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 原軍紅
【摘 要】 目的:探討在自由體位分娩產婦中實施健康教育的臨床應用效果及推廣價值。方法:選取90例行自由體位分娩的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對照組僅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健康教育,對兩組產程時間及分娩方式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各個產程及總產程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其自然分娩率顯著升高,分娩結局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自由體位分娩中實施健康教育可改善分娩結局,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健康教育 自由體位分娩 分娩結局
自由體位分娩指進入第二產程后由產婦自行選擇舒適的體位并在助產士接生配合下完成的分娩過程,與傳統分娩體位相比,產婦的舒適感不僅得到提升,而且自身被得到充分尊重,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分娩過程中,充分調動一切有利因素從而保證分娩順利[1]。由于產婦對自由體位分娩認識不足,加之擔心分娩疼痛,容易產生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可能增加分娩難度延緩產程進展。鑒于此,我院選取2013年5月~2015年8月收治入院的90例行自由體位分娩的產婦,在常規自由分娩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健康教育,分娩質量得到顯著提升,現將結果整理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5月~2015年8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產婦90例,均符合自由體位分娩指征,B超檢查排除盆骨傾斜度過大、恥骨聯合較寬及多胎妊娠產婦。按照是否實施健康教育將全部樣本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5例,觀察組產婦年齡在23~34歲之間,平均年齡(26.28±3.71)歲,孕周在37~41周之間,平均孕周(38.00±1.56)周,初產婦27例,經產婦18例;對照組產婦年齡在24~36歲之間,平均年齡(26.58±3.49)歲,孕周在38~42周之間,平均孕周(38.12±1.48)周,初產婦30例,經產婦15例。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產次等一般資料上比較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產婦均行自由體位分娩,對照組僅給予常規護理,包括分娩前身體檢查,分娩中體征監測及分娩后用藥、飲食指導等,發現異常反應及時報告給主治醫生并遵醫囑處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健康教育:(1)分娩前健康教育。分娩前積極與產婦溝通,評估產婦心理狀態,針對其存在的心理顧慮予以疏導,可通過播放輕緩音樂或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消除患者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向產婦耐心講解自由體位分娩方法、優勢及注意事項,需結合產婦文化程度、家庭背景、認知能力等采取相應的宣教方法,可配合宣傳畫冊、視頻等細致介紹自由體位分娩,提升產婦對自由體位分娩的認知水平與認可度。(2)分娩時健康教育。出現規律宮縮后可幫助產婦采取舒適的體位或進行體位交替,針對產婦需求需做好宣教工作,根據產婦疼痛差異采取相應的鎮痛方法,同時及時告知產婦產程進展增強產婦信心。進入第二產程后指導產婦自行選擇舒適的體位如站、跪、蹲、臥等,同時鼓勵產婦家屬到產房陪伴,叮囑產婦排空膀胱,產程進展緩慢時可配合按壓人中穴、合谷穴以增強宮縮。必要時可通過變換體位以促進胎頭下降減輕宮縮疼痛。待產婦宮頸口擴張至8cm時可通過按壓胎頭或指導正確的屏氣方法以控制胎兒娩出速度,胎兒娩出后產婦比較疲憊,此時可指導產婦改為仰臥位,同時穩定產婦情緒避免發生劇烈波動,處理胎盤并縫合會陰切口后進行陰道檢查,指導產婦與新生兒接觸及哺乳。(3)分娩后健康教育。分娩后2h是發生產后出血的危險時期,應當告知產婦在產房內停留2h以便觀察出血情況,在保證無出血危險后將其推回病房,鼓勵產婦自行告知身體狀況及心理感受,如有不適及時告知醫護人員。
1.3 評價項目 (1)記錄兩組第一、二、三及總產程時間。(2)記錄兩組陰道助產率及轉剖宮產率。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資料將錄入SPSS19.0軟件,借助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其中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并行t值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用X2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各個產程及總產程時間對比 觀察組第一、二、三產程及總產程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產婦分娩方式對比 觀察組陰道助產率及轉剖宮產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由于目前自由體位分娩并未在我國得到大范圍推廣,因此一些產婦對這種新型分娩方式存在認識不足,因此有必要通過健康教育提升產婦的認知水平,幫助其掌握和了解自由體位分娩的方式方法及優勢,消除顧慮,保證順利分娩。
我院以90例自由體位分娩產婦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觀察組產程時間明顯縮短,而且僅有1例產婦因胎兒橫位無法糾正轉行剖宮產,自然分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分娩結局組間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在自由體位分娩中引入健康教育,可使護理人員根據產婦個體差異性采取個體化健康教育,并在不同階段給予相應的分娩指導,以保證獲得預期效果,提高分娩質量[5]。由此可見,健康教育不僅可滿足產婦心理需求及對自由體位分娩知識的需求,而且可提高產婦自然分娩信心,降低轉行剖宮產率與陰道助產率。健康教育對自由體位分娩產婦而言主要具有以下積極作用:其一,滿足不同產婦的不同心理需求及生理需求,避免因截石位分娩不適而產生抵觸情緒影響產程進展;其二,產婦對自由體位分娩的認知水平參差不齊,通過健康教育可加強產婦對自由體位分娩的認可,從而消除顧慮,建立自然分娩信心,主動配合護理人員的指導工作;其三,自由體位分娩離不開護理人員的指導,通過個性化健康教育有助于縮短產程,降低新生兒窒息發生率,而且借助正確的腹壓可縮短第二產程時間。
綜上所述,對自由體位分娩產婦予以健康教育可保證分娩質量,收獲預期效果,應用及推廣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厲躍紅,吳娜,莊薇,等.分娩球配合自由體位助產對初產婦產痛、分娩控制感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9):793-796.
[2] 覃秀珠,沈巖金.自由體位對分娩影響的臨床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2):1842-1844.
[3] 徐冬,蔡淑萍,鄖豐,等.自由體位在第二產程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6,19(6):462-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