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錦妤
摘要:隨著校企合作的不斷推進,社會開放性、動態發展性、個體差異性等特點都使高職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成為必然。校企合作對高職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教師的專業精神、專業素養、教育技能三個方面。
關鍵詞:校企合作;高職教師;專業化發展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謀求自身發展、實現與市場接軌、提高育人質量、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一線實用型技術人才的重要舉措,其初衷是讓學生在校所學與企業實踐有機結合,讓學校和企業的設備、技術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切實提高育人的實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校企合作不僅體現在高職院校面向區域市場的專業建設、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工學交替導向的教材開發,更直接體現在高職學生校內基地實訓、行業企業實習、畢業綜合實踐的梯次推進。無論是高職院校的專任教師還是來自于行業企業的兼職教師,校企合作必將對其專業化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然性
(一)社會開放性促進高職教師專業化的發展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路徑具有很強的外部性,無法僅僅通過自身的內在修煉就能達到,必須走出校園融入社會。不僅專業實踐能力和社會服務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師走進行業企業,甚至專業理論水平的提升也需要在行業企業中得到真正的體悟。高職教師專業化的實現途徑具有多樣性,但社會服務、培訓進修、實踐鍛煉、交流研討等大部分途徑都必須面向社會才能得以實現并達到理想效果,有調研發現,目前高職教師的專業實踐操作技能最為欠缺,而這一技能的提升更需要與行業企業的深度合作才能得以實現。
(二)動態發展性促進高職教師專業化的發展
高職教師的專業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隨著經濟社會和教育活動的變遷而不斷動態演變的過程。由于經濟社會、科學技術、教學內容、教育對象等均處于不斷的動態發展甚至是急劇變化之中,高職院校作為應用教學類型的高校對這些變化的反應更加靈敏,高職教師也應更加注重緊跟技術技能的前沿變化、緊跟產業轉型升級對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而不斷動態提升自身的專業化素養。高職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這種動態性較之于普通高校教師、基礎教育教師而言,體現得更為強烈、更為鮮明。要求高職教師善于及時捕捉經濟社會的細微變遷,否則,可能會因落伍而被淘汰。
(三)個體差異性促進高職教師專業化的發展
相對于普通高校、基礎教育,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來源更為復雜和多樣,而且校企合作使得高職院校更傾向于面向生產、管理、服務一線招聘教師。這種來源的差異性導致了高職教師專業化發展須采取因人而異的策略,針對來自于普通高校、企業一線、中職學校、應屆畢業生等不同工作、學習背景的教師個體,采取不同的專業化路徑。比如,對于沒有行業企業工作經歷的高職教師,則注重其職業技能的培養和行業職業素質的塑造;對于長期從事于實務工作而沒有從教經歷的高職教師,則注重其教學技能的培養和教師職業素質的養成;對于由中專中職學校因院校合并等原因而從事高職教育的教師,則更多關注其學術能力和素養的提升;對來源于應屆高校畢業生的高職教師,則應給其更為系統的教師專業化發展生涯規劃并促進其循序漸進式成長。
二、校企合作對高職專任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影響
校企合作強調人才培養中的行業企業因素,尤其注重職業人的培養和塑造,要求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相結合、高職學生角色與企業員工角色相結合、學習內容與職業崗位內容相結合,這三種結合無疑是給高職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隨著校企合作的大力推進,越來越多的行業企業人員加入高職專任教師隊伍之列,使得高職教師隊伍來源更加多元,使得高職教師作為一個群體其專業化發展必須關注更多的影響因素。校企合作的創新使高職教育的教學模式發生了質的改變,高職教師的知識領域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學科專業知識,還要熟悉專業所對應的主要職業領域的工作過程知識,具備本專業領域內較強的職業實踐能力。這揭示校企合作對高職教師專業化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應引起每一位高職教師的關注和重視。而事實上的影響遠非僅限于此,概括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高職教師的專業精神、專業素養、教育技能。
(一)為專業化發展中的專業精神注入了新的內涵。教師的專業精神就是教師對從事的教育專業所抱有的理想、信念、態度、價值觀和道德操守等傾向性系統,是指導教師從事專業工作的精神動力。高度的專業精神是高職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構成要素和內在驅動力量,而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背景下這種專業精神顯得更為突出和可貴,這主要源于三個方面的原因:(1)在校企合作過程中,高職教師往往面臨更多的社會服務收益及行業企業發展的誘惑;(2)校企合作要求高職教師走進行業企業一線,從而耗費其更多的時間和精力;(3)雖然校企合作有助于增強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面對這些傳統教育受挫者的高職教師通常也會產生困惑、挫敗和倦怠之感。這些情形均在不同程度上導致高職教師弱化甚至是喪失對高職教育事業的敬業奉獻精神,抑制其對專業化發展的追求。因此激發高職教師對學校乃至高職教育事業發展的職業情感和主人翁態度顯得尤為必要。而且與傳統以課堂講授為主的學科教育式的普通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相比,校企合作大大擴展了高職教師的工作內容和工作范圍,改變了他們的工作方式,增加了他們的工作量,諸多高職教師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全新的探索者并作為新手教師重新起航,這不僅需要他們具備自我設計、自我發展的專業自主性,更需要他們具備敬業奉獻的高度專業精神。
