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凡 李暉
摘 要: 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大力推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地方獨立學院不斷加強對學生及教師的創新創業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凸顯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尤其是在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教學當中,急需圍繞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深化改革。本文從本科生導師制與創新學分角度入手,探討適合地方獨立學院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教學改革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 創新創業教育 獨立學院 大學英語第二課堂 本科生導師制 創新學分
1.引言
國家重點大學特別是985或211類高校在人才培養上以培養有較強的專業科研能力的專門人才為目標,而三本獨立學院則更加注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注重其工匠精神的培養,用人單位對學生動手能力要求較高,而不會過多看重學生的理論水平。為適應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的新形勢,保證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應用型實用技能,必須形成一個專業性強、以跨文化交流技能訓練為中心的教學路徑,真正實現以就業為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的目標。因此,對地方高校尤其是獨立學院類型的高校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方面提出了新的問題:如何有效利用新教學模式和新媒體技術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的能力,從而促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本文擬從本科生導師制與創新學分角度入手,探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地方獨立學院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教學改革的有效措施。
2.獨立學院大學英語第二課堂現狀
獨立學院的學生由于英語基礎較差,對學習無興趣,帶著各種心理參與到大學英語第二課堂學習中。為了達到學校要求的學分順利畢業,不按照自身興趣和專業需求,無視自身需要提高的薄弱點,而盲目隨意選擇學分容易獲得的活動或項目,在這種情況下,學分像一把雙刃劍,有積極向上的一面,有時也會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這樣,大學英語第二課堂的目標并沒有實現,學生也未能在第二課堂中得到任何提升。
此外,當前獨立學院大學英語第二課堂多采用其他機構開發的大學體驗英語自主學習系統(軟件)或網站,指導學生在課外自主學習。各個獨立學院大學英語第二課堂的初衷是秉承以學習者為中心,培養其自主學習及創新能力,提高專業素養,以適應當前對于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依據教育部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應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中心,將教學重點由讀寫譯技能轉向視聽說技能,以改變原教學體系輕聽說、重讀寫的狀況;實時調整教學內容,為視聽說課與讀寫譯課提供自主上機課外時間;充分利用新媒體,構建全時段的大學生英語輸出平臺,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但是,實際效果欠佳,課外時間未能真正利用,通常都未實現目標。最后使得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流于形式,教師和學生均無積極性。
3.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下促進獨立學院大學英語第二課堂發展的方法與措施
3.1本科生導師制促進大學英語第二課堂的發展
本導制的目的是由導師引導并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本科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高效率地學習,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為培養創新人才打下基礎。通過導師制加強培養教師的職業素養,形成良好教風,優化師資隊伍。大學英語教師的導師工作重點應是在語言輸出理論的指引下,使學生能夠全時段擁有語言輸出平臺,全面提高英語語言交流應用能力,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平臺及機會,使大學英語課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從這兩個角度對學生施行全面的英語教學,提高學校人才培養質量,主要工作有以下幾個方面:(1)學業先導。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初級階段,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以增強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提高跨文化溝通能力,幫助學生掌握英語這一交流工具,幫助學生了解國外的社會歷史與文化,培養國際視野的同時確保人文素質和創新意識培養四年不斷線,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2)專業引導。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第二階段,大學英語教學應體現英語工具性的特點,指導學生學習專門用途英語或未來工作有關的學術英語或職業英語,以此了解本專業的基本情況、發展形勢、前沿信息和就業趨勢,推薦學生學習與專業相關的課外書籍,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專業素養。(3)學術指導。首先,結合各個專業行業特點、經濟及就業形勢,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其次,鼓勵學生參加英語學科競賽,院系給予專業內部組織、選拔,配備有經驗的指導教師對有潛力的學生進行專項輔導,全力支持其參加大賽。再次,組織學生申報英語類創新創業實踐項目課題。對于國家、省級、校級等各級創新創業課題,積極輔導學生參與申報,并提供一定配套經費。專業技能指導還可根據專業不同進行學術交流會。在充分結合專業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習專業英語的基礎知識,并充分投入專業英語實踐活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專業英語技能實踐。(4)職業輔導。以良好的師德師風和職業素養影響學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開展就業指導,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探索,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新思維,為創業的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
3.2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下具體發展的方法與措施
創新學分是指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獨立或在教師指導下參與各類學術科技活動、創新創業項目、職業水平考試、學科競賽、文體比賽及社會實踐等取得的具有一定創新意義的優秀成果、成績或成就,經個人申請、學校認定后被授予的學分。以創新學分為抓手,進一步深化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不斷提高學校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實踐能力和學術水平。具體措施有如下幾個方面:(1)以學科競賽為牽引。包括由黨政機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專業學術團體、行業協會等主辦的與大學英語相關的競賽或文藝、體育類比賽等。(2)開展課外科研科技活動。包括獨立主持或參與教師的校級英語類科研項目、公開發表國際學術論文等。(3)引導參加創新創業項目。包括主持或參與校級及以上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創新創業基地項目及自主創業項目等。(4)引導參加社會實踐項目。主要指在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以及學校組織的“大學生海外游學計劃”等實踐項目或活動中取得的突出成就。(5)水平考試與技能證書。包括政府、行業、專業團體或社會機構組織的公認的職業水平考試成績(如英語四六級、翻譯證書等),或經測試、考試頒發的正規職業資格證書等。
4.大學英語第二課堂的實踐探索
4.1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的實踐探索
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在2015級自動化專業(共計98人)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教學中,采用了本文所提的本科生學業導師制和創新學分的措施,在2015年至2016年兩個教學學期內開展了相應的教學改革與實踐。截止到2017年3月,這級自動化專業學生大學英語期末考試平均成績達到70.12分,較前一學年度平均成績60.45分有了較大提升。其中,高分區間80-90、90-100人數達到23人(約為23.5%)。還有學生與英語專業學生聯合開展了外包翻譯的研究,成功申請了湖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一項。
4.2不足之處
當前,移動互聯網技術逐漸成熟,在年輕一代學生群體中異常流行。本文提出的措施中涉及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利用移動互聯網平臺和技術保障第二課堂實行信息化管理,需要通過系統的大數據,以有效分析、評估、調整第二課堂項目的實施方式,以貼合學生需求,以期提高成效,這就需要學校提供有力的資金和技術支持。
5.結語
地方獨立學院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教學改革以本科生導師制與創新學分為切入點,可以有效開展翻轉課堂的教學,鼓勵英語教師把中西文化知識、專業英語和跨文化交流經驗融入課堂教學,也可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創新創業思維;可以利用新媒體,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更加個性化的英語學習平臺,使得學生具有較強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及專業英語的自主學習能力,破除“啞巴英語”積弊。
參考文獻:
[1]張鶴.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機制、路徑、模式[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4(10):28-32.
[2]王焰新.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反思與模式構建[J].中國大學教學,2015(4):15.
[3]黃立鶴.大學英語第二課堂創新模式之理論與構建[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25(3):90-92.
[4]閆瑞祥.我國本科生導師制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革[J].教育發展研究,2013(21):73-76.
科研項目:本論文由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教研項目(No.2016014)、武漢工程大學教研項目(No.X2016028)以及武漢工程大學研究生教研項目(No.yjg201607)資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