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我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個班主任應以賞識的眼光和心態看待每一個學生和每一個孩子,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也正由于有了老師對他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勵、寬容和提醒,才使他找回了自信。
關鍵詞:以人為本;愛心感化;友情感化;循循善誘
去年,我被安排到五年級一班去教語文,而且當班主任。班上有一個男生叫張洧,只要你不和他談學習,他都好說。上課時,精力老是不能集中,做作業時動作很慢,老是磨磨蹭蹭的,東張西望,而且不肯動腦筋,家庭作業經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書寫相當潦草,小組長每天都向我告狀,他也對學習似乎失去了信心。同學們也時常疏遠他,他經常獨來獨往。弄得我頭都大了,不過,我還是靜下心來琢磨著怎樣教育他。對于五年級的學生,最好不過的就是與他交流,了解他的內心世界,讓他從內心受到教育。于是,我主動找他談話,我和顏悅色地對他說:“孩子,今天老師能和你聊聊嗎?”他不太在乎地說:“好吧。”“孩子,你的父母在家嗎?他們每周都打電話問候你嗎?”這個問題似乎觸到了他的感情底線,他耷拉著腦袋不回答我。我繼續說道:“孩子,你現在都五年級了,我知道你的父母不在家,外出打工了,但是你應該懂得父母出去打工也是迫不得已,他們沒有多少文化,在家種糧食值不了幾個錢,只有出去搞泥瓦工才能多找點錢,除了補貼家用外,還要為你掙讀書等一切所需得費用,他們整天在外面忙得腰酸背疼的,你真的沒有看見他們是多么的艱辛,所以他們沒有時間經常關注你......,我希望你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知錯就改,爭取進步,爭取做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來回報父母對你的付出。”他口頭上還是答應得好好的。可他是“勇于認錯,堅決不改”,他依然我行我素,毫無長進,每次我都要被他氣暈了,我的心都快冷了,多少次想想還是算了吧,或許他是根“朽木”。但又覺得自己身為班主任,不能因一點困難就退縮,不能因一個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無法轉化而影響整個班集體,我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要盡最大的力量去轉化他!我把心一橫:不轉化你,誓不罷休!他無進步,或許是他沒有明確學習目的,沒有真正認識自己的錯誤,有沒有必要做個他人喜歡的人的思想。
為了轉化他,我找來他父母(不管是寒冷的冬天還是炎熱的夏天)在外面打工的影像給他看,他邊看邊聽著父母對他說的感動話語,眼淚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我順勢引導:“你的表現對得起你的父母嗎?......”接著,我先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樹立做個好孩子的思想。我接著說:“孩子,你想改正錯誤嗎?想做一個別人不討厭你的的孩子嗎?你要怎樣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紀律,認真完成作業。”“那你是男子漢,可要說到做到喲!”他揩了幾下眼淚說:“好!”日子一天天過去,他無論是在紀律上,還是在學習上,都有些了進步。當他有一點進步時,我就及時給予表揚、激勵他,使他處處感到老師在關心他,使他逐步有了自信心。又讓他的父母不管多忙,也要一周打一次電話給他,使他能感受到父母的關心,他也逐漸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確了學習的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
為了提高他的學習成績,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個責任心強、學習成績好、樂于助人、耐心細致的女同學班干部李欣茹跟他坐,目的是發揮同伴的力量。事前,我先對李欣茹進行了一番談話:為了班集體,不要歧視他,要盡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幫助他,督促他使其進步。李欣茹滿口答應,并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或課堂時間幫助他。有時李欣茹也會顯得不耐煩,說他不太聽話,不太樂意學習……此時,我就跟李欣茹說:“要有耐心,慢慢來。”后來,張洧同學取得進步時,除了表揚他,我還夸獎幫助他的李欣茹及其他同學說:“張洧同學的進步離不開同學們的幫助,特別是李欣茹同學的幫助。”在同學們的幫助下,他自信心逐漸增強,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進步。他學習上更努力了,紀律上更遵守了,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為此,我感到由衷的高興。我想:“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說得一點兒也沒錯,我們的孩子就需要用愛心和耐心去感化。從這個教育故事我深刻的認識到,如何才能做一個好的班主任。
一、以人為本,愛心感化
我們教育學生,首先要與學生之間建立一座心靈相通的愛心橋梁。這樣老師才會產生熱愛之情。“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對于張洧這樣的孩子,要敞開心扉,以關愛之心來觸動他的心弦。“動之于情,曉之于理”,用師愛、母愛、父愛等去溫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說服他,從而促使他主動地認識并改正錯誤。
二、同伴相助,友情感化
同學的幫助對他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同學的力量有時勝過老師的力量。同學之間一旦建立起友誼的橋梁,他們之間就會無話不說。讓他感受同學對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學是自己的益友。讓他感受到同學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讓他在快樂中學習、生活,在學習、生活中感受到無窮的快樂!通過同學的教育、感染,促進了同學間的情感交流,這樣在轉化后進生、學困生工作中就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誘
常言道:“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學生的行為,習慣,愛好及其落后的原因,從而確定行之有效的對策,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正確引導。因此,我就以愛心為媒,搭建師生心靈相通的橋梁。充分發揮學生的力量,安排一個責任心強、學習成績好、樂于助人的同學跟他坐,給予學習和思想上的幫助,從而喚起他的自信心、進取心,使之改正缺點,然后引導并激勵他努力學習,從而成為一個好學生。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個班主任應以賞識的眼光和心態看待每一個學生和每一個孩子,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也正由于有了老師對他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勵、寬容和提醒,才使他找回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