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摘要:數學即生活,只有將學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實地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意義,才能使學生真正地理解數學,才會使他們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樂趣;數學語言
數學是一門產生于生活中的學科,數學教學生活化是非常有價值的,新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也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探索數學規律以及主動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能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挖掘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理解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積極意義
只有將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連,才能夠讓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產生源源不斷的興趣,其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鍛煉學生的思維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小學生可以隨處發現各種各樣的數學元素,如時間、零用錢等等,在計算時,必須要應用到基本的數學知識。從這一層面而言,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對于學生生活能力的提高有著積極的效果,此外,還可以轉變學生傳統的思維模式,讓他們從新的角度看待生活中蘊含的數學知識。
(二)促進學生的創新發展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如果可以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元素上挖掘數學知識,就能夠迅速提升學生的探究興趣,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理解。可以說,生活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教學資源,將這些資源充分挖掘出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并將其應用在實踐中,這對于實現學生的創新發展也是非常有益的。
二、數學語言生活化
數學教育家斯拖利亞爾曾說過,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同一堂課,不同的教師教出來的學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樣,這主要取決于教師的語言水平。尤其是數學課堂教學,要學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沒有高素質語言藝術的教師是不能勝任的。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個性心理傾向,將數學語言生活化,引導學生理解數學、學習數學。如何讓學生體會到這一點,從而樂學、愛學,這就需要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將學生牢牢吸引住。在保證數學本身的科學前提下,對數學語言進行加工、裝飾,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從而讓學生喜歡數學,喜歡學數學。
例如認識“<”“<”,可以引導學生學習順口溜:“大于號、小于號,兩個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開口在前是大于,兩個數字中間站,誰大對誰開口笑。”區別這兩個符號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這個富有童趣的順口溜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區分。
三、知識的應用設計和呈現應體現生活情景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要充分提供有趣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題材宜多樣化,呈現方式應豐富多彩。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內容上,應選擇那些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聯系的內容,在方法的呈現上,應具有開放性,不把教師的思路和教材的方法強加給學生,也不強求學生用統一的方法去思考,去解決問題,要給學生留有充分討論的時間,留有充分的思維空間和思維途徑,形成創新的土壤,培養實踐能力,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滿足感和自我實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積極實行啟發式教學,在理解數學問題的提出、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結論的獲得以及數學知識應用的過程中,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數學問題生活化。感受數學價值
數學教材呈現給學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標準化的數學模型,教師如果能將這些抽象的知識和生活情景聯系起來,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產生的生活背景,學生就會感到許多數學問題其實就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還使他們切實地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原型,讓學生真正理解了數學。例如,在一、二年級的教學中,我就提出這樣的問題,你今年幾歲啦?多高呀?身體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誰重……這些都是小學生經常遇到的問題,而要準確地說出結果,就需要我們量一量、稱一稱、算一算,這些都離不開數學。再如,在教學四年級“求平均數的問題”內容時,我在課前布置了這樣一道預習題:請同學們回家后到超市去進行一項社會調查,調查同一類商品的5種不同價格,看一看哪種牌子的最貴,哪種牌子的最便宜,算一算它們的平均價是多少。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不僅激發了學習興趣,而且能提高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數學走向生活。
五、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
數學來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知識,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師要教會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使他們能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將生活案例導入課堂。眾所周知,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蘊含了豐富的數學情境和知識,將學生熟悉的生活引入課堂教學,可以增添學生的新鮮感、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進而使其忘記數學的枯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選擇學生熟悉的學習案例,使學生充分感覺到,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則是為生活服務,從而來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階段,只有小學的基礎打好,才能更好地理解更高層次的數學理論。隨著新課改的發展,“數學生活化”理念將會慢慢地被教師的自覺執行。數學教學生活化有利于學生的生活和數學課堂相結合,同時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發展,提升學生理解數學的能力。當然,我們不能忽視數學教學中的生活元素,這就要求我們以學生生活元素為切入點,優化教學方法并加深和豐富教學內容,以提高學生的整體數學素養。