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梅
【摘 要】隨著教育的改革,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其中課程的基本理念規定了如下理念:構建共同基礎,提供發展平臺。提供多樣課程,適應個性選擇;倡導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依據這些理念,可知學習環境在高中數學新課程中的重要性.學習環境在高中數學新課程中應用是非常廣泛的,良好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學生觀察、思考、合作、探究、積極自主愉快學習.在新課程中要積極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來適應新形勢下的發展的學生勢在必行。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實踐;研究意義
一、高中數學教學內容的轉變
現在新課程高中數學教材分為選修和必修,有不同的版本,其中又分為不同的模塊,不同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發展和需要選學不同的模塊和內容,滿足個性化的發展,摒棄了以前的高中數學教材以往所有高中生一種教材的教學詬病。其特點突出學生是主體,教師為主導;突出雙基,刪除了過時的內容并且補充了適合學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新內容,注重對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強調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注重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較好的把握了新的課程標準對高中數學內容的要求。例如,必修3中新增了算法的內容?!八惴ā痹诋斀駭祵W和科學技術中的作用已經凸現出來,他是數學及其應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計算機科學的重要基礎。在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已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學習和體會算法的基本思想對于理解算理、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發展有條理的思考和表達也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在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結合具體實例,感受、學習和體會算法的基本思想;學習和體驗算法的程序框圖、基本算法語言;并將算法的思想方法滲透到高中數學的有關內容中,學習分析、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
二、高中數學教學方式和結構的轉變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大多數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把教科書當成學生學習的惟一對象,照本宣科,不加分析的滿堂灌,學生則聽得很乏味,感覺有點看電影。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是高中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處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不能大包大攬,把結論或推理直接展現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獨立思考,在此基礎上,讓師生、生生進行充分的合作與交流,努力實現多邊互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同時,由于學生認知方式、水平、思維策略和學習能力的不同,一定會有個體差異,所以教師要實施“差異教學”使人人參與,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這樣也體現了教學中的民主、平等關系。
三、高中數學教學手段與教學評價的轉變
隨著新課程實驗的深入,它呼喚課堂教學要走向現代化,取而代之的是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廣泛應用:多媒體教學平臺的使用、網絡技術的應用等,一改以往只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本書”的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例如,教學必修3中“統計”中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習題時,教師利用電腦設計教學情境,把課本上的插圖變成實景,屏幕上有聲有色地出現一輛輛摩托車、小汽車、大客車、載重車通過一路口,學生在實景中搜集數據,解決了課本難以解決的問題,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學習興趣高漲,充分體會到實地收集數據的快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有如教學必修4中探究函數y=Asin(ωx+φ)的圖象,利用多媒體展現圖象的平移、變換實況,學生能直觀的看到變化的過程情景,自然容易接受。教學實踐證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改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課堂高中數學教學效率將產生重大的影響。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探索數學結論,還應鼓勵學生使用現代技術手段處理繁雜的計算、解決實際問題,以取得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索和發現數學的規律,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如今新的課程標準下,充分發揮了評價的整體性、激勵性、發展性功能,注重評價主體多元、評價內容多元、評價方法多元、評價標準多元。一改以往以分數論英雄的學生學習成果評價體系和教師教學效果評價體系。作為高中數學教學的評價,要求建立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既關注數學學習結果,也關注數學學習過程,既關注數學學習的水平,也關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情感態度變化,再者,客觀上,由于所選模塊的不同,班與班,學生與學生失去可比性,在新的評價體系中,還引入了模糊的等級評價以及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如選課時數、平時成績、模塊成績等占不同比例,對評價發生了巨大變化。新課程下的高中數學教學評價更趨科學合理,對轉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當然對未來高考的改革、人才的選拔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總之,高中課程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任重道遠。就高中數學課程改革而言,目前遇到的困難只是暫時的,我們不能怨天尤人。高中數學課程必須改,但怎么改,不僅是專家的事,每一個高中數學教師都要自覺學習、貫徹課改新理念,反思、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客觀冷靜地分析和對待高中課程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爭取盡快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