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 賀從周
摘 要: 本文在論證新聞傳播學專業開展雙語教學必要性的基礎上,探討“廣播電視史”課程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進一步分析該課程實行雙語教學的可行性,并依據實際教學情況提出相關教學改革建議。
關鍵詞: 新聞與傳播學 雙語教學 廣播電視史
2004年初,教育部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要提高雙語教學課程的質量,繼續擴大雙語教學課程的數量。伴隨國家實力的增強,我國需要媒體人塑造全球化的國際化形象,這就對傳統的新聞媒體從業人員提出新挑戰。在以培養與國際信息時代接軌的傳媒人才為目標的指向下,新聞與傳播專業決定在傳播學科的特定課程中逐步開展雙語教學的實踐。本文將分析“廣播電視史”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展開對該課程雙語教學可行性的研究,并探索該課程的雙語教學方法。
一、“廣播電視史”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
“廣播電視史”傳統教學模式即采用中文教材、中文授課的方式,主要存在如下不足:
1.教材知識點零散
“廣播電視史”是一門以廣播電視學專業大二學生為教學對象,以世界和中國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歷程為教學內容的專業課程。由于學生剛結束第一學年“中國新聞事業史”課程,對中國廣播電視事業已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加之課程的課時有限,“廣播電視史”課程的教授重點集中在外國廣播電視發展史部分。國內關于外國廣播電視史的可選專業教材不多,一般把廣播電視體制與廣播電視節目獨立成章,有的則主要以國別史的形式介紹。可見,各類教材雖各有所長,但與廣播電視史的教學體系難以匹配。
2.教學案例陳舊
新聞傳播學的理論知識體系是縝密嚴謹的,廣播電視學專業在本科階段是一門與時俱進的實踐學科,信息替換率高,而中文教材的案例更新速度遲緩,涵蓋內容在時間上的滯后性使學生產生課程學習和理論實踐的疏離感,課程學習目標不明確。一些廣播電視學專業的學生經常感覺所學知識還沒畢業已經落伍,正是這個原因。
當課本案例還在歌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國際媒介的兼并事件,公共廣播電視的困境時,當前的廣電發展已是另一番景象:
①以Netflix為代表的網絡流媒體在2013年就以旗艦劇《紙牌屋》、黑暗青春劇《鐵杉樹林》、黑色幽默劇《女子監獄》占領“年輕的戰場”,隨后推出的《馬男波杰克》(2014)、紀錄片《主廚的餐桌》(2015)、《制造殺人犯》(2015)都彰顯出網絡流媒體高品質的劇情節目制作水平;
②傳統的情景喜劇、真人秀進入疲態,2015年美國廣播電視媒體一片恐慌,他們在美國電視劇最高獎項艾美獎的提名頒獎中聯合敵對Netflix的電視劇,采取抱團取暖的作戰方針,如DC+CBS+CW電視網2016年推出《女超人》和《閃電俠》的交叉劇;
③在這樣的年代,部分電視制作人絞盡腦汁創造全新的電視劇類型,例如根據O.J.辛普森案件改編的系列電視劇《美國罪案故事》(FX),紀錄型新連續劇《紐約災星》(HBO)。
新的媒介發展狀況往往國內媒體還未關注,只能依靠接觸英文原版新聞材料,瀏覽國外新聞網站才能獲取。
二、“廣播電視史”雙語教學模式的可行性
1.課程設置
相對于“傳播學”、“新聞學概論”等理論較強的基礎專業課程,“廣播電視史”課程教學關注的是廣播電視產業的歷史概覽,要求學生掌握令廣播和電視成為主導性傳播樣式的事件、人物、節目和企業,跟進技術的新進展,了解包括播客、網頁等在內的最新技術的發展及其對政治、社會、經濟等層面的復雜影響,在YouTube、Podcast、iPhone等新型傳播模式到來之際親歷廣播電視的革命性改變。課程的內容主要是熟悉各國廣播電視制度,分析廣播電視案例,了解外國廣播電視業歷史與前沿。因此,“廣播電視史”課程的雙語教學較少涉及專業詞匯,英語作為輔助語言工具,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生也可以通過英語材料的閱讀提高英語能力,為下一階段培養國家化的新聞人打基礎。
2.師資條件
