動起來,課堂氣氛活躍。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運用,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認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增強班級凝聚力。在學生小組合作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教師應該及時予以幫助,對于共性問題應集中講解,對于個別問題應針對性指導。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新教育思想,是值得提倡的。
六、提高小學科學教師的綜合素養和教學水平
雖然教學改革改變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弱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但是教師的主導作用依然必不可少。因此,要想有效提高學生的科學學習質量,最關鍵的是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綜合素養和教學水平。現階段,很多學校的科學教師都是老教師,雖然其教學經驗豐富,但是教學觀念落伍,教學手段落后,無法勝任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也無法教給學生最新的科學知識。
因此,學校應注意引進年輕的人才,充實科學教師隊伍,并加強對科學教師的培訓,豐富教師的科學知識,提高教師的科學研究水平,以提高科學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水平,為提高科學教學質量提供師資保障。此外,還要為科學教師提供進修學習的機會,并與一些高校展開合作,要引進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最新的教學技術,全面提高科學教師的教學水平,保證科學課堂教學效果。
七、總結
綜上所述,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能夠為學生打下良好的科學基礎,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學生未來的學習和成長。科學教師要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將學生放在教育主體地位,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促進小學生個性而全面地發展。
【參考文獻】
[1]伊華.提高小學科學教育質量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Z2):1.
[2]劉林,樊敏,彭蜀晉.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現狀及對策[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05):105-108.
[3]呂沙東.高師小學教育專業文學教育策略探究[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5(06):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