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夏怡
[摘要]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不斷發展,進入21世紀,尤其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經濟全球化大趨勢的影響下,西方意識形態與價值觀不斷涌入我國,對我國人民特別是大學生群體造成了強大的沖擊,弱化了大學生群體的政治認同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也不容樂觀。學校在加強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管理機制,教育者要愛護學生、尊重學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對國家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與此同時,科學的管理也必不可少。只有將“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相結合,方可實現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最大化。
[關鍵詞]市場經濟環境;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管理;大學生群體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7)10-0077-02
現階段,各大高校都搭建起了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體制,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由此可見國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體制運行過程中,表現出效率低下、效果不顯著的特征,尤其是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價值取向趨于多元,大學生對于核心價值的把握也趨于淡化,故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尤為切中時弊。然而,除了柔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外,還需要有剛性的管理來為思想政治教育做擔保,以達到科學教育的目的。故對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關系的把握,以及如何優化其內部結構,運用于實踐之中則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最大化的關鍵內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概念簡析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一定階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而管理則是通過制定一些規章制度,通過強制手段規范被管理者行為以達到其目的。如果在實踐中只體現思想教育而少了管理,那么思想教育就是空洞的說教;如果只體現管理,不體現思想教育,管理則顯得生硬武斷。科學的做法應當是思想教育中體現科學的管理,在進行科學管理的過程中滲透思想教育。由此可見,教育與管理二者存在著本質差別,只有將二者巧妙結合,才能行之有效地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21世紀以來,在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影響下,我國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面臨機遇,又存在挑戰。西方意識形態隨著其物質商品、文化產品對我國大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進行滲透,特別是互聯網新媒體十分發達的當下,為西方,國家意識形態的滲透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手段。
從微觀層面來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許多問題,目前來看,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過程中存在諸多弊端。例如思想政治教育體制不科學、運行效率低下、只注重形式;而管理于高校之中則顯得過于剛硬,缺少人文關懷等。對其作以詳細的分析不難發現以下問題。
首先,高校的管理理念落后,并未深入了解當前大學生群體的實際情況,只是一味給學生灌輸理論知識,這就違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解決當前最緊迫的矛盾。其次,學校管理不科學,不能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地位不平等,二者是領導與被領導、指揮與服從的關系。一些學校甚至直接以管理將思想政治教育取而代之,教師扮演高高在上的指揮者角色,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指手畫腳,采取強制手段來管理學生。而學生則成了“被指揮者”,被動地接受管理,因而其自我管理也見效甚微。再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課也變成了應試教育模式,完全為了考研究生、公務員而直奔課程主題,傳授相關理論知識,并未考慮學生思想政治意識薄弱,不能完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現狀,沒有將思想政治教育課提高到對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層面。最后,二者并不能巧妙、完美地結合起來,對學生產生作用,而是出現了“兩張皮”現象。
在這種極其復雜的社會環境驅使下,以及在自身結構的要求下,進行強而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各大高校應該把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工作有效結合起來,才能共同促進學校的發展,提升大學生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構建和諧文明校園。
三、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可能性與必然性
我國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相關文件中指出:“高等學校學生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遵守學校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學校在高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同時,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依法施教,學校依法制定章程,按章程建立健全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后勤管理,學生管理,安全管理,真正做到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融入于學校的各項管理中。”可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工作相結合,既是國家大政方針所指方向,也是新形勢下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必然選擇。二者的結合,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學校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推動學校向前發展,使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規范化,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切合學生生活實際,發揮最大功效。
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意識形態領域指導思想的一元性與文化觀念、價值取向多樣性這樣一對矛盾,對我國的核心價值觀念提出了挑戰。作為接受最新鮮的文化知識的大學生群體,其價值取向也顯得日益多元,對核心價值的認知也逐漸淡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高校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促進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學生對核心價值的理解也需要愈加的深刻,這就要求將管理融入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對其“軟硬兼施”,使之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合格戰士”。
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有效措施和途徑
當前階段我國高等教育制度進行深化改革,高等教育已經面向大眾,這從一定程度上會促進高等院校的發展,但與此同時也給高等院校的管理工作帶來了挑戰,如何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的關系,是當下各高校所面臨的最主要問題之一。針對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臨的困境,本文提出幾點措施,以改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第一,轉變傳統的教育模式與教育理念。在充分了解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狀態的同時,有針對、有目的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開展多種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校管理理念中,學校管理教學的一切出發點都應該以學生為主,努力提高學校管理工作水平,用最科學的管理方式解決學生們最基礎的問題。
第二,通過信息技術搭建網絡溝通平臺。在課堂之余,各輔導員、班主任以及團委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網絡新媒體形式與學生溝通交流,走進學生們的內心世界,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與學校相關制度規章與管理辦法相結合,以期達到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的有機結合。同時,作為學生學習成長的引路人,教師的思想行為會對學生的價值觀念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學校應該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不斷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質和專業知識水平,從而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穩步開展。
第三,堅決貫徹“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在學校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學生思想政治教學中融入先進的管理理念,在科學管理學生的同時能使學生們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進一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第四,建立科學的管理評價體系。對管理效果進行及時合理的評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實現對學生教育目標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衡量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標,這既能夠體現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柔性,也表現出管理所蘊含的剛性。使學生能夠自我剖析、自我教育,有利于學生的自我完善與自我發展,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四、結語
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的結合,是當前我國各大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更是新形勢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的必然結果,二者呈現出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關系,學校在深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同時,也需要管理的輔助作用。但強有力的管理應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之上,就猶如宏觀調控下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將“看不見的手”與“看得見的手”二者相結合,采用和諧管理、科學管理、自我管理的方式,逐步提升大學生的政治認同感,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真正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2]吳潛濤,劉建軍.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史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3]李慧子.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科教文匯(上旬刊),2010,(8).
[4]任俊花.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工作相結合的研究[D].中北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