“廣播電視史”課程雙語教學對教師提出了兩點要求:首先,精通傳播學專業知識;其次,具有較高的英語閱讀、表達水平。擔任“廣播電視史”課程雙語教學的教師一般具有交叉學術背景(英語、傳播學雙學科背景),或者是英語水平較高的中青年學術骨干和學科帶頭人。
3.學生外語水平
“廣播電視史”課程的開設對象是四年制本科大二第一學年的學生。對于經歷高考的歷練又即將面對英語四級的學生來說,“廣播電視史”的雙語教學正是增強自身英語能力,提高外語運用水平,把十幾年的英語科目學習融入提高專業素養中的好機會。
三、“廣播電視史”課程的雙語授課方式
專業課程雙語教學的授課方式一般有三種:一是使用英文教材、英文板書,教師的講解語言采用中文;二是使用英文教材、英文板書,教師的講解語言采用中文與英文相結合;三是使用英文教材、英文板書、英文講解。“廣播電視史”課程采用何種教學模式還應該看實際教學情況。
1.教材的選取
在教材選擇上,“廣播電視史”的情況比較復雜。這門課程主要涉及的是以英、美兩國為代表的廣播電視史,同時會介紹其他國家的廣播電視發展,英文原版書幾乎都是把美、英兩國的廣播電視史獨立編寫成本,如Routledge出版Andrew Crisell撰寫的An Introductory History of British Broadcasting(Second Edition),該書主要論述英國廣播電視發展歷程,而Focal Press出版Robert L. Hilliard和Michael C. Keith撰寫的The Broadcast Century and Beyond (Fifth Edition)是按年份編寫的美國廣播電視發展史。從書本對學生的實用角度出發,教學內容涵蓋兩本書的內容,又不局限于兩者,所以要求學生參考中文教材的內容閱讀兩本外文原版書。
2.多媒體課件的互動學習
在“廣播電視史”的課程教學中,要求學生預習次日所教課程,多媒體課件的內容以全英文的方式出現,一方面加深學生對英文信息的反復記憶理解,另一方面在課件上精煉課程內容關鍵詞,強化教學效果,督促學生課后利用關鍵詞回憶課程內容,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專業英語應用能力。
在多媒體課件中融入標題超鏈接信息,一節課課件講述的內容有限,可以把在國外網站上搜索到的相關新聞標題呈現在課件中,通過導語的介紹鼓勵學生課后細節化閱讀新聞案例,培養學生信息搜索能力。
四、結語
雙語教學是一種針對性極強的教學方法,它適應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是我國高校教學改革的未來發展方向。新聞傳播學科的雙語教學要因地制宜,根據本學科的專業特點、課程的教學目標、師資特色及學生的學習能力摸索出特色的教學方法,以“廣播電視史”為起點,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新聞人才服務。
參考文獻:
[1]Andrew Crisell. An Introductory History of British Broadcasting[M]. London: Routledge,1997.
[2]Robert L. Hilliard and Michael C. Keith. The Broadcast Century and Beyond[M]. Netherlands: Elsevier,2010.
[3]Gary R. Edgerton. The Columbia History of American Television[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7.
[4]郭鎮之.中外廣播電視史[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5]陸生.走進美國電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6]王斌華.雙語教育與雙語教學[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7]張璐, 趙若英.國外雙語教學模式的比較研究[J] .當代教育科學,2003(16).
[8]鄧俊, 蔣昕.論旅游高等教育中的雙語教學實踐[J] .旅游學(旅游人才與教育教學特刊),2003(S1).
本文系衡陽師范學院院級教改課題《地方院校新聞傳播學科的雙語教學模式研究》(JTKT201613)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