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燕
摘 要:初中政治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人文素養,這是對學生德育方面的教學,這對彌補新時期人才道德人文素養的不足有巨大幫助。本文就主要講述三方面促進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人文素養教育有效性的措施。
關鍵詞:高中政治 ;人文素養 ;教學
實踐思想品德課是實施中學生德育的主渠道,在中學德育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隨著新課改的要求,作為一名初中政治教師,在注重基本的政治知識的教學以外,更應注重的是學生的成長、學生的行為以及道德品質的培養。從而真正達到富有創造性的教育。
一、新時代新要求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之中,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是越來越高。既要求要有較強的業務水平,又要求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為此,學校作為社會輸送人才的“基地”,就肩負雙重任務,即德育和智育的培養,而德育又是智育的前提條件,學校德育的目的是什么?歸根結底是為了改善學生的個體行為,優化個體素質。正如《德育教育中的踐履模式》所認為的:“學校德育不僅應該發展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更必須培養學生的道德行為。”這就需要我們在思品課中做好這一項際行工作。以加強學生對道德的認識,規范學生的道德行為。例如:我在上《我們身邊的不良誘惑》這一課時,先讓學生了解我們身邊的不良誘惑有哪些?如有抽煙、喝酒、網絡游戲、賭博等,讓學生理解這些不良誘惑的危害,然后逐一分析產生這些不良誘惑的原因,最后讓學生說:“從此以后要堅決抵制這些不良誘惑”從而端正學生的思想品行。最終不僅有利于學校管理,還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一堂高質量的思品課并不是要學生死記硬背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事理。當然我們設計一堂真正能達到教書育人的思品課一定離不開開課、行課、結束三大環節。結合思品課明理、激情、導行的要求。我們通常在思品課中安排新課導入、學文明理、指導行為、總結談話四大環節。具體來說就是:
1.情景導入
在教學中,充分運用故事和身邊的真人真事進行導入。例如《生活與選擇》一課中,我開始用孫中山先生一生做過的選擇為例引入,后來發現有個別同學不認真聽,私下里搞小動作,于是我話鋒一轉,其實選擇就是在我們身邊,你看吳乙冬同學上課時不選擇認真聽講,而選擇了搞小動作,就是這一“遠”一“近”的舉例比較,把學生情感調動起來。同時又對吳乙冬同學進行了教育。又如在《理解誠信》一課中,我開始設置了一個問題:“你最愿意和什么人進行交往?”讓學生用四個字的形容詞概括,結果發現,有一個學生沒有寫到誠實、守信;我正想問這位同學的原因,但是馬上轉念一想,“應該不是這位同學不會寫吧?還是另有隱情呢;”正在我思索的時候,這位同學,他突然從口袋里掏出一張十元錢的鈔票,我一下想起來啦!原來是這位學生上周生病借了我十元錢并答應我這一周一到校就把借我的十元錢還給我,可是今天已經是星期三了,我明白了;于是我接過這十元錢,對這位同學說:“如果你在到校的第一天就還給我或跟我說明原因那更好,不過你也算是一位講信用的學生,我喜歡你,你是好樣的。”然后回到課堂,并引入課堂,在現實生活中,有困難是再所難免的。比如生病了沒錢就醫,可向同學或老師借,但你一定要信守諾言,俗話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萬一不能按時歸還,也要說明原因。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真正做到講信用還要有足夠的勇氣和努力的。
2.學文明理
思想品德課本身感情色彩重,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進學生情感內化,才能真正明理,、導行。在教學中我總是以情作為載體,緊扣教材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來達到教學的目的;例如:在《多重角色、多重責任》一課中,在講到學生扮演的用色時,就提學生身邊的事,如:做為值日生的責任,我故意叫昨天給班上扣了分的學生回答。也許是這位學生一下子明白了我的意思,站起來一句話也不說,頓時教室里一片寂靜,我想此時真是無聲勝有聲。
3.指導行為
思品課導行即學以致用才是目的。在教學中除了考慮課堂情感以外,理論聯系實際也是很重要;因而,我總是就理論事,依事論行,讓學生置身于理論中去思考,解決問題并形成能力。例如:在《珍惜受教育的權利》的教學中,講到做為學生應該怎樣履行義務教育的義務時。例舉一位(就是班上的學生)因害怕學習而中途輟學的學生 黎波同學,指出他就是不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的表現,而中途失去了學習的機會。再深入教學,告誡在座的學生一定不要效仿他。
4.總結談話
一堂高質量的課,少不了總結,而思品課的總結更是學生道德觀念確認的需要。“畫龍點睛”的結束語不僅能深化學生的認識,而且能因勢利導,表達教師期待和良好祝愿,也是指導學生行為的有效方式。例如:在上《理解誠信》一課結束時,我精心設計了一句宣誓語,來鞏固所學內容,提出希望。我的宣誓詞是:“我宣誓要做一個講誠信的人,而不要做像‘雪花和‘蒲公英一樣的人。一句話既是要求,又是鞭策,既是對學生的鼓勵,又是對學生的信任。這樣的結束語具有深層次的力度。
參考文獻:
[1]劉焱.構建政治課有效課堂的思考.中學政治教學參考[J],2006,5 .
[2]吳奇.新課程背景下什么樣的課才是一堂好課[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6,9 .
[3]陳大柔,叢杭青.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M]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