(二)使得專業化發展中的學科專業素養向實踐技能延伸。校企合作要求高職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還應具備過硬的專業實踐能力。與普通本科高校教師一樣,高職教師也承載著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三大職能,而較高的學科專業素養則是履行三大職能的前提和基礎。然而,高職院校對教師學科專業素養的要求又與普通高校存在著顯著的差別。與普通高校相比,在人才培養方面高職院校更注重學生實踐技能的提升,在科學研究方面高職教師更著眼于應用技術的研發和管理實務的研究,在社會服務方面高職教師則更側重于技術孵化推廣與管理實務優化。可見,與普通高校教師在學科專業素養方面偏重于專業理論知識不同,高職教師則更偏向于將專業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能力。高職教師的實踐性知識與技能,既是其通過實驗、實訓、實習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重要保障,也是自身學科專業化成長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除來自于行業企業一線的高職教師之外,這些實踐性的知識和技能正是大多數高職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短板,需要他們在專業實踐中不斷地體悟、反思和提升,需要他們在促進自身專業實踐技能發展上下更多的功夫。校企合作對高職教師專業化發展不僅要求他們具備過硬的學科專業理論水平,更要求他們深入行業企業一線增強自身的合作交往與專業實踐能力,不斷提升職業人素養,并最終發展成為名符其實的“雙師型”或“雙師素質”的高職教師。
(三)拓展專業化發展中教育教學技能的范圍。高職教師如果僅有深厚的專業素養,卻不能通過教育教學活動將其轉化為學生的過硬專業技能,他的專業化水平應受到質疑至少要大打折扣。據筆者的初步調研,在高職教師中有師范類專業學習經歷者所占比例非常之少,他們僅靠收效甚微的崗前培訓所獲得的教育教學知識和技能是遠遠不夠的。然而,高職教師繁重的教學任務又無法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專門的教育理論學習和教學技能培訓。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職教師的教育專業成長面臨著與以往不同的挑戰:(1)校企合作使高職教師教育技能向廣度延伸,高職教師的執教水平不僅體現為要站穩學校教室的講臺,更體現為能站穩實驗室、實訓室、工作場地的操作臺,甚至還要積極參與實訓基地建設、專業社會調研、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開發等教育教學相關工作;(2)校企合作使高職教師教育技能向深度拓展,如何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深度挖掘自身的教育教學技能傳授給學生,是高職教師無法回避的專業化難題。如果高職教師僅把自己定位為“教書匠”而非專業人員,沒有專業化發展的自覺意識和更高視野,要在教育技能的廣度和深度上實現專業化決非易事,對于受學科型教育影響至深的高職教師及由行業企業一線轉崗而來的高職教師,更是如此。近年來包括高職院校在內的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教師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是勿庸置疑的,專業化是我國高技能人才培養對高職教師的熱切期望,也是高職教育和高職教師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但就現狀而言,我國高職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還強差人意。然而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隨著我國高職教育規模的相對穩定,高職教師也正處于由數量夠用到質量提升階段的轉換,教育行政部門和高職院校紛紛把目光轉向高職師資隊伍的內涵建設,這無疑為推動高職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高職教師應克服講授式的課堂理論教學和實驗觀摩式的應用教學的傳統學科式教育的慣性影響,積極將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理念融入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之中,努力提升教育教學變革與創新能力,轉換自身角色,從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工學交替教學的組織者、工學結合教材的開發者、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者、學生實踐活動的指導者、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者。
三、校企合作對高職兼職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影響
在我國當前推行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大背景之下,兼職教師對于高職教育發展的重要性也被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部及各省區教育行政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大力推進高職院校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在相關政策的大力推動下,越來越多的高職教育工作者也逐步認識到兼職教師作為高職院校專業教學團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技能人才培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職院校兼職教師的比例也隨之大幅上升。然而,對日益壯大的高職院校兼職教師如何專業化問題,無論是高等職業教育機構還是兼職教師自身,可能既無這種認知,更無將其付諸實踐的行動。在高職院校看來,兼職教師充其量也僅僅是專任教師的有益補充,處于從屬的和非主體的地位。當然,如今更多的高職院校已經認識到兼職教師對于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巨大意義,認為聘用來自行業企業一線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充任兼職教師,不僅可以將生產與管理實踐中的最新技術、管理經驗引入教學,可以加強校企之間的溝通,有助于高技能人才培養中的生產性實訓、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畢業生就業等一系列問題的解決。不過,他們的關注點仍然止于如何將兼職教師的已有技能和資源用之于高職學生的培養,對他們既缺乏長遠的發展規劃,更沒有推進兼職教師專業化的意識與行動。就兼職教師自身而言,他們認為,在高職院校兼職從事教學主要是增加些收入或是人生的一些閱歷,并未將教書育人視為一項崇高的事業。他們主要是擔任學生在企業實習時的指導老師,大多并未走進學校課堂實施教學。絕大多數兼職教師并不熱心于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師專業化水平,更不愿意參加有關專業精神、專業知識、教育理論、教學技能等方面的系統化的培訓與考核。導致了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兼職教師存在著難以克服的流動性問題。正是基于雙方如此的認知與態度,可以說,較之專任教師,兼職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更加任重而道遠,甚至還未進入高職院校及教育行政部門的視野。
參考文獻:
[1]楊林生 徐丹琦 胡堅達.工學結合背景下高職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若干思考.職教通迅.2013(34).
[2]劉楚佳等.高職教師專業化的現狀調查與分析.教育與職業.2009(23).
[3]徐環.高職教師專業化問題研究.天津大學.2009(17).
[4]陸靚霞.建立有效的高職院校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機制.中國高等教育.2011(7).
[5]成軍.高職院校教師成長體系建構的策略與路經與研究.中國高等研究.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